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区市GDP半年“座次表”:崂山增速领跑,胶州“坐三望二”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十区市GDP半年“座次表”:崂山增速领跑,胶州“坐三望二”

8月8日,青岛市统计局官网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青岛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量方面,西海岸新区再度突破2000亿元大关,领跑全市。

在这份区市半年成绩单中,崂山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以及市南区四个区市增速跑赢全市大盘。尤其是崂山区,5.2%增速领跑全市。

而在“青岛第二区”竞争中,胶州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位,来到全市第三,同时距离身前的即墨区,也仅有1.5亿元左右的差距,竞争日趋白热化。

"

7月27日,青岛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为7070.35亿元,同比增长3.7%。

从全国层面来看,青岛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这也预示着,青岛十区市表现不乏亮点。

从经济总量上看,西海岸新区继今年一季度首破千亿后,此番又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连续两个季度跨过两个千亿门槛。

西海岸新区上半年2214.77亿元的生产总值,在全市占比31.32%,相较一季度的30.52%,有了小幅提升。同时,其经济总量在全省16地市中,也能排到第7位。

此前,西海岸新区书记孙永红曾在公开场合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稳经济各项工作,全力打好二季度经济运行攻坚战,努力提升新区在全市的首位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当好全省、全市经济发展龙头。

从此次半年成绩来看,西海岸新区确实提升了在全市的首位度。

相较于西海岸新区的“一枝独秀”,在其身后的“青岛第二区”之争则陷入白热化。

今年上半年, 即墨以723.06亿元的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胶州以及市南,三个区市最大差距在20亿元左右,构成了青岛经济发展“第二梯队”。

与去年同期相比,胶州反超市南来到第三,且与即墨的差距,由去年的5亿元左右,大幅缩小到了1.5亿元。

从这三个区的增速水平来看,胶州4.8%的增速最高、全市第三,市南区次之,3.9%的增速也跑赢了全市大盘。而即墨3.2%的同比增速,则在这三个区市中叨陪末座。

“坐三望二”的胶州,上半年不仅经济总量与增速表现抢眼,在固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均跑赢了全市大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 胶州的发展不仅有“量”,同样重“质”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区市表现,也与全市“摘星夺旗”考核结果呈正相关。

今年前两个季度,胶州连续夺下“真抓实干、勇当排头”红旗,这一考核正是综合了经济运行、项目签约落地、城市更新建设共17项指标,反映的是区市发展的综合实力。

而胶州的发展,还有“后手”。

7月2日,备受关注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开工仪式在胶州举行。

作为海尔集团自创立以来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将助推胶州形成首个千亿级产业链,为推动胶州全域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中国北方工业互联网生态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

考虑到这一项目的量级,不仅能为胶州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更能对胶州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今年上半年,与胶州表现同样抢眼的,还有崂山区,其5.2%的同比增速,领跑全市。

与此同时,崂山区23.1%的固投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也是增速唯一超20%的区市。

分产业看,崂山区二产投资同比增长55.0%;三产投资同比增长19.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9.4%,快于全部投资66.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4.7%。

此外,上半年崂山区共有116个城市更新项目启动施工,相较于76.94亿元的计划投资额,崂山区实际实现投资额超95亿元,完成投资比125.25%。

在被赋予“努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任务后,崂山区正通过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寻求主城区发展的破局之道。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如张村河片区这一青岛“最大城中村”的改造,便为跨海大桥二期连接线等民生项目的落地,以及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提供了增量空间。

崂山区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的思路和实践,值得其他区市学习借鉴。

最后还想说一下平度市。其被赋予“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使命,对拉开“大青岛”城市框架具有重要价值。

今年上半年,平度19.3%的固投增速,仅次于崂山区,表现抢眼。此前,平度市委书记谢兆村在区(市)党委“书记擂台”上曾提到,平度市已签约和在建投资30亿元以上大项目31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8个。49个省青两级重点项目开工45个,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87%。

对平度而言,需要进一步放大优势,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资,推动签约项目加快落地,争取引进更多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项目。

还是那句话,只有内外兼修,“大青岛”格局才算真正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