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起跑却差距翻倍,青岛能追上宁波吗?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同期起跑却差距翻倍,青岛能追上宁波吗?

从1993年到2021年,从青岛啤酒到海泰科,青岛A股上市企业数量达到半百,迎来里程碑。

从1993年到2021年,从青岛啤酒到海泰科,青岛A股上市企业数量达到半百,迎来里程碑。

2021年7月2日,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泰科”)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青岛今年第7家A股上市企业。同时,海泰科也是青岛辖区第50家A股上市企业。截至目前,青岛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已达67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天前的6月28日,宁波色母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色母”)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A股市场“宁波军团”第100家上市企业。

同为计划单列市、同样处于GDP1.2万亿区间、都是沿海港口城市、均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各方面都比较类似的青岛和宁波,很难不让外界将两座城市进行对比。如今,在青岛A股上市企业数量终于达到50家的时候,宁波却已率先达到百家。

诚然,上市企业数量并不能作为青岛与宁波两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衡量要素,但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活力。那么,近些年来悄悄努力的青岛,能赶得上宁波吗?

青岛迎来第50家A股上市企业

青岛迎来第50家A股上市企业

2021年7月2日,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公司股票简称为“海泰科”,股票代码为“301022”。

图片来源:全景网

图片来源:全景网

谈及此次上市,青岛海泰科董事长、总经理孙文强表示,海泰科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注塑模具行业,致力于研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断为客户提供优良的汽车注塑模具开发和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海泰科成立于2004年1月,主要从事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其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

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张军在致辞中提到, 青岛正着力打造中国北方资本市场新高地 ,今年以来,征和工业、冠中生态、海泰新光、德固特、海程邦达、百洋医药、每日优鲜等7家企业相继上市,创造上市新速度。海泰科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使青岛上市企业总数达到67家。

同时,张军提到,截至目前全市尚有2家企业过会待发,32家企业在辅导排队,4家企业向境外交易所递交了首发材料,上市储备为历史新高,上市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海泰科是青岛第50家A股上市企业,同时也是今年以来青岛辖区第7家A股上市企业。而就在4天前的6月28日,随着宁波色母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宁波辖区A股上市企业数量已达到100家……

同期起跑却差距翻倍,青岛能追上宁波吗?

青岛VS宁波,50家VS100家

同为计划单列市、同样处于GDP1.2万亿区间、同样都有深厚的工业制造业底蕴,甚至同样都是因港而兴的经济外向型城市,青岛与宁波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很难不让人将两座城市拿来进行对比。

在资本市场上,青甬两城起跑点相同。1993年8月6日,宁波第一股“甬中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拉开了“宁波军团”上市的帷幕;三周后的8月27日,青岛啤酒登陆上交所,成为青岛“第一股”。

如果以50家上市企业为一个阶段,宁波从0到50用了22年的时间,而从第51家到第100家,宁波只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相较而言,刚刚达到50家上市企业的青岛,则用了27年的时间。

同期起跑的青甬两城,在相持阶段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进入21世纪前,青岛仅有6家企业上市,其中传统的“五朵金花”占据四席。彼时的青岛,制造业是城市发展主流。2000年12月29日,澳柯玛的上市,让青岛“五朵金花”在资本市场会师。

如果说千禧年之前青岛出现短暂的上市空白期,是因为青岛着力发展“五朵金花”,那2004年错过中小板,则让青岛与宁波差距进一步拉开。自2002年8月9日克劳斯上市,到2006年10月18日软控股份挂牌,四年多的时间里,青岛在资本市场又一次处于空窗期。

而在经历了2009年与2010年短暂的上市高峰后,青岛再次遭遇上市空窗期。自2015年至今,青岛每年都有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期间青岛也正式超过烟台,成为山东半岛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近年来,科创板以及创业板注册制等的落地,让企业上市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而宁波企业也敏锐地抓住了机遇,面对科创板开板以及创业板改革这两个资本市场的重要变化,宁波上市公司均跻身首批首发阵容。

相较而言,青岛辖区的企业并未跻身科创板首批首发阵容,不过目前青岛也开始关注科创板,海尔生物、高测股份等一批企业顺利登陆,青岛正以更大力度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企业走向科创板。

