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四五”规划:看见城市新主城!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十四五”规划:看见城市新主城!

日前,青岛公布《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谋定未来五年,城市整体发展走向。我们可以看到,大的城市格局层面,青岛将形成空间、规模、产业三大支撑点,以现代化大都市为标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际湾区。

一幅大格局青岛下的城市新主城板块,已然浮出水面。

看见新主城!多个区市被重新定义

可以看到,在原有主城区范围的基础上,增添了黄岛、胶州、即墨三大主城片区,并以蓝谷、姜山、南村、董家口四个功能节点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发展纵深指向。这与年初青岛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规划板块,高度契合。

功能方面,更加看重板块间不同侧重点的划分,诸如传统主城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抱团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突出总部商务、金融贸易、创新创意、时尚消费、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

“新主城”黄岛、即墨、胶州则肩负开辟城市大格局的新职责,即:发展环湾都市三大主城片区。三城区虽然位于现有主城外围,但三区市均有相同的特点,肩负国家战略、综合实力强劲、制造业发达、企业云集,政府财政相对宽裕,且拥有大量可供规划布局、项目落地、城市建设的土地,是最具变革条件的三个外围强区,拓展为新主城区,可谓责无旁贷。

另外,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则建设环湾都市四大战略节点,成为新格局青岛向外的支点。

值得注意的是,还将培育平度莱西青岛都市圈两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意味着与姜山、南村形成搭配,形成向东(青烟城镇发展轴)向北(青东城镇发展轴)的新发展组合。期望这两座县市通过内外互通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进而能够帮助青岛破题都市圈发展。

随着大框架的尘埃落定,建设现代化新市镇这样的垂直定点发力,就变得水到渠成。重点镇为南墅、店埠、新河、明村、灵山、田横、铺集、大村;一般镇为大场、六汪、藏马、宝山、海青、洋河、里岔、段泊岚、金口、移风店、蓼兰、云山、旧店、田庄、店子、大泽山、仁兆、崔家集、古岘、夏格庄、院上、日庄、河头店、马连庄。

再回到总体城镇体系布局,从传统主城、新主城片区、功能性节点到平度莱西、现代化新市镇,力争实现各组团协同发展,多点开花,在全国范围内增强青岛的发展竞争力。

从规划到实现,青岛能否如愿以偿?

那么勾勒新规划蓝图的青岛,能否如愿以偿?左右结果的重要因素,在于人和所投入的资本。其中,人口的基数与持续高位增长的趋势,与城市扩大规划规模、投入资本的幅度,息息相关。

就目前人口分布而言,自2017年10月即墨完成撤市划区后,青岛城镇人口始终保持在600万-700万这个区间内,同时农村人口依旧占据总量的1/3左右,更多的城镇人口资源集中在传统的主城区。

过去5年,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城市,通过调整功能定位,优化城市规划,运用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不断在尝试优化人口空间的分布。

例如强调城市多中心建设,通过建设城市副中心来带动人口疏解,2015年,北京市决定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4年后,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2号的北京市政府机关正式摘牌,搬迁至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上海市则实施 “以业控人” “以房管人”“以证管人”,通过专项检查和整改方式加大低端落后产业淘汰力度,将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以及上海不具比较优势的功能向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梯度转移。

对于青岛而言,过往无论是运用行政、经济手段,还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等方法,均收效甚微。2019年,青岛增加人口仅10.5万人,和同级别城市差距进一步拉大。与青岛同为二线城市、副省级城市的杭州,这一数字定格在55.4万人,差出5倍之多。

究其原因,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一语中的分析称,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快,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尤其是余杭区人口流入多。杭州不仅有阿里巴巴、网易这些龙头企业带动,而且还有很多创业公司。此外,杭州的政府服务和政策到位,有很强的吸引力。

产业滞后、新经济下的明星企业缺位且企业总体数量不足、人才发展机会有限,政府实际服务状况有待提升等因素,都在影响青岛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据“十四五”青岛规划显示,计划在2025年,城市常住人口突破1100万人,而2019年是949.98万人,6年增加150万人,相较于杭州深圳的增长速率,此前年均10万左右增长的青岛,与其说是保守,不如说是缺乏支撑更高目标的办法。

其实近年来,成功吸引大量人才的城市,都有值得青岛关注的“杀手锏”。

深圳和广州,2019年的人口增量分别为41.22万人和40.15万人,位居全国前列。两城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温和、空气环境好,自然条件宜居,伴随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借助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形成大规模的集群效应,进而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

显然,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愈发明显,而其产业背后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就是人才。这也是青岛“十四五”规划所强调的产业支撑点。

所以,想要营造较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便捷的海陆空铁交通基础设施是一方面,还要具备产业链、人才链的完整性。例如总部经济、金融证券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相应制造业服务等。

没有人,再宏伟的城市规划,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毕竟在这个人口向城市集中趋势呈下降的时期,容易出现因为人口总量与增量跟不上规划的规模,导致投入资本过大、相关规划落地建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进而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走向。这是青岛需要借助更多先进经验做法,来杜绝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