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青岛干部为何要具备这项能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2021,青岛干部为何要具备这项能力?

文章来源:回澜听涛(ID:opinionline)

一年之计在于春,时光从来不等人!

2021年,对青岛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时点,某种程度上,青岛正处于一个“转折时刻”——

2020年,青岛GDP排名全国第13位。应该说,在全国普遍唱衰北方、青岛又遭遇了疫情反弹等一系列困难之下,青岛交出这样一份答卷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但仔细分析成绩单背后,青岛经济的隐患和忧虑同样不能忽视: 毕竟赢了一年不等于下一年还赢,青岛要有准备

从外部环境看,青岛所处的城市竞争区间堪称全国最焦灼、最激烈区间,未来几年内与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的“贴身肉搏”还将继续。而宁波、无锡新兴产业转型方向已经成型,尚在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青岛,还在铆劲培育新兴产业阶段,压力不小!

从内部数据分析来看,2020年青岛固定投资增速只有3.2%,要知道2019年青岛市固投达到21.6%的增速,而近两年青岛也一直将投资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落实,出现这种断崖式下跌,甚至没有跑赢GDP增速(3.7%),这更是多年来第一次。可见,青岛在抓“双招双引”落地转化过程中出现了一定问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一些瓶颈和障碍没有实质性突破。

内忧外患之下,青岛将2021年定为“项目落地年”——推动双招双引项目更快落地、加快投资进度,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

“项目落地年”就是工作落实年、成效凸显年。我们一直都说,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而在“战场”冲锋陷阵离不开青岛的“关键少数”。

换句话,能不能激活青岛干部状态、提升干部抓落实的方法和能力,这决定着青岛“项目落地年”的成效。

在2月19日召开的“项目落地年”调度会议上,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已给部分领导干部定下招商引资的“指标任务”,这是形势所迫也是青岛的自我加压,接下来,就要看“关键少数”能不能精准找出问题出在哪,以及如何破局解决。

固投下滑是表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工业,这是青岛近几年一直没有破解的难题。2020年青岛工业投资的增速只有1.6%,宁波和无锡的工业投资增速都在10%以上。

工业是强市之基。无论是天津的衰落,亦或是宁波、无锡的奋起,工业特别是高端、高质量的工业是城市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越来越成为助推城市发展的“撒手锏”。

同时,优质大项目稀缺也始终是青岛没能补上的短板。大项目能聚合上下游产业链、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正如京东方是合肥壮大的酵母,富士康是郑州腾飞的翅膀......这几年,有关于城市和大项目的故事已经被讲烂了,可是,青岛依然没有出现故事中的另一半。

由此,工业大项目的短板,定然要成为青岛干部2021的主攻方向。

当然,京东方、富士康这样的“航母级”企业落地可遇而不可求,当务之急还是要迅速挖掘内部潜能。毕竟,一座城市想要有持久的吸引力,除了强大的产业优势之外,更在于“关键少数”能不能厚植营商环境的优良土壤。

其实,近两年来,青岛也频频接触过华为、腾讯、富士康、恒大等“航母级”企业,但从目前双方合作进展来看,许多项目搁浅落地并不顺畅,其中原因诸多,但不得不承认,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营商环境、青岛官员在服务企业落地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青岛提出学习深圳营商环境,深圳的经验是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把这“三化”从口号变成政府施政标准、官员行为准则,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可问责的政府,实现了法治的市场经济。

笔者曾问过一名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市场化方面深圳政府和青岛有什么不一样。他说,深圳政府能够认识到自己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可能比华为、腾讯多,所以不会乱指挥企业。反过来,如果政府指挥企业了,而企业亏损了,政府就得兜底!深圳政府很早就认识到权力集中就有套利空间,所以深圳政府处理政企关系时尽量市场化。

而且深圳政府不仅是个服务型政府,还是一个可问责政府。行政诉讼,深圳规定被诉部门一把手必须到庭,一开始大家不适应,政府的败诉率也高。但几年之后就反过来了,政府胜诉率80%以上。为何?政府所有决策过程都有法律根据、所有行政行为依法而来,败诉自然低。

“项目落地年”里,青岛干部厚植营商环境土壤,还是要像深圳政府一样,转换思维、转换立场,同时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对政务服务流程实施并联式、扁平化改造,提高项目建设和服务企业效率,别再让谈妥的大项目落不了地!

落地、落实,挑战不小。“转折时刻”“关键之年”——青岛之前一些传统的优势领域和发展动力,不同程度受到冲击,面临不同程度的重构再造,需要青岛“关键少数”看问题的视角、思维,处理事情的专业化能力、方法,都要有新的提升。

同样是青岛在学习的城市——上海,在今年“十四五”开局起步之时,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告诉沪上干部要改造激活:改造服务、激活思维。激活哪方面的思维?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新市场思维。市场规律与政府作用在适当时候应当交叉融合。

二是新经济思维。很多时候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猫买单”。要注意到变化,政策设计要符合新经济特点。

三是更耐人寻味的“新管理思维”。传统的那套“管理、监督、控制”的体系,正在日渐转向“协作、赋能、成就”。也就是说,上下级,除了传统的“命令—服从”关系,更强调“服务—赋能”关系。

这都值得青岛干部深思。不学习专业知识、不提升思维能力,就理不清思路、提不出建议、找不到打法,也就抓不好落实。

期待“项目落地年”里,青岛的发展能够更多地从内部、从细胞层面发生变化,让内生的动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文章来源:回澜听涛(ID:opinionline)

2021,青岛干部为何要具备这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