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变成岛?论从莱州湾到胶州湾挖条运河的可能性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山东半岛变成岛?论从莱州湾到胶州湾挖条运河的可能性

如果你看山东省的地图,可能会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莱州湾和胶州湾之间挖一条运河,连通渤海和黄海,这样渤海湾里的远洋货轮就可以不用绕山东半岛转一圈,就可以很快南下了。

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想法,而且在古代也曾经就这么干过。

本文授权转载自/©地图帝(ID:dtdmap)

撰文/©姜狼

编辑/©张慧

众所周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只有一个出海口,就是位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南北宽约109公里。不过由于庙岛列岛的存在,渤海海峡被分割成很多相对狭窄的水道,船只通行不是特别便利,尤其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

以元朝为例。元朝的国都大都在现在的首都北京,位置比较偏北,粮食供应主要依靠江南。南粮北运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漕运,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另一条就是海运,粮食从现在苏州的刘家港出发,出东海、黄海然后经渤海海峡的南线的沙门岛附近进入渤海,再直通京津。漕运的运营成本要高于海运,但海运的安全系数又低于漕运,在喜怒不定的大海上航行,说翻船也就是一眨眼的事儿,人财两空的事没少发生。

由于山东半岛介于渤海与黄海之间,走海路的船只必须经过位于山东半岛最东部的成山角(也称成山头),才能折转向西驶进渤海。我们都知道海南三亚有个天涯海角,其实山东半岛也有一个天尽头,就是成山角。成山角孤悬海外,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古人对成山角的评价是“南过成山,则能扼江淮门户,形势之险可谓重矣。”

在元朝之前,从江南坐船经海上到东北,成山角是必经之地。咱们所熟悉的三国吴大帝孙权派使者北上辽东联系公孙渊,使者回吴时就是在成山角被魏人袭杀的。唐朝名将苏定方从海路进攻百济,走的也是成山角。问题在于成山角对于船只来说比较凶险,有些类似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之大峡,船只易于覆没。

图-山东威海荣成成山角

对元朝来说,维持大都的稳定就必须要吃江南的粮食,如果说成山角太凶险的话,那就绕开成山角好了。真能绕开吗?还别说,真能!脑洞大开的不止是现代人,古代人脑洞大开的多的是。有高人盯着地图看,就发现了机会。

山东半岛呈东、西长,南北窄状,渤海最南端的莱州湾距离现在青岛所在的胶州湾的直线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如果在这两端挖出一条运河,不就完美规避了成山角之险?而且这条运河也就一百多公里,开挖成本和运营成本远远低于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图-元朝京杭大运河及海运线路

公元1279年,元朝在厓山彻底歼灭了南宋残余势力,江南大定。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朝廷决定在莱州湾与胶州湾之间挖一条运河。大量人力物力的付出,用了三四年时间,运河终于修建完成。因为这条运河南起胶州湾,北通莱州湾,所以就叫胶莱河,长度约有130公里,因为这条河的价值主要就是南粮北运,也称为运粮河。

受地理条件所限,胶莱河最大的问题是航道淤塞难以解决,这必然影响了胶莱河的运营。人们发现浚通胶莱河的成本甚至要大于走成山角所面临的危险。两害相衡从其轻,南粮北运的船只更愿意走成山角。所以元朝花费大量成本修建的胶莱河,没用几年就成了摆设。

图-胶莱河莱州湾入海口

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形势和元朝差不多,甚至比元朝更凶险。因为元朝的北方没有强敌,而明朝的北方是实力强大的北元(蒙古各部),以及不服管的女真各部。在这种情况下,明朝需要南粮的迫切程度要大于元朝,漕运、海运依然是明朝维持运营的大动脉。

明朝也很重视胶莱河,但由于上述原因,明朝对胶莱河也是用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当时人普遍认为胶莱河不但运营成本和维持成本高,而且运粮的效率也一般,反对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去浚通胶莱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如果再浚通胶莱河,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从成本的角度看,货船从天津出发,南下莱州湾穿胶莱河直通黄海(青岛),要比穿越渤海海峡成本低。

当然,现代的船只也不是古代船只可比,所以新的胶莱河河道肯定要拓宽加深。如果真有这么一天的话,地图上可能就少了一个地理名词——胶东半岛(或山东半岛),而多了一个地理名词——胶东岛(或山东岛)。

不过,疏通胶莱河,修建运河是否可行,一直以来就有不同的声音。赞成的人认为:胶莱河如今基本上是一条枯河,河两岸都是贫瘠的盐碱地,产出不多,居住在河两岸的年轻人大都出门打工去了。与其任由其荒废,不如疏通成通航运河,这样既可以拉动沿河两岸的经济,也可以缩短黄渤两海运程,造福于民。

反对的人认为:胶莱河周边是胶莱平原,是山东重要的粮食产地,修建运河会占用田地,而且可能会海水倒灌,加重土地盐碱化。另外,运河工程浩大,修建运河还会截断胶东和山东理工西部的陆路交通,需要修很多跨运河桥梁,成本会非常高。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呢?

山东半岛变成岛?论从莱州湾到胶州湾挖条运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