齐鲁名校长 | 对话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赵勇
青岛
青岛 > 凤观青岛 > 正文

齐鲁名校长 | 对话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赵勇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刁博雅

摄影 | 王金奎、王泽中

在济南,提起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一所著名的“金牌学校”。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山东大学附属中学,长期以来大力倡导并扎实推进“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实践,不断构筑和完善“学生—教师—家庭”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教材、课程、环境产生多样化的关系,并在与老师和家长的充分交流与和谐互动中共同感受生命的尊严、生活的美好和成长进步的快乐。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的接棒人,2006年履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赵勇,一直将教育作为自身的信仰,他认为信念之于教育就像水之于鱼。它不是闪念,而是建立在切实分析教育现状与学生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发自灵魂深处的价值认同。

从最初的“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到“关怀生命成长”,再到“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直到现在的“共享生命成长”,教育已然完全融入赵勇的生活中,镌刻在他的生命里。

本期,齐鲁名校长带你走近这位具有大智慧、大视野、大情怀,将“教育”作为信仰的校长赵勇。

大智慧:探索生命成长之路

学校是一个启迪智慧、滋养性灵的生命场。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山东大学丰厚的文化底蕴正在茁壮成长。回顾100多年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随着社会的变革,几经沉浮,几度沧桑。但在赵勇校长的带领下,山大附中服务于基础教育,致力于推动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初心始终未变。担任校长14年来,他“点石成金”,带领教师、干部、学生由原来的薄弱起点,变成精兵强将;他勤于研究、锐意进取,30年磨一剑,一直秉持的“共享生命成长”的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产生很大影响,被众多学校广泛借鉴。

其实在全程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赵勇校长的脸上时常挂着温暖的微笑,那笑容里充满着智慧和淡定,也有对人生的参悟,仿佛没有困难能够难倒他。

“除了教育,满脑子里没别的事”是赵勇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给人的一贯印象。据悉,曾在2016年9月1日,开学的日子。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孩子各种开学典礼刷屏,赵勇校长的“给孩子一个喜欢来上学的理由”这一提法,让朋友圈里参加过开学典礼的新生家长们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但有一句话,赵勇也说得开门见山——“您把孩子送来,我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但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那对不住了,明天我就给您办理退学手续”。话语直截了当,观点明确——在赵勇的教育字典里,孩子迈进校门,就要让孩子阳光、快乐、自信、有尊严,获取一种终身发展的能力。

尽管如此,每年中考过后,山大附中学校里总不乏成绩佼佼者,社会上所称的“状元”“榜眼”“探花”于此处屡见不鲜。在赵勇看来,高分不值得自豪,但让他值得自豪的是,“我们让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地考出好成绩。能上清华北大的,我们能助他一臂之力,并尽可能地保持他们的那份天性、那份自尊,还能让其对自然、社会更加充满探究感和学习欲。这才能彰显出教育的意义,考高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

大视野: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与快乐

从三尺讲台到一校之长,从青春年少到鬓染白霜,赵勇已在教育事业中度过了三十多载时光。对赵勇来说,教育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他2006年,开始担任山大附中校长,在这14年里,教育更上升为赵勇的一种生命情怀,每一个生命年轮里都写满了教育的使命。一系列办学理念次第推出,构成了赵勇教育思想的发展史,让整个教育界为之耳目一新。从他身上,人们读到了教育家的情怀,更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素养以及研究者的底蕴。

诗人艾青有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赵勇爱学生尽显骨肉情深,爱教育如痴如醉,爱山大附中一片赤诚。

“从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赵勇始终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的一生。

在采访的过程中,赵勇向记者讲到了这样子的一个故事:“大约是20年前的一天,一个学生离家出走了。那时网络兴起,一些孩子开始混迹于学校周边的网吧。与一帮从未谋面的网友一起“冲锋陷阵”,看似简单的人际关系,花花绿绿的视觉效果,对青春期的孩子是极大的诱惑。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孩子,并试着拉他带回现实。

我从学校附近的网吧找起,一家一家地问。我至今记得,潮湿闷热、昏暗的房间里摆放着数十台机器,坐着一群人看上去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学生。在烟雾缭绕中,我从他们身边走过,没有人愿意抬头看一眼。这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多么触目惊心。

