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力量赋能 市北区运用高科技建筑创意产业加速聚集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数字力量赋能 市北区运用高科技建筑创意产业加速聚集

原标题:创新市北丨以数字为支点,建筑创意产业集聚区初长成

当下的市北,正开启着一场产业更新的大幕,连建筑业也注入了AI的灵魂:来自上海的城市咨询设计“大咖”来青设立分公司,为市北区打造“智慧街区”;一家省内行业唯一的机器人研究院吸引了30多名博士加入……有了数字力量的赋能,一批建筑企业陆续落户市北,岛城首个建筑创意产业项目集聚区初长成。

数字力量赋能 市北区运用高科技建筑创意产业加速聚集

“五月的风”吹来开放气质 百年街区满满智慧范儿

美国规划师凯文·林奇认为,时代的变化引发城市重生。眼下,百年里院广兴里正转型为青岛工业设计中心,重新焕发生机。漫步在街区,处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科技”带来的新体验。这里的灯杆不光提供照明,还会播放音乐、提供信息导航,遇上紧急情况,还可一键与“灯杆”实时对话。“智慧灯杆”的设计理念来自刚刚成立市北区分公司的上海优德达团队。

这个位于国内现代服务业集聚“灯塔”的建筑设计公司,承担了上海杨浦滨江船厂地区的改造工作,将船厂这个工业遗存的建筑风味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将其变成潮流文化新地标。

“数字经济+人气街区”是上海优德达期待的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并已在上海淮海中路西段商业街、昆明整体城市设计等方面做出了探索。作为研究城市规划的哈佛博士,单文慧和团队提出“智慧街区”的理念:“智慧街区不仅指管理的智慧,还包括触目所及的公共设施智能化,比如,智慧座椅可以提供充电、蓝牙功能,智慧指示牌可提供环境、交通等实时数据,与公众实时互动。”据了解,这些设计将落实在市北区海泊路街区的设计中。

“青岛有着开放的城市气质,市北区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和市北区相关部门从接洽到落户,前后用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单文慧说,她期待将城市有机更新的多元选择与青岛的文化肌理进一步融合。

数字化建造用上机器人 高能团队引领新“打法”

正在蝶变的老建筑建构了场景,新赛道竞速的产业则延扩了具象。在数字力量的激荡下,建筑业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动能。

机器人花式砌砖怎样效率更高?如何设定模型,让震撼的异形建筑从纸上变成现实?这是青岛戴姆雷博团队的设计人员正在研究的问题。作为山东省建筑设计行业唯一的机器人研究院,团队在国内多次斩获大奖,还吸引了许多顶尖人才的加入。

“你看,这个全木质带5个角檐的观景凉亭,人工来建造这种造型会很困难,而且造价高,但通过编程和可移动机器人操作,从材料切割到现场安装成型,大约只需要3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研究院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的实验室里,这款微型凉亭已经建造完成。

据介绍,机器人建造不仅在异形结构建筑时优势突出,像当下在给老楼加装的保温层等装配式建构,也很适合。

如今,装配式建筑正逐步成为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数字化建造,根据每一个建筑的具体特点,从设计之初就给出相应的建构加工图,把每一个建筑部件都在工厂进行标准地模块化生产,后期就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建构。整个链条自动化程度高,非常高效。

正是看到其中巨大的市场空间,高伟俊——日本工程院首位中国籍院士,领衔组建了戴姆雷博团队。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额已经破亿元。

迈向“产学研用”新高度 建筑创意产业集聚加速

在集聚区双招双引的推进中,市北区建筑创意产业集聚平台的打法是科技加持、产学研并举。

“虽然青岛理工大学主校区即将移师西海岸,但是建筑专业仍然留在老校区,他们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这是市北区打造建筑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一个优势。”市北区建筑创意产业集聚平台专职副主任于小倩说,借鉴上海同济大学周边集聚起建筑产业的经验,市北区正在探索政企校三方联手,延长建筑创意产业链,扩大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使其产生经济价值,迈向“产学研用”新高度。

“不久前落户的山东地下空间标准化研究院可以说是一个尝试。”于小倩介绍,这家研究院致力于地下空间信息应用产业的政策研究、规划设计、安全施工等全产业链打造,可为地下造城“护航”。

据了解,山东地下空间标准化研究院由青岛联合理工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牵头,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城市地下空间协会和青岛应急管理协会协同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合力和商业价值,预计5年内将发展成为税收过亿元的产业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