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沿海经济带的江苏和济青竞速的山东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振兴沿海经济带的江苏和济青竞速的山东

日前,全国31个省份已陆续披露完成2021年第一季度GDP。其中,山东省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8055.5亿元,同比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5.4%。

虽然18.0%的同比增长率是“2000年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最高水平”,但相比于“近邻”江苏省同比19.2%的增速以及两年平均6.4%的增速,仍稍有逊色,而这也意味着江苏与山东的距离正进一步拉大。

作为“领先者”,江苏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而是通过挖掘新动能,寻找全新的增长点。如近期,江苏召开全省沿海经济发展座谈会,省委书记、省长出席,顶格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与江苏省沿海城市在省内常年缺乏“存在感”不同,山东省GDP排名前三的城市中就有青岛和烟台两座沿海城市,这或许意味着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相较江苏更加成熟。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山东也确实应该借助海洋优势,缩小与江苏乃至广东的差距。

但随着“强省会”战略被写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济南正成为新发展阶段更受欢迎的“宠儿”。那么,在济青竞速的当下,山东究竟该如何平衡两地发展?同时,面对与江苏间日渐拉大的差距,以青岛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又该如何破题?

其势已成的江苏,面向大海全面发力

4月2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沿海发展座谈会,全面部署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出席会议。

图片

图片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座谈会上,娄勤俭将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定调为“沿海地区是全省发展的重要轴线,事关全局和整体。”在他看来,“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

事实上,相比于苏南以及沿江城市,江苏三座沿海城市连云港、盐城、南通的发展确实有所滞后。

虽然南通2020年GDP顺利突破万亿,但在省内也仅位列第四,远不及其“邻居”苏州;盐城则以5953.4亿元的成绩,在省内排名第8,位列中游;而连云港,2020年实现GDP总值3277.1亿元,位列全省第12,但与第13名宿迁的差距被进一步缩小。

江苏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4位,但相较于经济发达的苏南以及沿江城市,江苏沿海地区的地均以及人均GDP分别仅为全省的55%以及81%,经济产出效益相对较低。

当然,作为沿海大省的江苏并非没有尝试过消除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如其曾提出“举全省之力发展连云港”,并将连云港定位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如今再次将关注的目光锁定沿海地区发展,足见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对江苏而言,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势”,就在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度推进。

此前,江苏更多以苏南和沿江对接融入长三角为主,而随着上海正处于功能疏解、发展提升阶段,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正向外疏解,这其中江苏沿海地区因为后备资源丰富、后发优势明显,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涌入。

而对于沿海经济的发力方向,娄勤俭也在座谈会中提到,“兴起沿海发展新浪潮,不是要在沿海搞大开发,而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实现高质量发展。”

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同时出席座谈会,江苏对于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作为其“邻居”,同样是海洋大省的山东,近年来却似乎在“强省会”战略之下,悄然转变着发展方向。

济青竞速下的山东

4月25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发布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第三十一章“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中提到,支持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强省会”首次出现在山东省官方发布的文件中。同时,由于“十四五”规划的特殊性,似乎也意味着“强省会”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山东发展的主旋律。

事实上,在山东省此前发布的各项文件中,对于济南和青岛的定位就一直在变。从最初的支持青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到同时支持济南和青岛,再到现在转向支持济南,并实施“强省会”,山东省近年来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缺乏政策的持续性,而这种定位的调整,也在无形中制约了济南和青岛的发展。

毕竟政策在变的同时,城市发展方向也在变,而不断地变化,只会徒增城市转型的成本。

如今,既然省里已经明确表态将实施“强省会”战略,做强省会经济圈,言下之意似乎是将发展重心由“海洋”转向“内陆”,那这是否又意味着以青岛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将就此陷入落寞?

答案其实不然。在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力的高质量增长极”。很明显,山东正在着力平衡两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希望可以唱好“双城记”,避免陷入“内卷”。

因此,我们也看到山东除了支持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也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山东省对于沿海城市发展的关注,实际上与江苏也有诸多相似点。

回看近年来江苏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20年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已经将连云港、盐城以及南通三座沿海城市全部调研一遍,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山东这边,省委书记刘家义以及省长李干杰也曾多次来到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调研,并围绕海洋强省建设多次作出部署。

4月1日,刘家义、李干杰以及胶东经济圈5市的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召开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议。会上,刘家义强调,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对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做优做强做大“海”的文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排头兵。

显然,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后,海洋仍然是山东重要的增长点之一。而能否将海洋真正变成山东省发展的一张“王牌”,打法同样至关重要。

图片

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青岛开辟新增长空间

如前文所说,江苏曾“举全省之力发展连云港”,其这样做的初衷,或许正是看到了海洋蕴藏的巨大发展能量与潜力,如今身为GDP第二大省的江苏,再次将发展的目光瞄准海洋,有望引领新一轮城市竞逐的浪潮。

对山东而言,海洋经济发展“龙头”的就是青岛。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地,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可以说青岛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

设想一下,将这种“全省之力”置于青岛,为青岛经略海洋赋予新的动能,不仅将提升青岛自身的发展水平,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添筹码。同时,基于青岛所在的胶东经济圈更大范围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带动山东省的全面起势,避免陷入被江苏越拉越远的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也为青岛赋予了“支持青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的任务,且在对于青岛的定位中,也提到要“提升世界海洋要素链接、海洋科创产业引领、海洋文化交流合作、深远海开发战略综合保障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能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

随着青岛锁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在与济南实现错位竞争的同时,也开辟出了全新的增长空间,将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

2019年,青岛全面发起的十五大攻势,排在首位的是“海洋攻势”。如今,经过两年的时间,海洋攻势已经全新升级为3.0版本。

今年4月,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经略海洋攻势2021年作战方案(3.0版)》,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以海洋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海洋经济规模和投资增速,提出了争取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的目标。

同时,在最新版本的作战方案中,也确定了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港口、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六场硬仗”。

值得一提的是,经略海洋攻势3.0版本区别于此前版本的关键就在于更加凸显青岛特色、打造比较优势。

显然,青岛如今发展海洋产业更加注重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更加具象的发展道路,而这种务实的做法,也可以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另外,随着青岛和济南以及郑州间的联动日趋频繁,青岛也可以借助济南和郑州面向内陆更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更好地实现陆海内外联动发展。

加速振兴沿海经济带的江苏,已将海洋视为经济新增长点。而近年来增速缓于江苏的山东,能否在海洋领域持续深耕,并坚定不移地支持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仍需经历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