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常委邓庆尧: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作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青岛样板”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政协常委邓庆尧: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作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青岛样板”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迈过极不平凡的2020,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青岛正如草木向阳滋生,迎来如春天般的满山苍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展望青岛筑梦的新征程。

青岛市政协常委邓庆尧: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作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青岛样板”

2021年1月11日-15日,青岛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凤凰网在青岛,通过短视频、图文、专题、定制策划等形式,与你一同见证青岛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和2021年的重点计划。

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邓庆尧

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邓庆尧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城乡融合发展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当下,青岛市城乡规划在城乡融合方面扔存在以下问题:

(一)城乡规划存在城、乡脱节现象

由于各种原因,我市城乡规划体系存在城、乡脱节和“重城区、轻乡村”现象。中心城区、镇、村庄规划之间的衔接不够严密,各种专项规划需进一步整合,实现多规合一。

(二)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失衡

现阶段城乡之间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水平上。乡村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明显存在短板。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不完善,而且存在重建设、轻运管问题。

(三)部分村庄“三生”空间质量差

部分村庄建筑质量较差,风貌混杂。土地资源集约化程度低,空心村现象严重。自然村规模小、布局分散,进一步增加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负担。乡村道路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和骑路逢集现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城乡平衡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推动作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人口和资源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谋划现代化国际大都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对此,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邓庆尧提出以下建议:

制订全域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转变城乡规划思路

新时代必须要有新思想新理念。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应由愿景式终极目标思维转变为底线型过程控制思维,实行问题导向,建立解决问题的路线图和有效机制。发挥规划全过程控制和引导作用,成果表达要由单一空间布局方案转向“发展目标—实施策略—保障政策”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政策。

(二)健全城乡规划体系

为了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迫切需要编制统一规范的城乡发展蓝图,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进行梳理调整,确保各种规划衔接一致,实现“多规合一”。

(三)拓展城乡规划视野

要统筹考虑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大趋势。健全完善规划工作组织、管理和服务方式,明确规范各类规划编制范围、内容,协调统一规划思想和目标。加强规划工作监测、评价和追责机制。

(四)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对城乡国土空间进行总体布局,加强中心城区对乡村的辐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小城镇,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实现镇村联动发展。

(五)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边界,落实生态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海洋资源保护、围填海等区域的控制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在区、区、镇、村层面精准落地。

编制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规划

(一)补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短板

引入十五分钟、十分钟“生活圈”概念,公共服务设施采用分类、分级配置方法,均衡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设施,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体制,保障农民享有优质公共产品。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均等化

加强全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标准。统筹规划城乡的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基础设施、广播电视、防洪、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城乡路网一体规划设计,打造城乡互联的立体化快速交通网络。

(三)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机制

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担起来,经营性的就交给区场。由于乡村分散化特点,所以基础设施的长期运营和养护成本相对比较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工作的一个难点,因此要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提高管护的区场化程度。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一)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重点发展生态适应型工业,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严格保护辛安河、镰湾河、独垛子西河等河道和大小珠山、老君山、抓马山等山脉以及长达102公里的蜿蜒曲折海岸线,构建城乡相连的山水体系。

(二)建设产城一体新城镇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原则,沿交通走廊,依托董家口、辛安、张家楼等经济强镇(街道、功能区),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加快集聚行业领军企业,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区,打造产城一体的新区镇,使其成为青岛都区圈联结城乡的重要节点。

(三)发展高效农业基地

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特色镇,创建农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展销中心。依托自然风光、农耕文化、乡村节庆和名优农产品等资源,发展渔家风情、滨水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历史民俗旅游,培育“商业+旅游+文化”产业融合项目。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一)提升乡村生活环境品质

确定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明确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环境整治重点和整治方法,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山清水秀的村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

要结合各地资源特色,划分特色主题风貌分区。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区化。

(三)重视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

青岛的乡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现代化进程中地域特色和乡土文明的最后退守地,是美丽乡愁的源泉,也是乡村繁荣的根基。因此要认真开展乡土文化资源普查,深入研究乡村文化传承问题,让“乡土文化保护工作”切实落地。

历史是城区之根,是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符号和名片,是市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我们要不忘初心,重视乡土历史传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开创城市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