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宪:新时期舆论场的“青岛态度”!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王清宪:新时期舆论场的“青岛态度”!

2021年1月19日,一场以青岛舆论环境为背景的城市论道在青岛上演,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城市主政者与城市舆论监督者。

“老媒体人”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视可见一斑,曾在各种场合频频提到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此次全市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也不例外,他提到,舆论环境也是发展环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用媒体、善待媒体,积极面对媒体,主动发出声音,讲好青岛故事,不断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曾说,舆论不一定是记者的生花妙笔,而是一面反映出城市本来面貌的明镜。

当前,城市发展已进入深度竞争阶段,从早年间加码大项目,到现在角逐“抢人大战”,其面临的是发展的问题,城市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作为城市镜子的城市舆论形象,则可以释放一个城市的诚意,以包容之姿拥抱世界,为推动社会发展加码,更让城市为自己代言!

王清宪:

舆论环境也是发展环境

2021年1月19日下午,全市新闻工作者座谈会在青岛市市级办公楼召开。此类座谈会虽为2021年首场,但同等规模的,在青岛却不是首次。

本次座谈会围绕城市的舆论形象、舆论环境等问题进行了交流部署。会议期间,青岛的新闻媒体代表兴致颇高,难掩兴奋,并结合各自新闻采编工作相互交流体会与建议。而会议上也传递出不少干货——“舆论环境也是发展环境”。

王清宪在会上强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用媒体、善待媒体,积极面对媒体,主动发出声音,讲好青岛故事,不断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座谈中,王清宪还结合青岛当前的发展大势向各新闻单位提出殷切希望,他说:“希望各新闻单位聚焦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打造北方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发展资本市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强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在更大格局和坐标中讲好青岛故事,不断增强主流舆论的传播力,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正如王清宪所言,舆论环境也是发展环境。舆论形象犹如一面镜子,其反射出的是城市内部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通俗来说,外界若想了解一座城市,或是引导舆论对城市的正向评论,除了置身其中,便只能透过新媒体、新闻报道等传播方式与城市“接触”。说到底,舆论形象、舆论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舆论始终与城市发展相伴,好的、坏的皆会存在。然而,一座有智慧的城市会将自己的舆论氛围营造好,从而获得更大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由此也考验着一座城市如何处理好、用好媒介的能力,而有着多年媒体从业经历的王清宪,更加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

离开媒体进入仕途

从“记录者”到“被记录者”

有着21年媒体从业经历的王清宪,做过记者,待过报社,当过总编辑,先后在黑龙江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信息报四家报社任过职。也曾编著《中国房改忧思录》、《资本运营》、《论中国政府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经济述评——一种思维模式》等多本专著。

王清宪与媒体的缘分其实早在学生时代便已注定,更是伴随其求学之路愈来愈深。

1979年,王清宪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日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期间,发表的长篇报道《秀木临风》使其一跃成为了大兴安岭的“名”记者。

然而,毕业工作四年后,一直怀抱“知识改变命运”理想的他选择继续读研。1987年,王清宪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师从艾丰先生。与艾丰先生的第一次谈话,哪怕时至今日王清宪仍铭记于心, “做一个好记者,第一位的是他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才是他的才华。”

当然,对于王清宪来说,艾丰对他的影响并不止于教育本身和学术上的指导,更是在此后“20年里给予他精神上、学术上、做人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他曾明确表示,“艾丰先生的智慧与勤奋给我以极大的启迪和激励。他是我永远的鞭策。”

后来的王清宪先后担任了人民日报社经济部编辑、主任记者,中国改革报社副总编辑(副司级),中国信息报社总编辑等职,也曾发表了《问彩虹》《阳光下的罪恶》等重磅通讯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1998年,34岁的王清宪荣获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成就奖,并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

2004年,王清宪离开媒体进入仕途,后由山西调任山东。

有媒体曾这样评价他:他的讲话文章有着记者的特质和学者的印记——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实用导向,不喜于穿靴戴帽、对仗排比、精雕字词。

