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山,对山东乃至中原意味着什么?
青岛
青岛 > 文旅 > 正文

这座山,对山东乃至中原意味着什么?

说到泰山,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古人云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又是五岳之长,堪称是山中的“南波万”。孟子云:“孔子登太(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已是我国最顶级的旅游品牌之一,同时也是山东省旅游的金字招牌之一,又是山东省极具象征意义的地理存在。

相信很多游客都去过泰山看日出,那种精神上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本文转自公众号/©地图帝(ID:dtdmap)

撰文/©姜狼

/©卫大将军

编辑/©奥拜尔

古代帝王大搞封禅,却只在泰山封禅,意义非同一般,地位极为崇高。只不过平庸无为的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成为历史闹剧,此后帝王都不屑于赵恒之流为伍,不再搞什么封禅泰山了。

古往今来,无数人登泰山抒发胸中块垒。不过今天这篇文章讲的不是泰山特殊的社会意义和象征意义,而是讲泰山在古代战略地理上的重大意义。

我们都知道我国三大平原,从北往南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北约以燕山山脉为界,西约以太行山脉为界,南约以大别山为界。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可以用两个“一”字开头的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正因为如此,泰山“突然”出现在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上,确实有些“突兀”。

咱们看地图就明白了,华北平原都是绿色,只有山东地区是浅黄色(山东半岛也是浅黄色),泰山就在这里。

这片突起的区域在地理上一般称为鲁中南山地丘陵,不止泰山一座山,鲁山、徂徕山、尼山、蒙山、沂山都非常著名。

在金宣宗迁都河南开封之前,我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或北方大型王朝(指曹魏、北魏、五代)多定都于陕西西安(长安)和河南洛阳、河南开封。

长安有关中之险,泰山之于长安的门户意义不大,但对于定都于洛阳、开封的王朝就不一样了。

洛阳的战略地理相对开封来说还是比较险的,北有黄河及中条、王屋、太行诸山,东有嵩山,西有崤山,南有熊耳。伏牛诸山,号称小关中。开封的战略地理条件就相对比较差了,开封位于华北平原腹地,除了北有黄河,东、西、南三面全是一马平川。

即使北有黄河也不算什么天险,敌军是可以轻易过河的。北宋赵匡胤对开封的地理条件始终不太满意,曾考虑迁都地势相对更险的洛阳,最终因故未成。

在这种地理状况之下,泰山(同时代指鲁中南山地丘陵)横在开封之东北,对开封的战略门户意义就非常突显了。开封以东有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开封的东面门户,有水陆之便。

但徐州周边只有海拔不算很高的丘陵,在地理上也算是四战之地,和开封一样易攻难守。泰山海拔相对较高,如果中原王朝把泰山当成拱卫开封的门户,对中原王朝西守开封、东守徐州是相对有利的。

宋人早就注意到泰山之于开封的意义,北宋初人魏野曾说:“从成皋往东,京畿(豫东、鲁南、苏北、皖北)诸州皆是平地,无大山为之险。只有泰山突起于东方,为南北之拱卫,群山环带,东抵于海,北上幽燕,南下徐宋,为天下之咽喉,形势之胜,可比之关中。”

东汉末年,曹操挟汉献帝定都于今河南许昌,许昌与开封的地势差不多,泰山对许昌来说同样可以“捍卫东方”。

另外,曹操与河北袁绍对峙,泰山就在袁曹边界一侧,曹军守住泰山,往北可顶袁绍,可西可护卫许都。

曹操与袁绍决战时,就派作为泰山本地人的名将臧霸率兵进入山东省东部的青州(省级)守住东线。

元初史学家胡三省评价说:“臧霸崛起于泰山,称雄东方,所以曹操派臧霸守东线,袁绍无能为也。”

图-泰山

自元朝以后,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都定都于今首都(统称为京师),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北方粮食生产不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京师需要江南的粮食供应。泰山正好卡在京师与江南之间,作为京师粮食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就在泰山脚下流淌。如果泰山出了什么问题,势必影响京师的粮食安全,同时也会影响朝廷对江南的控制。

以清朝为例,清朝有八大总督,但其中不包括山东。山东只设巡抚,但山东巡抚的品级是正二品,高于其他巡抚的从二品。清朝异常重视山东,就是因为山东位于京师与江南之间。

山东省四周多是平原,只有中间的泰山地势较高。道理就有很好理解了, “守住泰山就能守住山东,就能向北拱卫京师,向南保卫江南。” 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