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布“十四五”高品质城市发展“蓝图”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青岛发布“十四五”高品质城市发展“蓝图”

原标题:青岛发布“十四五”高品质城市发展“蓝图”

3月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介绍“十四五”时期建设高品质城市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我市坚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营造宜居宜业良好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高品质城市建设更加彰显时代特征、顺应市民意愿。

青岛发布“十四五”高品质城市发展“蓝图”

“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姜德志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构筑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保护好城市的生态格局,传承好城市特有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城市风貌,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高品质城市建设蓄势增能。强化青岛核心城市地位,加快培育青岛都市圈,以都市圈为主体带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严格底线约束,蓝绿相依、山海城相融的生态基底更加稳固。完成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广莱西九顶庄园经验,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修复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按照“目标、问题、结果”三个导向,推动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构建都市生活圈、地区生活圈和社区生活圈,优化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以通勤空间尺度和设施服务半径为参照,保障公服设施项目落地,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引导政策性住房优先布局在交通和就业便利地区,加大人才公寓、安居住房供给。推动人、城、产、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划定工业区块控制线,稳定工业用地规模比例,保障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空间,预留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协同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邮轮母港区、流亭机场等区域转型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支撑。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依据。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坚持用好增量和挖潜存量齐头并进,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持续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协同推行“标准地”制度。

发挥城市设计对规划的支撑作用,将城市设计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营造宜人场所和活力空间,塑造优美的城市空间形态。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系统梳理我市历史文化保护要素资源,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传承历史文脉,讲好青岛故事。推动实施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与更新规划,激发老城区活力。深入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完成并实施楼山后老工业区城市更新规划,推动“工业锈带”转变为服务于休闲健身、观光旅游的“生活秀带”。推进开展公共空间品质评价,加强公共空间体系构建和节点景观设计,推动商业商务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环境改造提升。持续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以功能提升为核心,不断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规划建设5个绿色生态城区

“十四五”时期,转变城市建设“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方式,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要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核心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规划建设5个绿色生态城区和张家楼、夏格庄2个绿色生态城镇。

发布会上,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波介绍,全面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将提升建筑品质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形成科研技术领先、集聚优势显著、产业规模突出的全产业链体系。坚持保护优先、传承城市历史,进一步做好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相关工作,积极推进中山路等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一方面,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贯彻实施《青岛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完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闭环管控机制,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到2025年,实现50%城市建成区达标;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贯彻落实《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科学编制修订管廊规划,优化“干线、支线、缆线”管廊布局和供给结构,“十四五”期间,建设各类管廊50公里。

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青岛样板,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规范提质。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分类覆盖率100%。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系统,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此外,“十四五”时期,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力打造“智慧住建”标杆。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应用,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为数字青岛和城市云脑提供数据底座。推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智慧物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到2025年,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打造领跑全国的“青岛模式”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开门办城管”的工作理念,按照“精细化管理、科技化赋能、全民化参与”工作思路,持续打好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聚焦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问题。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周科表示,精细化管理是指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建设品质城管。我市将持续提升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景观美化水平。燃气行业方面,市区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年用气量达到49.5亿立方米;供热行业方面,全面摸排运行15年以上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供热管网,并按计划更新改造。 “十四五”期间,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5亿平方米,供热能力达到15447兆瓦;环卫行业方面,主次干道机械化保洁率达100%,深度保洁道路创建达1000条。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公厕密度达到4座/平方公里。市容景观行业方面,夜景亮化设施完好率达到97%以上,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率达到 90%以上。

科技化赋能,努力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建设智慧城管。实施“城管云脑”工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市覆盖率100%,总体结案率达到99%以上。促进行业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供热、环卫、广告等行业智能化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办好全国科技赋能城市管理大会,用好城市治理智联盟平台,全面展现青岛科技赋能城市管理成果,打造领跑全国的“青岛模式”。今后将使用更多的智慧管理应用,比如无人机、高端高点摄像头,逐渐改变人为巡街的传统模式,采取非接触式执法,精准的巡看、手机提示,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智慧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