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10.1%!青岛海洋半年“成绩单”出炉!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增长10.1%!青岛海洋半年“成绩单”出炉!

如今,沿海城市仅凭区位优势就轻易获取海洋资源和经济价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依靠科技创新,打好海洋特色牌,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

而青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自身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向海图强,孕育着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日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青岛海洋发展“成绩单”,海洋生产总值更是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

超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从“海”中来,这一比重十分可观。青岛海洋GDP不断迈进,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对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的推动力越来越强劲。

正因如此,山东要求青岛发挥全省海洋领域“一核引领”的作用,中央则赋予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重任。

随着全球经济中陆域资源、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海洋经济越来越成为集聚要素、产业资源的空间载体。

上半年,青岛全市33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增长面达93.9%,海洋经济发展基本盘进一步巩固,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重点产业延续上升势头。

分产业结构来看,青岛海洋一产、二产、三产齐头并进,分别占比2.5:48.5:49,同比增长分别为4.4%、8.3%、12.4%。

细数上半年涉海领域发展成就,一产方面,“深蓝1号”网箱第二批收鱼1.7万尾,产值约450万元;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8处,居全国第二。

海洋二产方面,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简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FPSO)开工建设;600万千瓦远海风电、250万千瓦近海光伏项目纳入省规划;全市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32.4万立方米/日,居全国前列。

海洋三产方面,青岛港口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1247万标准箱、32791万吨,分别占全国的8.8%、4.3%;推动与六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涉海金融服务业增长7.9%;二季度浮山湾、唐岛湾、市北CBD商圈日均客流量较一季度分别增长50%、48%、46%。

海洋GDP规模的大小,最重要的在于海洋产业,而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上半年,青岛总投资2005.77亿元的88个海洋重点项目己开工建设80个,开工在建率90.91%,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83.48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77.91%。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青岛浩大海洋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同时,青岛新签约引进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深圳众信海洋科技总部等涉海项目82个,总投资491.1亿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的长久发展,还离不开科技创新活水的持续注入。

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在全国涉海高校中首屈一指,青岛聚集了全国30%涉海院士、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创新策源地。

尽管青岛在海洋经济总量和海洋科技上具有优势,但青岛偏向基础研究,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较低。

比如在海洋工程和装备制造领域,青岛与津沪等地差距还比较明显,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海洋生物医药业这类创新型产业占比仍然较小,产业布局仍待优化;海洋人才外流压力日益增加等。

扬长避短,青岛在大力发展产业长项的同时,想方设法把“短板”变长。

从时间的刻度来说,青岛对海洋城市的定位以及出台的一系列海洋政策均是空前的。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并把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六个城市定位”之一。

今年以来,青岛接连发布“海洋15条”、《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形成了“1+1+1”政策支撑体系。

7月23日,“海洋15条”实施细则发布,系统阐明了“海洋15条”适用政策范围、申报条件等内容,对现代渔业、航运服务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倍增计划、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等领域的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申报方法和兑现流程。

《实施细则》依据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制约,精准“滴灌”,让青岛经略海洋更具操作性与可执行性,带来“真金白银”的重大利好。

以传统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例,对标长三角、珠三角等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区域,青岛市船舶海工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缺乏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船舶海工产业链条存在断点等问题。

为此,“海洋15条”明确对在本地新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及其核心工艺装置、高技术船舶,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等。这些举措,必将带动青岛海工装备业等领域企业加快创新创造、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海洋经济转型生力军,成为新增长极。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青岛可谓快人一步、优势明显,但仍面临规模偏小的局面,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

为此,青岛针对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产业设立专章,制定了产业靶向扶持政策,引导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向海洋生物医药领域聚集。依托青岛海洋资源禀赋、科研人才及平台优势,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创新药物及制剂、生物新材料方向发展。

青岛正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强化海洋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加快涉海市场主体培育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