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点破一个让青岛“扎心”的事实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市长点破一个让青岛“扎心”的事实

4天的成都、深圳考察学习,2天半的青岛项目观摩之后,青岛给了自己一个总结,一个看上去有点扎心的总结。

5月18日下午,青岛举行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动员会暨“项目落地年”观摩总结会。会上,青岛市长赵豪志说——

“与上海、深圳、成都、杭州、苏州、宁波等先进城市相比,我们有些差距很大,而且有些差距还在扩大。”

关心青岛的人,或许对这样的说辞早有心理准备。可市长亲口说出来,还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毕竟,青岛这两年一直在追赶。

这些年,青岛多次被震撼、被刺激,客观而言,变化还是比较大的。问题是,将青岛的改变放诸外界的期待以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比较,还是不够大,正所谓“慢了都是退”。

本文授权转载自/青小岛(ID:QingXDao)

观摩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项目

观摩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项目

市长的表态中点到的几个城市比较有深意,尤其是宁波、苏州。这是近年来在公开场合,青岛少有地将两者列为对标城市。

实际上,宁波对青岛的借鉴意义最大。同为副省级城市,都拥有一个巨无霸港口,均为传统的工业城市。

将上海、深圳等城市树立为学习目标没有错,因为作为一线城市,其开放程度、治理理念等绝对是处于引领地位的。但是,学习它们也有弊端,一是基础不同,再者国家政策的红利也有差异。因此,宁波等同类城市的所作所为,对青岛而言实操性更强。

在2018年,宁波也开始反思“失去的10年”。也是在那一年,青岛主政者曾南下考察,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

不同的是,宁波将“危机意识”化为更为具体的行动,务实而专注。典型的例子是工业领域的智能化改造——

2017年,宁波出台政策,连续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全市有意愿技改的规上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一对一”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诊断报告。

最终的结果是,宁波制造业迎来了一场整体升级,由此奠定了宁波经济向上的基础。

再说苏州。上个月,青岛有一个级别不低的“团队”前往苏州学习。

相关报道称,4月13日,青岛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把手”专业化领学研修班在苏州开班。

开班仪式上提到,青岛今年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解决好“制造业强不强”“园区载体优不优”“营商环境好不好”等问题,通过相关领域的协同学习和调研,真正把苏州的理念、思维、经验、做法学深学透学到手,以“苏州答案”回答“青岛之问”,为青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市长点破一个让青岛“扎心”的事实

青岛与先进城市间的差距到底在哪?

据报道,市长赵豪志对标深圳、成都、杭州等国内先进城市,全面对照了青岛的不足,起码包括4个方面: 坐标视野、发展质量、治理水平和干部作风。

这都是青岛多年未破的顽瘴痼疾。

“尽管青岛一直强调国际视野、国际标准,但抓工作格局还不够大、视野还不够宽的问题始终存在,无论是城市定位、产业发展还是营商环境,与先进城市相比都还有不小差距。”

在阐述发展质量的差距时,赵豪志引用了一组数据,其中可以感受青岛与先进城市真实有巨大的距离——

深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万家、上海1.7万家、成都6120家,而青岛是4396家;

不靠海、不沿边的成都,进出口总额排名上升至副省级城市第6位,超越了不少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就有青岛;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9%,上海为4.1%左右,杭州为3.5%左右,成都为2.66%左右,而青岛是2.51%左右。

在治理水平上,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城市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均存在不足和短板。深圳人口和道路车辆密度全国第一,但通勤效率远高于青岛。成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8公里,建设速度全国第一,而青岛地铁运营里程为246公里,市区内快速路网远未形成,“断头路”等问题依然存在。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杭州数字治理指数居全国第一,成都城市云脑已经运行,而青岛在治理信息化、智慧化上推进速度还不够快。

在干部作风上,青岛干部总体素质很高、作风过硬,但在当前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的竞争态势下, 个别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还不够强,还没有完全破除“红瓦绿树综合症”。

市长点破一个让青岛“扎心”的事实

差距明确了,关键是要怎么办。说得再好,落实不到位等于零。

抓问题总有一个突破口,目前来看,青岛将突破口定在了项目之上。通过项目落地,提升营商环境,改进工作作风。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奖惩分明——

加强经济运行、投资项目的调度分析和督导考核,实行“月调度,季度挂旗、季度约谈,半年考核”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季度约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区市主要负责人。

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重大项目,尤其是过百亿的、具有引领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少,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明显。

纵向来看,成都目前有5000多个工地正在施工,有力支撑了成都发展。而青岛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数量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差距很大。

数量差距的背后,正是营商环境以及工作作风的差距。

一个城市多年积攒下来的顽疾,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考察,开几个会就能解决,这一点主政者心中应该有比较清楚的“预设”。所以,找一个突破口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具体操作上,唯有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通过啃几个硬骨头,甚至运用执纪、曝光等手段,让不干事的人感到“疼’,让没有本领的人感到恐慌,才有可能一步步推动问题解决,并以此改善整座城市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

这一点上,合肥、济南、西安等势头较好的城市已有成功实践。均以雷厉风行的霹雳手段,收获了超乎预期的治理效果。

再一次敲响警钟的青岛,希望能不负众望……

凤凰网青岛综合

文章授权转自:青小岛(ID:QingXDao)

市长点破一个让青岛“扎心”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