他的讲话文章常常直奔主题,直抒胸臆,直截了当,使人惺惺相惜,容易认同和接受他的思想和观点。

回溯过往,不知当王清宪在与新闻工作者对话时,是否会回忆起曾经的无冕之王梦想。从哲学学士到法学硕士再到经济学博士,王清宪用学习铺就了成功之路,也一步步从理论研究回归现实问题。如今,他在其位谋其政,用另一种方式推动梦想落地生根。自己也成为一位在媒体聚光灯下的被监督者、被记录者。

新时期舆论场下的

“青岛态度”

杰克·韦尔奇在《赢》中写道:缺乏坦诚是商业生活中最卑劣的秘密。

坦诚可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沟通成本。实际上,无论在商业,还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坦诚是越来越宝贵的稀缺资源。

作为“老媒体人”的王清宪对新闻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曾在各种场合频频提到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而作为城市的主政者,他亦是城市的“代言人”,积极为城市发展走向台前。

2019年2月2日,上任不到一周的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召开全市新闻媒体座谈会,给贯穿2019年全年的舆论监督攻势定了调,他说:“新闻媒体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发挥好‘情报员’‘别动队’作用,以监督促进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后,青岛电视台和青岛日报纷纷开设舆论监督专栏,从营商环境到办事难题,从行风建设到环境整治,从交通治理到拆除违法建筑……与此同时,青岛人大和青岛政协也发挥自身督查和建言献策作用,对青岛发起的十五个攻势和青岛市重大投资项目推进情况开展监督。

2020年,青岛的舆论监督从媒体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等“局部监督”升级为全民监督。2月28日,在青岛发布的公开信中明确表示,市民可关注青岛12345微信公众号反映问题,进行监督。同年3月,“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又在青岛正式开启,其活动的重要目的便是公开征集群众“不满”,诚恳接受吐槽,解决问题纾解民怨。让企业家舒服,让老百姓舒服。

然而,与舆论监督并行的则是舆论宣传。

起初,在任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清宪便提出青岛要“学深圳、赶深圳”,要深层次提升整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打造尊重市场、尊重法律的政府;引导公务员读懂企业、企业家,做服务型政府。期间还密集接待了华为、富士康、恒大、华大基金、正威等多家深圳企业龙头,仅在深圳的一次推介会上,他就为青岛吸引了600多家企业、971亿元的总投资额。

时间来到2020年7月,围绕现代服务业,王清宪又率领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期间,对接企业资源,完成项目签约,派驻的两批上百名干部先后开赴上海,展开专业实训,两城政企、人才合作往来不断。

一边是走出去,另一边则是引进来。2019年5月9日,一场全球级别的风险投资大会——“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在青召开。王清宪发表主旨演讲,“欢迎更多的投资家成为青岛的合伙人”。他曾提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也是这次会议上,王清宪没有说过多的客套话,直接讲述青岛的诚意:“投资年轻人,就是投资未来”。而后,健康论坛大会、财富论坛、2020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等重大会议也接连在青岛落地开花。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舆论不断唱衰南北差距拉大、北方落后的语境下,青岛选择了勇敢地发声,将自身优势和正在全面起势的精神面貌宣传出去,有了吸引人的城市形像,青岛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人才争夺战中占稳阵地。

同时,青岛也在下大力气推出人才发展配套措施,坐实“来了就是青岛人”。2020年12月,青岛一连推出的6条新政,除了再度放宽落户门槛,加码人才政策外,更重要的着力点则是对人才选、留与用。

舆论形象、舆论环境也是生产力。当前,竞争激烈,城市、企业都需要塑造品牌形象。对青岛而言,紧扣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形象,把握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机遇,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塑造形象,做好舆论文章变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青岛也要注意,转型中的青岛需要正向的舆论环境,但需要言之有物,立足于青岛的现实,不盲目乐观,但也不妄自菲薄,关于青岛的优势和短板,都应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