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更新 | “十四五”开篇问策:当城市发展遇到文旅融合,青岛构建产业新路径!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万象更新 | “十四五”开篇问策:当城市发展遇到文旅融合,青岛构建产业新路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已成为旅游市场发展大势。

尤其是今年疫情影响下,线下旅游受到巨大冲击,各大城市纷纷寻找破局之法,推出各类出游优惠政策,以云上旅游、场景浸润、文旅+产业、地域IP转化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新模式不断涌现。

以青岛举例,12家国有A级景区免门票开放,发放消费补贴3114万元,全市旅游总人数预计将达1.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59.7亿元。另有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待建、在谈重点文旅项目128个,总投资额4000亿元,并成立了胶东五市文旅合作联盟推进区域协作。

一系列积极作为使青岛文旅产业突破疫情桎梏,开始向好发展。但相较于其他各大城市,青岛的文旅融合成果并不突出,还需要找到更具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而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显然是抓住机会的关键时期。

撰文/©张慧

审校/©庄建成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青岛破题文旅产业

站在2020与2021年的交汇处,过去这一年青岛各行业的发展历历在目。其中,受疫情影响巨大的文旅行业历尽了起伏,从寒冬中慢慢复苏,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青岛从不缺少美景,春季花开满城,夏有海浪冲刷炎热,秋叶静美汇成画,冬日银装素裹、雪舞翩跹。丰富的旅游资源,使青岛这座山海之城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生俱来。

但伴随着越来越多城市插上“文旅融合”的翅膀,整合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势在必行,单纯依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文旅模式,已经不能为青岛的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突破。对此,青岛自身也意识到了问题。

2020年4月10日,青岛举行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直面青岛如今文旅产业发展的短板;4月16日举行的青岛“15个攻势”首场质询会上更是自揭行业短板,指出青岛的文化设施建设靠后,与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规模不相匹配。

清晰意识到短板和问题后,还要拿出具体的行动。为此,青岛推出多项举措助力行业“破冰”:12家国有A级景区免门票开放、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补贴3114万元、对43家企业提供贷款贴息535万元、给予45个旅游新业态项目扶持奖励710万元、牵头成立胶东五市文旅合作联盟、打造文化新地标、邀请6位青岛籍明星为家乡免费代言……

不温不火的青岛旅游业也引起了城市主政者的注意,8月10日,围绕破题青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开启了一场以海洋旅游为主题的调研之旅。期间,王清宪提出要“努力把胶州湾打造成‘不夜湾’”,并为青岛海洋旅游发展,提出了新期许。

而在青岛文旅资源整合的路上,吸金力和吸睛力十足的文旅项目,同样不能少。12月3日,2020青岛文旅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路演峰会举行,总投资额700亿元的26个重点文旅项目签约落户,并为青岛文旅会客厅揭牌。扩大到全年来看,2020年青岛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待建、在谈重点文旅项目128个,总投资额4000亿元,恒大水世界等7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

显然,青岛文旅发展并不缺流量和关注,大自然的馈赠让这座城市拥有了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以及深厚的资源、战略和环境。但作为一座资源禀赋突出的旅游城市,青岛期待的是更高层级的布局和更深层次的文旅融合,文旅行业亟需打破现状。

塑造全新城市形象

文旅融合需找到自己的路径

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但实际上,文旅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新物种。

与其说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开启了全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不如说是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提升带动了旅游消费和市场需求的根本性变化,当游客出游不再是为了欣赏单一景点的风光,盘活文旅资源、将产业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已成为各大城市探索文旅融合路径的关键。

在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成功的“营销”显得弥足珍贵。近年来,“网红城市”重庆因洪崖洞、李子坝“穿楼”轻轨、长江索道等塑造出“魔幻”气质;“千年古都”西安因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等再掀一波历史文化热潮;“天府之国”成都在宽窄巷子、歌曲《成都》的渲染下成为最“巴适”的去处。

重庆洪崖洞

回头再看青岛,其文旅产业难现“兴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营销不足,尤其缺少的是与文化相结合的营销点,毕竟,要让这座城市进一步被看见、被记住显然不能仅仅只靠“红瓦绿树”的固有印象。

为此,青岛出台城市营销方案,将文旅产业与大型文旅节会、文艺精品创作、对外文化交流、文化旅游消费等相互结合,构建不同的文旅IP,形成城市营销的新模式。

但好的文旅融合IP的形成,既要有“记忆点”,也要有着本地的特色。

例如,大唐不夜城里,用金碧辉煌的仿唐建筑再现“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盛世的西安,“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已深入人心;而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而建的重庆洪崖洞,也因酷似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里的场景而成为“网红”中的“网红”。

西安大唐不夜城

西安和重庆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将会为城市的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无穷的利好。显然,城市形象的塑造不仅要从旅游入手,更要向文化深度挖掘的新方向,而这,未来也必将成为急于破题文旅产业的青岛,一个全新的突破口。

青岛如何塑造自己的城市形象?

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产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要向更深层次的文化领域挖掘,就要求青岛明晰自己的文化定位。这种定位显然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标榜,而是应该基于城市自身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符合青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准形象。

当我们阐述青岛的文化特色时,欧陆风情、德国建筑、港口海洋、海滨度假、崂山道士、海尔海信、啤酒蛤蜊、五四运动、音乐之岛、帆船之都等,如数家珍,但标签多了却又造成了一种“没有特色”的假象。

因而,青岛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塑造出既有本地特色又能打动游客的城市形象,再去融合文旅产业形成足以带动全城的文旅新业态。

这一城市形象可以从现有的优势特色中选用,如海洋优势,并以此为基础融合更多业态,形成集邮轮旅游、海岸生态旅游、海湾旅游、滨海度假旅游、旅游码头、酒店、餐饮、零售业、潜水等多业态的海洋旅游模式,做优做大,真正实现把胶州湾打造成“不夜湾”。

也可以是青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用“灵秀”将浪漫的城市气质、欧陆风情及山海城礁滩湾交相辉映的美景囊括在内,用“典雅”表达其中西融合的文化风采以及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塑造一座“灵秀典雅”之城。

当然,一个优质的文旅项目,也可以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城市的IP。目前在建的恒大水世界项目和已经迎客的安徒生童话乐园,或都具备这样的潜力,成为如上海迪士尼、深圳欢乐谷、广州长隆一般耳熟能详的存在,只要一提起城市便自动划上等号。

对于目前的青岛而言,上述哪一种方式都不是即时能实现的,还需要适时的“营销”。不过有一点我们都要知道:一座城市的文旅产业发展,需要各方的合聚合力,对服务质量和景点产品的提质升级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