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是成都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不是成都

世界上从来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城市发展,同样也没有普适性的样板。

2020年6月17日至18日,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率领的成都市党政考察团来到青岛,围绕“学习开放创新先进经验”进行考察。

海尔集团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成都、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召开……自范锐平带队来青后,一年间青岛与成都的关系迅速“升温”。5月9日,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率领的青岛党政考察团,也带队“回访”成都,此行目的同样是考察学习。

学其形,更要悟其神。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透过成渝频繁的联动,青岛不仅要看到与成都联动的“神”到底是什么,更要判断其是否真正适用于青岛。

市长带队学习考察

青岛回应成都的“诚意”

5月9日,由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 带队的青岛党政考察团,来到成都,进行考察学习与交流合作。

政府“一把手”亲自带队前往,足以见得青岛对此次成都之行的关注和重视。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次青岛党政代表团前往成都考察学习,也算得上是一份“回礼”。

2020年6月17日至18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就曾率领成都市党政考察团,围绕“学习开放创新先进经验”这一主题,先后到南京、苏州以及青岛三座城市考察学习。

众所周知,国内城市热衷的“对标学习”向来都是选择综合实力高于自己的城市,如青岛学赶深圳、南昌对标合肥等。而作为一座GDP高于青岛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党政代表团“高规格”来到青岛考察学习,确实极其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 当时的青岛正因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以及自身经济增速的放缓,而导致外界不断出现“唱衰青岛”的声音,这时候的成都看到了青岛的优点,“向先进城市学习、与优秀企业合作”,释放了足够的诚意。

在青期间,成都党政考察团一行受到时任青岛党政“一把手”的一致欢迎,双方举行了青岛市与成都市党政考察团座谈会,并考察了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中德滚筒互联工厂、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青岛日本“国际客厅”等地。

在6月17日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时任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提到,希望双方携起手来,深化青蓉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金融、港口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更好地服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也在座谈会上说,“希望以此次来青考察为契机,积极推动两地交流,为东西部合作发展作出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自成都市委书记带队赴青岛走访考察以来,两座城市间的关系便迅速“升温”,这也在无形中为此次青岛市长的带队回访,做了铺垫。

青蓉与成渝

从2020年6月17日成都党政考察团带队来青考察,到5月9日青岛党政考察团赴成都考察学习,近一年的时间里,青岛与成都,一东一西两座城市围绕着产业、文旅等频频擦出火花。

2020年7月9日,时任成都市长罗强在蓉会见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一行,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共享发展新机遇相关事宜进行交流。期间,海尔·成都盈康科技产业园签约落户成都市金牛区。

根据成都当地媒体报道,罗强在签约活动现场曾提到,希望海尔能够借助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基础和优势,根据战略规划整合更多资源支持和推动工业互联网等板块落户成都。

除以头部企业为纽带,加强两座城市实体经济领域的联动外,在以文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领域,青蓉间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互动。

8月3日,青岛与成都以2020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为契机,开启了青岛、成都文旅合作的双城时间。

在啤酒节现场,来自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和青岛将以本次啤酒节为契机率先携手,发挥两市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双方旅游市场营销推广,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城市。

回看过去这一年,青蓉两地互动次数不少、规格与档次不可谓不高。同时,这两座城市的联动,也覆盖了实体经济、服务业等不同领域。

但是,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并不能仅局限于一次次所谓的考察调研,更需要双方真正地潜下身,找到各自的比较优势,寻求联动的突破口,在不拘于“学其形”的同时“悟其神”,这才是真正的联动。

相比于青岛,地缘优势明显的重庆,因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级城市群,而与成都有了更频繁的互动。透过这两座城市在国家战略中被赋予的使命,或许能够找到青岛与成都联动的突破口。

7万余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国家层面提到了19个城市群。其中,成渝双城经济圈从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壮大”,上升到十四五时期与京津冀、长三角等相同的“优化提升”。

《纲要》明确,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为此,两座城市也通过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支持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67个共性任务,并加速共建10个毗邻地区的合作平台,从而共同推进这一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设。