而在上市企业总市值方面,2020年底,宁波上市企业总市值已突破万亿,其中千亿级上市企业数量有两家,相较而言青岛上市企业总市值7276.68亿元,千亿级企业数量同样为两家。

当然,如果仅仅只以A股上市企业的数量以及质量,来对比两座城市的发展水平,未免显得有些以偏概全。毕竟一座城市的发展质量,是综合水平的体现,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等硬指标,更要参考基础设施、科研等软实力水平。

根据青岛与宁波2020年统计公报显示,两地GDP总量分别为12400.56亿元与1240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53.8亿元与1510.8亿元;人均GDP分别为12.31万元与13.19万元。可以看到,青岛相较宁波均落于下风。

但在教育、医疗、城建等更加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领域中,青岛相对宁波却有着不小的优势。

如211高校数量,青岛共有2家,其中985高校一家,而宁波211以及985高校数量均为0家;三甲医院数量上,青岛共有21家,其中全国百强医院1家,宁波则有三甲医院数量8家,均非百强;轨道交通里程上,青岛已运营总长度254.8公里,宁波为154.4公里。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座城市间的各项指标“互有胜负”,这正是两座城市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的体现。而通过学习宁波在资本市场上先进的经验,或许能为青岛下一步破题,找到值得借鉴的发力方向。

同期起跑却差距翻倍,青岛能追上宁波吗?

悄悄努力的青岛,能追上宁波吗?

说回青岛与宁波存在较大差距的资本市场。

2020年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内,宁波新增上市企业20家,同期增速位居全国第六,在资本市场上跑出了“宁波速度”,而在宁波上市企业量质双增的背后,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2017年,根据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宁波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上市和重组推进工作会议,启动“凤凰行动”宁波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的环境。

彼时,为加速推动“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宁波还出台了《关于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加快发展的意见》,整合完善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家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让企业想上市、上得起市。

通过夯实上市梯队培育工作,简化企业上市办事流程,破解上市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等方式,宁波企业加快了走向资本市场的步伐。

而在夯实上市企业质量方面,宁波同样也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宁波汽车零部件行业集聚了17家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还有27家宁波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市值总和约占“宁波板块”总市值的三分之一。

为进一步扩大宁波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实力,宁波拟出台“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升级版,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市公司总数达200家,数量排名跻身全国前六,总市值进入全国前十的目标。

为此,在资源培育方面,宁波将研究新设分层分级的市级拟上市企业培育库,常年动态保持200家以上拟上市企业规模,对质地优良、上市准备充分的企业,考虑予以特殊政策,鼓励其尽快上市。

搞活存量资源、挖掘增量空间,这正是宁波在资本市场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

从宁波看向青岛,客观来讲,已在资本市场上默默耕耘多年的青岛,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这正得益于青岛市自上而下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

如此次成功上市的青岛海泰科,其所在的城阳区便在扶持企业上市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并提出打造“青岛市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目标。

在青岛海泰科上市仪式上,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解宏劲介绍到:近年来,城阳区坚持把推动企业上市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全区上市公司达12家(含海泰科),居全市第三位,仅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创投风投实缴到位资金93.55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同时,他也透露,城阳近期即将推出扶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从企业股份制改制、地方贡献奖励、再融资、并购、分拆上市、发债等方面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500万元,助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青岛市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当然,城阳区只是青岛大力推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如今,青岛正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在入列全国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后,青岛的国有资本同样也将为城市进一步开拓资本市场,扶持培育本地企业、入股并购异地企业蓄力添能。

另外,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打造以及金家岭金融区优质金融要素的聚集,亦将让青岛更好地实现产业与资本的结合,推动更多的青岛本土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归根结底,50家上市企业不应该成为青岛发力资本市场的终点,而是再出发的新起点。

毕竟,于青岛而言,排名对比的目标从来不应该只局限于北方以及山东省内,而是要敢于跟全国范围内的“尖子生”直面较量,如资本市场中拥有100家A股上市企业的宁波,这正是一座万亿级GDP城市的气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