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距离一线城市有多远?
青岛
青岛 > 凤观青岛 > 正文

青岛距离一线城市有多远?

1986年10月15日,国家在《关于对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的批复》中同意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对青岛计划单列的批复,打破了1984年10月5日《关于对一些城市要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处理意见的报告》中“其他城市一律不再实行计划单列”的限制。

自此之后,青岛一直有一个直辖的梦想。

当然,这个梦想更多的表现在民间。青岛市民时不时的就会在网络上掀起一股“青岛直辖”的憧憬,更是有“要是山东省会在青岛会怎样怎样”的假想者。正因为有“计划单列”的头衔,青岛素来瞧不上省内兄弟城市,向来都有“中国青岛,山东某某”的提法。

可这个“计划”计划了34年,青岛仍没有转正。

青岛距离一线城市有多远?

1986年时,上海GDP是491亿,北京是284.9亿,天津是194.7亿,重庆是184.6亿,这是那年中国内陆GDP的前4名,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是直辖市。巧合的是,重庆1997年设为直辖市。

1986年的中国,还没有“一线城市”的叫法。四大直辖市就是那时中国的最强者,可谓那时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

1986年,青岛GDP是91.8亿,位居全国13名。

以全国13名的成绩而被设为计划单列市,这是青岛的荣耀,背后更是国家对青岛的期盼。可以说,这是青岛在国家层面上最接近“一线城市”的一次。

如今34年过去了,青岛的GDP排名进进退退,最好时挤进了全国第9名,2019年又落到了14名,后面更是有郑州、长沙等中西部强省会的逼近。

青岛用了34年,仍没有去掉“计划”二字,GDP排名反而下滑了。当然,这不仅仅是青岛的问题,1986年排名在青岛前面的沈阳、哈尔滨、大连,如今已然找不到踪影。

34年,足够一个城市发展壮大,也足够一个城市萎靡衰落。期间,城市排名的玩法也经历了多次迭变。

官方的来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逐渐少提,国家中心城市日头正盛。

民间的来说,最幸福、最宜居、最安全等各种名头眼花缭乱、层出不穷,但要说持续最久、影响最大、各大城市最想获得的,还是“一线城市”这个头衔。

“一线城市”的提法,最早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那时,外资刚到中国,亟需对大陆各大城市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查。由此,专门为外企提供市场调查服务的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应运而生,并首次在中国把城市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等四个级别,一线大都市为上海、北京。

所以说,“一线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民间排名。后来,广州强大起来,“一线城市”变成了“北上广”;再后来,深圳加入进来,也就变成了“北上广深”。

至今,“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框架趋近稳固。这个稳固并不是行政力量主使的,而是民间力量所公认的,这恰恰最具有含金量。

“谁是第5个一线城市”的话题曾经爆屏网络,可到底是杭州,还是成都、重庆,真是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城市有这种“一言定鼎”的实力。

“一线城市”消费不成,很多机构又打起了“准一线”“新一线”的口号,各种排名也是五花八门。

这不,5月29日,第一财经旗下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就发布了《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其中,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和佛山成为了2020年的新一线城市。

据悉,新一线城市这种提法是由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2013年发起的。从上面名单也可以看出,今年的新一线城市是15个,加上四个一线城市就是19个。

我不知道这样的排名有什么意义,除了让入选的城市兴奋和意淫一下。

既然说“一线城市”,那就是数一数二的头部城市,不会超过10个,甚至于限于5个。要是有19个,那就是烂了这个“一线城市”的头衔。

纵然这个新一线城市的叫法不是那么靠谱,但从排名变化也能看出各个城市的实力增减。

青岛在2016年排新一线城市第9,然后逐年下滑,到今年已经下滑至13名,加上四大一线城市就是第17名。

如果只看这个名单,青岛能入围新一线城市,说明青岛距离一线城市的门槛已经很近了,或者说已经是“一线”城市。但青岛名次的逐年下滑,又说明青岛在逐渐远离一线城市,排在青岛后面的合肥、佛山近些年来后劲很猛,也许过几年青岛将不再出现在这个榜单里。

无论1986年入围“计划单列市”,还是2020年入围“新一线城市”,都说明青岛距离一线城市很近,34年来一直没怎么掉队,却也一直没有真正成为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向来是能者居之。34年前天津、重庆雄踞榜单,34年后已黯然退出,而广州、深圳却成为一线城市的新贵,其中深圳和青岛一样是“计划单列市”。

青岛现在的目标是“学深圳、赶深圳”,这正是一步走向一线城市的棋。那青岛和一线城市的差距有多大呢?

经济总量上,青岛2019年GDP是11741亿元。四大一线城市GDP最低的是广州,广州2019年的GDP为23628亿元,二者相差11887亿元,广州的经济总量是青岛的两倍多。假设广州GDP不增长,青岛GDP年增长6.5%,那么青岛需要11年时间才能达到广州现在的水平。

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上,青岛2019年是1.79万亿。四大一线城市中最低的是广州,广州的资金总量是5.9万亿,二者相差4.11万亿,基本差了个杭州的量。

上市公司数量上,青岛2019年末是39家,总市值4360亿元。四大一线城市中数量最少的是广州,广州2019年末上市公司数量是180家,总市值2.5万亿,数量上是青岛的4.6倍,总市值上是青岛的5.7倍。

常住人口数量上,青岛2019年末是949.98万人。四大一线城市中数量最少的是深圳,深圳2019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是1343.88万人,是青岛的1.4倍。

机场旅客吞吐量上,青岛2019年是2555.6万人。四大一线城市中数量最少的是深圳,深圳201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是5293.19万人,是青岛的2倍。

从这几项指标对比上可以发现,青岛和一线城市之间还有巨大的鸿沟。所谓“计划单列市”也好,“新一线城市”也罢,本只是一个称呼,虽能带来一些名利,却不该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纵观青岛34年来的全国排名,虽有起落,但总体变化不大。曾经的五朵金花,如今还是支柱企业,新企业培育有所欠缺,可谓“守城有余,进取不足”。

一个城市所应该持之以恒的,只有产业和人口两项,再配以适度的城建和配套。深圳的成功绝非偶然,深圳虽然没有数的着的好大学,但吸引了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去就业创业;深圳虽然有数不清的高科技企业,但仍以“店小二”的角色去支持辅助各类企业;深圳虽然有全国最高的房价,但也有大片的城中村来给打工者以片瓦栖息之地。

青岛以一个后进的身份来学习、追赶一线城市,就得付出超常的努力、表达出十足的诚意、发挥出无与伦比的新意,这样才能吸引产业和人才的到来。所谓“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如此,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