从中可以看到,成渝双城互动将涉及基建、科创、文化等核心领域。

对青蓉而言,因为地理位置上距离较远,且人文差异较大,合作平台以及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并不是十分现实,但在基建以及科创等领域,青岛与成都仍有很大的文章可做。

如围绕着青岛的港口优势与成都的航空、铁路优势,实现港航铁联运;再如围绕着人才引进与智能制造,为双方推进双招双引以及产业升级进行双向赋能。

成都,一座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网红”城市。透过青岛党政考察团行程满满的成都之行,针对青岛到底要向成都学什么这一问题,需要给出一个答案。

青岛,不是成都

青岛与成都很像,因为两座城市都肩负着重大国家战略,且都在积极推进各自区域经济圈的建设;青岛与成都又不完全相像,因为两座城市文化不同、区位不同、在省内的地位亦不同。

城市发展并没有也不需要完全相同的模板。因此,对于此次青岛党政代表团的成都之行,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去了哪,更要关注他们所去之处,是否符合青岛的发展逻辑。

据公开报道,5月10日当天,赵豪志带领的青岛考察团在一天之内去了8个地点,分别是中国-欧洲中心、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双创服务平台、成都规划馆、菁蓉汇、望平坊、下涧槽社区、中车·共享城以及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从考察调研目的地来看,青岛党政考察团此次行程十分紧凑,范围涉及对外开放平台、新经济、城市规划、创新创业孵化器、文旅、社区、城市更新以及实体经济等多个领域,一半以上是青岛正发力的方向。

在这其中,望海君最想说的就是成都京东方。因为之前提起京东方这家企业的时候,更多联想到的城市还是合肥,但很少有人会提到落在成都的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

京东方“超级工厂”的落户,是成都工业爆发式崛起的一个缩影。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当时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到成都的优势与吸引力,“成都有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充沛的人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市场容量以及良好的交通物流条件”。

当然,人才、交通等客观条件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政府营商环境的优化。据当时参与京东方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在项目落地后,成都市政府的服务几乎覆盖了方方面面:调节地块使这个项目与原先的项目靠近些;协调宿舍使施工人员住得舒服些;接通热水让工人下班后能够洗澡……

更关键的是,这样一个大项目在整个建设周期内,从未因为能源供给不足而导致停工。可以说,京东方这一个项目,见证了成都市营商环境的改善。

如今,京东方的“头雁效应”开始逐步显现。落户成都5年间,共有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因为京东方而聚集到成都,为成都打造产业生态圈,实现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助力。

确实,经营一座城市,不能只关注冷冰冰的数据,更要为这座城市注入温度。将其上升到项目引进的角度,就是要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点,才是青岛真正要跟成都学习的内容。

自2019年召开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以来,青岛引进的投资水平与质量相较之前发生了明显的蜕变,但近两年在青岛落地的项目中,却鲜见世界500强大项目的身影,直到今年3月欧力士产业运营平台总部项目落地,才成为青岛市第一个世界500强产业运营总部项目。

缺少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大项目作为支撑,意味着青岛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在这一方面,青岛不仅要继续向上海和深圳“取经”,更要从此次成都之行中,看看成都如何“营城”,如何做实“用生活城市的品质留住人、用公园城市的影响吸引人、用天府文化的魅力激励人”,毕竟无论是项目还是背后支撑的企业,核心都是“人”。

城市即人。留住了人,就能够留住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事实上,进入“项目落地年”,青岛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

话说回来,不论哪座城市,考察调研的地方都应该是贵精不贵多。对青岛而言,回应成都“诚意”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单纯采用考察调研这种“粗放”的方式,复制一个新的成都出来,而是要找到符合城市发展的逻辑,发展得比成都更快、更好。

在竞技赛场上,尊重对手最好的方式,就是拼尽全力,哪怕自己的最强实力依然不能击败对手,但至少在全力以赴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

而回到一座城市的发展,固然要靠对标学习先进找不足补短板,但更重要的还是依仗自身发展特点、优势,做最好的自己。

就像特点鲜明的青岛,永远不会成为成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