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资的资本冲杀
青岛
青岛 > 财经 > 正文

文章来源回澜听涛,作者涛君

今年以来的青岛国资频频出手,完成了数百亿规模的资本布局,在这个疫情冲击与既有的经济危机、贸易摩擦重叠的年份,青岛国资的活跃异常显眼。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资产证券化率的逐步提高,各地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争夺”,也不再依靠传统的给地、给钱、给人才模式,通过资源聚集“另起炉灶”大建产业园区抢占先机,以收购、兼并、控股为代表的资本手段,成为瞄准全国乃至全球优质资产,让外地优势产业成为本地动能,快速进入乃至控制某个产业、某个链条的“新玩法”。

去年,青岛国资通过资本手段,发动了一场控股奇瑞的“闪击战”,让人们见识到了资本在产业布局上的“快狠准”。今年,青岛国资的资本打法依旧“狠辣”,频频出手、为青岛布局。

活跃的青岛国资动作频频

今年以来,青岛国资就至少对6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展现兴趣,其中广西的百洋股份、江苏的天晟新材、浙江的万马股份、北京的博天环境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

3月24日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百洋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孙忠义、蔡晶在青岛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青岛国信集团旗下的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孙忠义、蔡晶合计持有的104,478,461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29.99%, 斥资9.87亿元。股权转让完成后,百洋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就变为青岛市国资委。

4月2日

天晟新材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吴海宙、晟衍(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向青岛融海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计转让其持有的天晟新材股份不超过3000万股,使其成为天晟新材的战略投资者,而青岛融海的实际控制人为李沧区政府。据公开报道,青岛融海不排除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二级市场增持、定向增发等多种形式取得天晟新材控制权。

6月11日

万马股份发布公告称,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接手万马股份25.01%的股权,成为公司新任实际控制人,而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

6月15日

博天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大股东上海复星创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拟向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公司不低于5%的股权。待上述股份转让完成过户后,博天环境的控股股东汇金聚合(宁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同意将其所持有公司20%股权的表决权,全权委托给青岛融控行使。青岛融控的实际控制人,同样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

这只是开始,未来青岛国资的身影还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资本市场。根据《市属企业加快上市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 到2022年,每户市属企业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市属企业上市公司总数由目前的10家增加到25家左右,企业总体资产证券化率由目前的46%提高到60%。

国资冲杀瞄准产业布局

青岛国资重点出手的企业, 与青岛当下的产业布局联系紧密

例如,百洋股份主业为水产食品、水产饲料、水产养殖以及相关衍生产品,具备较为完整的水产产业链。这与青岛的海洋优势相当契合。青岛有许多海洋类的科研院所,其中包括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内,水产是其主攻方向,但青岛恰恰在该领域的产业实力不强,导致许多青岛成果在烟台、江苏等地孵化,形成研在青岛产在外地的被动局面,本土科研优势没能转化为本土发展动能。

而根据公开报道,百洋股份承诺将尽一切努力,自标的股份完成交割之日起2年后,协助受让方将上市公司注册地址变更至受让方指定地点。这就意味着2年后,百洋股份的注册地将会从广西南宁变更到山东青岛。资本运作后,青岛不仅是将百洋收入囊中,更重要的是将百洋旗下的水产产业链收入囊中,青岛本土的水产科研成果,有了本土孵化的产业平台。

同样,另外3家也是如此,青岛国资不仅看重企业,更看重他们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天晟新材是国内知名的高分子发泡材料专业生产商,其产品主要有应用于手机OLED屏的光学薄膜,应用于风力发电、军工、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轻量化材料,以及应用于工程车辆的内饰材料等,其新材料产品还可用于生物医药、医疗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相关领域;万马股份最重要的产品是电线电缆和充电桩,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博天环境聚焦于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废水处理利用等领域,在城市水务基础设施领域耕耘颇深。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是青岛顶格挂帅要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 ,天晟新材和万马股份无疑是通过资本引入的配套产业、强劲动能,与青岛现有的产业链形成良性互动;以站在未来看今天的角度,无论对于青岛还是对于国内其它城市来讲,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无疑都会随着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刚需,青岛不仅自己有建设需求,也有意参与到这个市场之中,博天环境正是青岛需要的。

国资出手,时机正好

资本出手讲究时机,对于优质资产的资本运作更是如此。

经济下行时期,发展压力更大,甚至许多以前犯下的小错误都会在危机时放大后果,对企业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经济下行时企业的融资需求格外大,这也是“入手”优质资产的最佳时机。

资金链压力大的企业,不一定都是业务落后、濒临淘汰的企业,许多主营业务实力强劲的企业,往往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面临资金压力,这些企业就是经济下行时期,资本格外关注的优质资产。

而面对投资者,国资往往是最受企业欢迎的。

国资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弹药充足、抗风险能力强,与民间资本相比,更容易逆周期开出大手笔。 同时国资背后也意味着更加庞大的综合资源调配能力,国资参与往往不仅能够带来资金支持,还能够带来政府背书的无形资产。因此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国资就代表着优质投资人。

百洋股份、天晟新材、万马股份、博天环境的共同点就是,都面临资金压力、融资需求迫切,但资金压力来源均与主业无关,他们的主营业务依然是优质资产,青岛国资也因此才会“动手”。

百洋股份的资金压力,来自于之前跨行业布局的失败,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折戟导致了百洋股份一再资金失血;

天晟新材则是受市场波动影响,因项目招标模式变化、央企加入竞争等原因,市场拓展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紧张;

万马股份的资金链绷紧,来源于2017年起对充电桩建设的大举投入,导致成本急剧升高,属于经营策略失误;

博天环境则是因为行业问题,参与了许多与政府合作的PPP项目,因为该类项目回款慢的特点,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伴随部分债务到期导致其资金链绷紧。

4家企业的共同点就是,在技术、产品、产业链话语权上,并没有出现伤筋动骨的问题,资金紧张更多来源于经营策略失误,因此青岛国资能在经济下行时靠资本手段将其“拿下” ,无疑是给青岛现有的产业布局,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动能补充,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立足青岛发展需求,青岛国资一定还会更频繁地出现在资本市场,青岛本地产业链条,也必将随着青岛资本的触角延伸向更广泛的领域。

期待青岛的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早日转化为发展强势。

来源:回澜听涛(ID:opinionline)

青岛国资的资本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