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地铁门槛收紧!如何影响青岛?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高铁地铁门槛收紧!如何影响青岛?

某种程度上来说,高铁和地铁都是中国速度的代表。但近日,国家出台的一份正式文件,或将让各地高铁、地铁建设“降温”。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目光投向青岛所在的胶东半岛,高铁和地铁的建设门槛被进一步明确,虽然作为超大城市的青岛都已达到标准,但一些联通周边城市的项目建设或将受到影响。尤其是规划中的青日高铁,或将因为现有青盐铁路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那么,在既有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青岛所在的胶东经济圈又该如何破局?

1

国家发文!

高铁地铁建设将收紧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加速建设的高铁和地铁,能够重塑中国城市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各座城市趋之若鹜的目标。但近期国家下发的一份文件,或将影响中国城市高铁和地铁建设的步伐。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以及“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等一系列收紧高铁和地铁建设的政策。

而在文件中同样也明确,规划建设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铁主通道线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这意味着,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在修建高铁线路的过程中,也将更占优势。

同样,建设地铁的标准也在此前有所明确。具体来看,修建地铁的城市,GDP要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修建轻轨的城市GDP则需要在1500亿以上、市区人口15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以上。

此前,已开工建设近百天的包头地铁就曾因相关指标不达标,被叫停。如今,随着国家正式发文,一些城市通过修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的方式建设地铁的想法,也只能就此作罢。

那么,站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铁及地铁建设门槛的收紧,又将给青岛与周边地市的联动带来怎样的影响?

2

对青岛影响几何?

高铁是城市间人口流动的重要基础设施。密集的人口分布和紧凑的城镇布局,使得中国走了“高铁+城市网络”的城镇化新路。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的济青高铁,是国内第一条因既有平行客专技术标准较低而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其所串联的济南、青岛两市均为特大城市。

作为山东省内沿海高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青日高铁,正争取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项目,但却有可能受到既有青盐铁路的影响。

众所周知,作为目前青岛前往长三角城市群最快速的方式,青盐铁路的开通运营为青岛打通了南下的通道,但由于其设计时速只有200公里,且需兼顾货运能力,其运能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在面临与胶济铁路同一问题的情况下,修建一条类似于济青高铁的平行铁路,实现更快速的通达,应该是当下的最佳选择,但现在核心问题在于经济圈能级以及城市规模,均与新规有所差距。

事实上,关于高速铁路重复建设的问题争议已久,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和天津之间,拥有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两条平行线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之间,有广深铁路和广深港高铁两条线路;而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与南京之间,则设置了京沪高铁和沪宁城际两条平行线路。

但随着上述三个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平行铁路为城市群内各座城市带来了更紧密的联系,同时城市群内日益频繁的人员流动,也让这些铁路都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再看地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区框架拉大、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拥挤的地面交通系统,带来了“城市病”这一隐患,地铁正是当下疏解城市病最好的办法,同时也是一座城市自身综合实力的体现。

目光聚焦青岛,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前期规划建设过程中,也都预留了向周边地市延伸的条件。

如8号线有望西延至高密、11号线预留延伸至海阳的条件、正处于规划阶段的地铁14号线(青平城际项目),计划衔接拟建的潍烟高铁,加强与烟台莱州市的联系……

但在地铁建设门槛收紧的前提之下,似乎市域(郊)铁路会成为高密、海阳等地衔接青岛地铁更好的选择。

面对这份高铁地铁建设的“最严新规”,青岛该如何破局,从而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3

未来青岛如何破局?

在高铁和地铁建设门槛收紧的背后,同样应该看到未来高铁以及地铁含金量的进一步提升。对青岛而言,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机遇。

一方面,作为国家明确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青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被多次“点名”。其中,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的6条主轴中,包含了北京经天津、沧州、青岛至杭州的路径。

对青岛而言,这将成为青岛南下的又一重要通道。且由于青岛、杭州同为特大城市,满足修建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的条件。这也意味着,青岛可以此为契机,推动至日照以及长三角地区高铁的建设,进一步缩短与重要城市间的通勤时间,促进优质要素更快地流动

另一方面,站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青岛同样也要着力寻求圈内的破局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1日召开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议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整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胶东经济圈拥有更多的人口、土地、企业、人才,以前一座城市无法实现的产业链可以在胶东经济圈内构建,实现产业互补的协同效应,而这势必需要一张成熟的交通网络提供支撑。

在此前召开的青岛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曾提到,到2025年,青岛将基本建成“胶东经济圈1.5小时通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显然,青岛也将交通视为与周边城市加强联动的关键。

而如何通过交通增强都市圈、城市群的联系,南京已经为青岛提供了最好的示范。

自今年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中国第一座被国家认可的都市圈后,南京都市圈便全面开启了一体化进程,其中轨道交通更成为率先行动的领域之一。

据《南京日报》报道,2021年南京将有5条轨道交通新线开工,其中4条是城际线路,包括南京-扬州城轨、南京-马鞍山城轨、南京-滁州城轨以及南京-句容城际项目。

从南京看向青岛,对于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建设,面对建设门槛的收紧,在受制于周边城市人口、经济规模等不足之下,可以借鉴南京,以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代替地铁。

周边地市同样也可以通过撤市设区等方式,实现自身城区人口规模的增长,从而符合地铁或者轻轨的建设要求。

对青岛而言,胶东经济圈的加速发展除了需要轨道交通等硬件设施,更需要心理上的归属。而胶东经济圈轨道交通网络的建成,将会极大促进人员往来,拉近城市间人们的距离,构建心理上的归属感,这正是胶东经济圈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