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②:2021青岛教育路在何方?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报告时间②:2021青岛教育路在何方?

小到孩子的成长成才,大到国家建设的人才储备,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区域内优质资源均衡、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质量高、群众满意度高……这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教育新生态,也正是为着这一份期盼,让青岛教育发展有了更多源动力。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中小学210所,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到68%……2020年以来,青岛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教育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服务的公平性也在不断扩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人。

从2020年的“优教”,到2021年的“更优”,代市长赵豪志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一年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

聚力优质公平

青岛教育有力度更有温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中国梦,希望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作为民生之基 ,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在1月12日上午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市长赵豪志作政府工作报告,全程68分钟中,教育二字被提及11次,虽然频次不多,但句句珠玑,为青岛教育指明发展方向。

回看2020,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青岛市教育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工作,全市教育事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

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之下,2020年青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中小学210所;完成209所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普惠率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保障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激增的入园需求。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方面,青岛出台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学前教育联盟办园的指导意见,全市成立65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其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组建11个,各区市组建51个,成立了3个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此外,还组建了407个学前教育联盟,由“名校”引领,跨学段、跨区域的集团化办学全面推开,全市优质园和薄弱普惠性幼儿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90%的中小学校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在高质量教育资源之下,2020年青岛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到68%

在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方面,青岛引进、批准设立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西海岸新区杜威实验学校、青岛城阳京华学校、清华启迪学校、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等优质民办学校25所,康复大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多所优质高校的引进,不仅为市民们提供了更多优质教育学位,多元的教育体系也为整个城市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复盘2020,青岛教育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城市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教育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服务的公平性也在不断扩盈,这份承载着城市未来和希望的教育事业,熠熠生辉,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

指明2021青岛教育发展方向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众最关切的话题。2021年两会,工作报告中不仅为青岛教育指明了方向更是被列为2021年市办十件实事之一。

具体来看,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其中2021年青岛全市将开工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50所,并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高等教育也将成为2021青岛教育发力的重点。筹建中德工业大学、高水平建设开放大学、完成康复大学校区建设、支持在青高校“双一流”建设……一座城市拥有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城市发展前途、科研创新力量、社会影响力以及城市知名度。未来这些高校建成后不仅会为青岛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补充,还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向前迈进的步伐。

在职业教育方面,2021青岛将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

当下,乡村教育作为教育向前发展进程中薄弱的一环,2021年,青岛也将聚力优化乡村教育教学条件作为了工作的重中之中。

根据报告,青岛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优化农村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对212所农村小规模中小学食堂实施运行补助,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从而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普惠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以“特色”促发展,以“均衡”促公平,当下“优质”、“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育人理念、育人方向已深深融入到青岛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

图片

开启“十四五” 展望2035

青岛教育如何布局谋篇?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亦是一座城市安身立命软实力的生动体现。青岛作为铿锵前行在现代化国际化道路上的开放城市,教育也随着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脉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开启“十四五”,展望2035,两会的召开既是一扇瞭望未来的观察窗口又是回望过去的“时光机器”,立足当下,青岛又将如何布局谋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多方社会资源渴望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新的挑战也给青岛教育抛出时代难题。

同时,青岛的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亟待缩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提速,教育创新与服务潜力尚未更好释放,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时代呼唤新机遇,对于青岛来说更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助推青岛打造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

其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也为青岛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

《建议》以“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布置一套政策“组合拳”。

一是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根基,重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快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让青少年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其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面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中强调“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学习者多种方式就业创业助力,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从而适应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三是着眼可持续发展全局,明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的主攻方向,要求“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立足基本国情,重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增加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同时,更好发挥各方积极性,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从这其中可以看出,一些发展方向与本次两会中青岛教育发力的方向契合度较高。

未来,青岛教育也将朝着队伍更优、管理更强、水平更高、发展更美的现代教育体系迈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