我沿着马路寻去,直到在一处网吧见到他,与我的设想不同,他没有愧疚,似乎也看不到家长与老师脸上的焦虑和煎熬,只是带着脾气、撇着嘴,嘟囔着“不愿回去上学”。孩子找到了,随之而来的,不是家长的感谢,而是连带的指责与咒骂。孩子厌学了——所有的矛头一瞬间都指向了学校。”

因此,赵勇提出“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让学校、家长、老师统一思想,统一理念,拧成一股绳,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为贯彻这一理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合拍,赵勇成为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家校教育项目组,专门研究家校合作,为家长提供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设置三类家校课程,每两周在学校开设一次,家长自愿参加。

一是同行课程,学校将对教育的理解、对幸福的理解和对孩子“三观”养成的理解分享给家长,希望家长和学校的理念能够保持一致;

二是育子课程,讲解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如出现厌学情绪、同学之间闹矛盾等情况时,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三是亲子课程,应该营造怎样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

正是因为拥有各种与学生之间的经历,赵勇面对老师们时常说,“你们正困惑的我都困惑过”。此言不虚。多年教育一线的经历,赵勇接触到了因教育改变的家庭、因厌学误入歧途的孩子以及焦虑不安的家长。多年后,从一名班主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副校长,一步步成为校长,赵勇才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更能理解让学生喜欢学校、让家长满意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让教师尽可能发挥所长的重要性。

大情怀:铺就多元成才之路

再好的育人理念,如果没有落地支撑就是一纸空文。在赵勇的教育理念里,教给学生知识不难,但智慧和核心素养的生成只能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才能感悟得到。所以,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确立了“经历即成长”的实施路径,让学生超越课堂,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在升华中践行。

通过多年实践,学校确立了德育课程的十大教育主题:爱国情怀、规则与法、习惯养成、学会感恩、责任担当、人文情怀、生命意识、身心健康、艺术审美与创新能力等。这十大主题不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关注到学生个体发展、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

在山大附中,项目式学习是学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一项创新。学校通过专题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例如,英语学科“游在济南”导游手册的编写就是通过“热爱家乡”主题式的德育活动设计与英语学科的知识性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样的还有历史学科的“家族影像志”、语文学科的“亲人小传”、生物学科的“聆听花开的声音”及跨学科的游学课程等。

此外,在采访之余,记者与山大附中老师的聊天过程中,一场特殊的“14岁生日庆典”让记者感动不已。

据悉,每年山大附中都会给所有初二的学生举办一次“14岁生日集体庆典”,在生日庆典上,家长与孩子们一起站起来,面对面握住对方手,伴随着温暖而动情的音乐,一段画外音响起:“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看看自己的父母了,他们也许不再年轻,眼角也有了岁月的痕迹。还记得14年前,你们呱呱坠地的时候,家人的欣喜,打爆电话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你顺利来到这个世界的消息,我当爸爸了、当妈妈了……孩子们握住身边父母的手,是这双手牵着你长大……”

即使不在现场,只是聆听讲述的记者,内心深处都是无比的感动,而在现场的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那时一定都卸下了防备,与父母相拥而泣。

十余载实践,十余载思考。赵勇带领他的教育教学团队,倾力探索构建开放式特色课程体系,这一特色体系包括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整合渗透地方课程、通过学校课程实现特色育人。学校开设了选修课、学科拓展课、创新实验课程、德育活动课程、衔接教育课程、国际交流课程、大家讲堂、家长学校等课程。

校长的视野和气度,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境界和高度;校长的风格和气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风格和风范。山大附中独特的治校方略和教育思想体系的背后,彰显的无疑是校长的胸怀、视野、智慧和韬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这几句话蕴含的教育价值,可谓字字珠玑。近年来,赵勇带领的山大附中,对教育价值进行了不竭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敢拼敢闯,形成了独特完整的办学主张、治校方略以及教育思想体系。当未来已来,相信乘时代东风、锐意进取的山东教育,还会涌现更多以赵勇为代表的教育家型校长,进而为全省教育的现代化之路提供更多"智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