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青岛,高等教育如何铸就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青岛
青岛 > 教育 > 正文

蓝色青岛,高等教育如何铸就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原标题:山东教育观察|蓝色青岛,高等教育如何铸就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海洋,已经成为人类最为重视的关隘之一。

从太空眺望,在这颗蔚蓝色的“水”球之中,海洋占据了地球大部分的面积,是全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支撑部分。从地理大发现到环球航行,海洋也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冒险追寻的永恒探索主题。

数据显示,中国的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元,每年增长量十分可观;海洋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约为9%,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发展空间。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8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7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373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9%、33.4%和61.7%。

掘金“深蓝”,也成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核心。

山东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沿海省份,对建设“海洋强省”责无旁贷。而青岛,这座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港口城市、海洋城市,自古以来便以独特的海港优势备受重视。

近年来,青岛更是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目标,期待着将海洋资源科研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以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当好“海上山东”建设的排头兵。

在这其中,人才,是永恒的核心驱动力。

蓝色青岛,高等教育如何铸就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海洋+高等教育,推动青岛城市发展的重要公式

碧空如洗,海天一色。山色空蒙,海滨名胜。

自古以来,青岛作为社会经济往来的重要航道港口,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创造基础。

近代后,曲折复杂的历史渊源也为这座城市带来属于不同国家的文化教育背景,而在此久居客住的历史文化名人也为青岛带来一股高等人才的春风。福山路,路旁坐落着一幢幢名人故居;小鱼山,山下掩映着关于散文、诗歌的诸多故事。

“人才兴邦,人才兴国”,人才资源是源头活水,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生命力,让城市发展恢复生机勃勃。

在今年二月份召开的青岛市海洋发展工作会议上,青岛已经将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十四五”乃至未来10到15年青岛市海洋发展的总目标,着重加强对涉海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以及资金的大力支持,加快对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的攻关,积极利用丰富资源优势打造多方位发展格局,向全国做出“青岛样板”的展示。

所以教育与人才资源,便成为青岛最为渴求的战略性力量。

而从青岛市对高等教育“引进来”“走出去”的路径中,我们看到一座坚持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重视对高等教育深度发掘、加快了人才培育的新青岛。

加强与知名高校的合作,青岛以突出性人才为重要培育目标。

举例来说,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与首都师范大学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青岛市教育局与四川师范大学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打造多种培训基地;为了更好的服务省内“海洋强省”号召,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协议,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实现对海洋科教的全方位强力支持。

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青岛从不缺少“对外开放”的经验。而推动高等教育“走出去”,青岛不断加强与国际高校的交流,以发挥高质量人才在促发展中的“定海神针”作用。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2015年至2019年,青岛连续承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依托大会与互联网+,青岛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高端平台的搭建成为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互动交流、吸收经验、展现成果的精彩“舞台”。

海洋+高等教育,弥补产业需求短板的重要公式

青岛虽然在海洋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具有高水平领域行业布局,但是从发展前景来说,青岛海洋产业的内在驱动力不足,难以和其他海洋城市抗衡;海洋产业发展不均衡,缺乏规模化高端企业。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汪岷认为:“青岛应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引领和突出“海洋+”经济特色。”

针对这一短板,青岛市教育局推行全面教育综合改革,从两种机制上入手,既要“改好的”又要“改得好”;从改革试点到改革试验区,由点及面,扩大改革成果,教育特色和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在“十四五”期间,青岛市政府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增独立法人高校5所、高校校区5所以上,普通高校(含校区)增至4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50万人。”

首先,在高等教育基础建设上,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让高等教育建设快人一步。

其次,在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聚优集优,优化教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改革方式,改进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支持在青211、985高校的学科建设与领域发展,力求在省内实现推进省属高校“双高”建设计划,争取更多高校和学科进入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行列。推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鼓励高校提高学科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搭建重点学科专业共建、产学研合作、校际合作等平台。

通过高等教育不断培育人才,以产业升级发展留住人才,结合“海洋+”,青岛正在创造城市新的发展未来。

海洋+科创,剑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青岛底气!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现在也是未来。

青岛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布局了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以及培养出了相当多的涉海高端人才,为城市的“蓝色”发展奠定了科教基础。

另一方面,借助优质的临海港湾地理条件,许多“高精尖”潜水器、科考船在此入水。而作为滨海度假旅游城市,青岛的海岸线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是发展第三产业黄金地带,旅游服务业在全国位列前茅。

总体而言,青岛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方面根基稳健。

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3%,海洋经济成为青岛城市发展最受瞩目的一股力量。

从产业上来看,青岛海洋优势重点集中在海工装备、生物医药、港口航运等方面。尤其是航运码头建设与港口吞吐量上,聚焦行业先进技术,自动化、现代化、科技化三管齐下。

2019年开年,青岛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A股上市,即受大众追捧,成为青岛海洋经济港口发展的又一坚实里程碑。

除此之外,青岛力争上流,对标沪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省内口号,力求海洋经济产值全方位抬头,海洋经济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海洋生态环境维持稳定。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我国海洋战略增加关键砝码。

海岸线蜿蜒曲折,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歇;海浪声惊涛拍岸,我们的探索注定向前。在齐鲁的东海岸,映着崂山万丈霞光迎接蓝色未来。

而青岛,正在以更具竞争力与活力的人才队伍,奔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未来。

蓝色青岛,高等教育如何铸就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