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青同提一中心城市定位!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济青同提一中心城市定位!

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双子星”城市。

双子星城市的存在,一方面体现了所在省份超强的经济实力,如拥有广州深圳的广东、拥有杭州宁波的浙江以及拥有济南青岛的山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带来了新的课题,两座城市究竟该互相竞争,还是错位发展?

4月17日,2021亚信金融峰会主论坛暨全体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致辞中向世界推介济南,并提到“济南把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而在亚信金融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青岛成为山东省唯一上榜城市,位列全球第42位、内地第6位。

显然,对于金融中心的打造,想要唱好“双城记”的济南和青岛有不同的定位,如济南更应该面向黄河流域以及省会经济圈增强金融影响力,而青岛则应协同胶东经济圈一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放眼全国、全世界,打造全球金融中心。

济南: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2021年4月17日,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出席2021亚信金融峰会主论坛暨全体大会时进行主题致辞,并向世界推介济南。在孙立成看来,济南有“五个”美丽的面孔。

图片

同时,他也在致辞中提到,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建立省市一体化推进机制,出台30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举全省之力支持济南加快发展、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济南迎来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济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自信豪迈。

而在谈到此次亚信金融峰会以及金融业在济南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定位时,孙立成如是说道:“近年来,济南把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发展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上持续发力,有力推进了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孙立成的讲话非常直白,也非常明确——济南将全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那么,作为传统工业大市的济南,在打造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到底有何优势?

据孙立成介绍,目前济南拥有金融机构800余家,财务公司数量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近千亿元,位列省会城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第5位。

同时,济南将“完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写入2021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2021年济南市重点工作进行推进。

具体做法则包括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产业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及完善现代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亚信金融峰会召开前整一个月的时候,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也已正式发布。其中,青岛作为山东省的唯一代表进入榜单,排名位居全球第42位、内地第6位。

青岛: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再提升

2021年3月17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了第29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

内地方面,此次共有12座城市入榜,按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青岛、杭州、天津、大连、西安、南京以及武汉。前六座城市的排名,也都进入到了全球前100位。其中,青岛综合得分665分,排名全球第42位、全国第6位。同时,青岛也是山东省唯一上榜的城市。

成功上榜全球金融中心城市,足以见得青岛金融业发展的成色。2020年,青岛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61.8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市GDP增速3.9%;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6.9%和11.3%。

此外,青岛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507.1亿元和210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5.7%,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新增存、贷款双双超过2500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实现511亿元,同比增长4.9%,保费规模和增速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均位列第2位。

随着2014年2月获批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的“财富力量”便不断显现。

依托已举办两届的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青岛提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发展目标,资本的力量在青岛逐渐“落地开花”。

一方面,在2020年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签约创投风投项目30个,落户基金意向规模为559亿元;另一方面,青岛上市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一季度,山东省新增4家上市企业,全部来自青岛辖区。新增4家的数量,与长三角地区的无锡相同。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巩固了青岛在山东半岛资本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依托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青岛大力发展航运金融,2020年新华—波罗的海航运服务业指数排名上提升两个位次,位居全球第15位。

以贸易推动航运,以金融推动贸易。青岛正通过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着力增强自身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从而为其打造全球金融中心提供支撑。

依托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核心区青岛金家岭金融区,打造的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金融科技产业园区,也成为山东省唯一入围金融科技产业园区,将为金融科技企业聚集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以上,正是青岛在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优势。

作为山东省的“双子星”城市,济南和青岛共同聚焦“金融中心”这条赛道,但与此前同时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不同的是,济南这次的目标是区域金融中心,而青岛则将全力打造全球金融中心。

前缀词的不同,或许意味着在金融业领域,济南与青岛将打破互相竞争的局面,通过错位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

图片

同提金融中心

济南青岛如何唱好“双城记”?

同省“双子星”城市中错位发展的典范,无疑就是杭州和宁波。而他们之间的协同联动,或将为新时期理顺济南与青岛的关系,提供示范。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浙江将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聚焦杭州宁波两市,也都在强化“双城记”的概念。杭州“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宁波在“十四五”规划中也表示将全面唱好“双城记”,推进杭甬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事实上,围绕着金融业的发展,两座城市早已在分工上有所明确。

在去年年底发布的国家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杭州与宁波分列第7位与第11位,一座是国家重要金融中心,一座是国家潜在重要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两座城市都有亮眼的发挥,但两座城市并未拘泥于省内进行恶性竞争,而是各自发挥所长,实现错位发展。

先看以数字经济、经营城市见长的杭州,其定位为全国一流新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源地,杭州不仅拥有世界级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金服,还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超50家上市科技企业,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杭州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更多借助所在区域的龙头企业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吸引人才。杭州的一些做法,可以让同为省会的济南所借鉴。

如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面向黄河流域增强自身的金融辐射力,同时着力培育本土龙头金融企业,增强在全国范围内的吸引力。

对青岛而言,亦可从同为副省级城市,且同样拥有海洋优势的宁波发展金融业的路径中,吸取经验。

近年来,宁波凭借表现抢眼的民营经济,在资本市场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积极推动制造业走向资本市场,目前来自宁波的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80%属于制造业领域。同时,作为全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让金融为实体企业赋能。

发达的民间资本,同样为宁波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2020年12月,宁波辖区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844家,管理基金产品3521只,同比增加32.87%;管理规模4840.87亿元,同比增加30.21%。这一数量和规模超过了四川省、湖北省的总和,在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

此外,区位的优势也为宁波发展航运贸易、航运金融提供了便利。

青岛,同样也要激活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并借势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利好,以打造国际航运枢纽为目标,更好地激活航运产业,提升国际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印发的《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战方案(3.0版)》中,青岛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位次前移,力争经过5年努力,进入全球前10位,做优航运、做大贸易、做强金融。

同时,青岛提出2021年力争全市进出口额增长3%、达到6600亿元,金融机构全部贷款新增2000亿元。

透过杭州与宁波发展金融业的路径可以看到,找到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正是唱好“双城记”的关键所在。

而对于定位更加明确的济南青岛来说,一个发挥深居内陆的优势,增强在黄河流域以及省会经济圈的辐射力;一个面向全球与海洋,携胶东五市之力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或许是两座城市打造“金融中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