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南京都市圈获批背后的“胶东机会”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青岛:南京都市圈获批背后的“胶东机会”

"2月8日,发改委发函正式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自从2019年首份都市圈文件《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

所谓都市圈,简言之,是以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相互连接后形成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都市圈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各地都市圈建设明显按下加速键。城市联手合力发展,乃至跨省扩圈......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将释放怎样的能量,又将为胶东经济圈发展带来哪些新策略?"

1

南京都市圈获批!

2月8日,发改委发函正式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9年首份都市圈文件《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这是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都市圈。那么,为什么南京都市圈能够占领先机?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南京都市圈提出早,建设历史悠久,基础比较好。

2000年江苏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南京都市圈理念。2001年,南京、镇江、扬州和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六城联合商讨南京都市圈的建立。2003年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江苏和安徽的高瞻性,让南京都市圈成为首个全国规划建设的跨省都市圈。

从“全国最早”到“全国首个”,南京都市圈连接南北,承启东西,特殊地理位置,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

目前,“南京都市圈”正式成员有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八个市,及常州溧阳市、常州金坛区。另外,安徽的蚌埠和淮南等城市正在申请加入。

梳理发现,长三角已形成四大都市圈: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且都市圈间形成了良性竞争。

浙江的地级市,既可向上海靠拢,也可向本省的杭州汇聚;安徽的地级市,既可从属于合肥,也可与南京合纵连横;江苏的地级市,即便远离南京,也不会担心被孤立,因为上海这一超级中心存在。都市圈之间互相交叉,必然会形成竞争的正向激励。

然而,长三角内化为一个“省”也让山东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2

胶东经济圈

一体化进程几何?

长三角四大都市圈,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几乎每个城市都不甘心固守于本省范围,抱团破圈。而长三角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在于本身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城市乃至省际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都市圈能够跨域行政藩篱融为一体。

由此来看,当前胶东经济圈要做的,更多的是融合与抱团

过去的2020年,胶东一体化的进程主要是努力打破各地区间的行政壁垒,规划新一轮的交通规划,夯实互联互通的基础,促进人与要素资源的流动。

2020年,胶东5市携手布局,确定了12个交通重点项目,其中潍莱高铁、文登至莱阳高速正式通车,潍烟、莱荣高铁均已开工,一个胶东“一小时经济圈”正在从图纸落到现实。

交通之外,胶东五市已经在产业、医疗、教育、金融、民生、社保、人才、司法等方方面面实现了制度破壁,并协同签署了一系列打破壁垒的协议。同时,一批以促进胶东经济圈合作为目的的产业行业联盟也高效成立,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2020年9月21日,胶东五市在青岛签署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倡议书,同日还签署了《胶东五市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揭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非营利性区域海洋经济团体联盟组织——山东海洋经济团体联盟。

6月23日,青岛·烟台资本与产业项目对接合作大会在烟台举行。采用“线上+线下”方式,青岛市创投风投机构和烟台市重点企业项目近百人参加现场路演;在8月22日青岛主办的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烟台、威海、日照、潍坊应邀参与......

而在此过程中,触及各市切身利益的融合却并未展开,那就是产业布局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陈维民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了“青岛与周边城市十三五重点发展产业选择比较”,发现青岛与周边城市等地在汽车、机械装备、石化等行业上高度重合。

在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城市分工。比如上海是金融和高端服务业中心,工业向周边苏州等地转移;再比如广州是商贸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东莞和佛山是制造业基地,各司其职。

3

如何促进胶东五市一体化?

此次南京都市圈规划获批,一方面,意味着南京已经跑赢一批二线城市,取得了领跑优势;另一方面也为南京发展加码。

首先,作为都市圈的中心,随着同城化提速,南京资源集聚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拓展,经济十强城市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其次, 通过南京都市圈建设,以中心城市发挥产业链重组的龙头作用,推动产业、行业、企业的精明分工与协作共建,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分享经济,反过来也能够促进中心城市的功能提升和辐射影响力的扩大。

再回到胶东经济圈,从独行到抱团,胶东经济圈能不能发展好,关系着胶东半岛的格局,更关系着山东在全国的发展地位。因此,作为山东经济龙头的青岛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该如何做?

产业方面,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在海洋产业、港口等方面,多为滨海城市的五市可以形成分工细化的完善产业链条,如装备制造、科技、远洋捕捞等等,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才能实现“一体化”。

2021年以来,青岛牵头建立胶东五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建立“3+N”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与周边城市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牵头成立30多个联盟,签署40多个合作协议,不搞同质化竞争,打通梗阻,放大合作效应,给各个城市带来机遇。

政府打破壁垒只是第一步,今后要给市场留足空间,让企业唱主角。相对于行政手段,市场化的融合以及推动的一体化,更加无孔不入,也更活跃。

另外,对青岛而言,肩负着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肩负着重塑胶东半岛格局的重任,必须跳出青岛看青岛,以更广阔的视野来提升城市发展档次。

我们不得不承认,与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区相比,同为中心城市的青岛近年来产业和产业链的带动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如何腾笼换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带动兄弟城市发展,是留给青岛的重要考题。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城市间的竞争,更是城市群的较量。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