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展改革10年“成绩单”如何?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青岛发展改革10年“成绩单”如何?

十年倾心砥砺,十年奋进图强。

9月27日,“山东这十年·青岛”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升勤出席并主持,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军出席并概括总结青岛十年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动实践。

青岛发展改革10年“成绩单”如何?

全市生产总值跨越8个千亿级台阶,突破1.4万亿元

这十年,青岛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的合格答卷。全市生产总值跨越8个千亿级台阶,突破1.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1368.3亿元。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等7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一汽大众、芯恩、京东方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四新”经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突破30%。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国字号”研发平台加快推进,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54家、占全省27%。不断稳投资、扩内需、增后劲、强活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6000亿元、翻了一番,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翻了两番,上市公司达到76家、增加2倍多,人才总量达到257万人。

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千万

赵豪志表示,这十年青岛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千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起势。

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建成高标准农田419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牢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新建城市道路1500多公里,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00多万平方米,中山路片区等历史城区焕发新活力,4F级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启用,地铁总里程进入全国城市前十位,见山透海、推窗见绿的公园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84.3%

十年来,青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城市发展活力实现历史性增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断拓展改革深度和广度,“放管服”、国资国企、财富管理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84.3%、达到2021年的849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591亿元、占全省39%;国际友城“朋友圈”持续扩大,拓展至47个国家85个城市。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54万人

这十年,青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实事、办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8.7%,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54万人。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6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省定贫困村、市定经济薄弱村镇全部脱贫摘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成效显著。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4%,医疗床位数年均增长6%,基本实现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4万套,获评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平安青岛建设深入推进,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次十年间增加6倍

十年来,青岛文化自信充分彰显,城市软实力实现历史性提高。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公民文明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市建设跃上新台阶。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5000余个文明实践中心全域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同时,青岛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全市博物馆达到111座,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次十年间增加6倍,“十五分钟文化圈”“八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建成使用。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这十年,青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深入实施“四减四增”,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37.1%和46.5%。

此外,青岛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PM2.5平均浓度下降57.6%,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达到4685亿元

刘建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争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30%,达到4685亿元,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首位。

同时,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近年来,积极整合涉海科研力量,海洋科技领先优势更加突出。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顺利推进,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平台正加快建设。重大科技攻关方面,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刷新了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世界纪录,23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

十年来,青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赵豪志表示,在加快产业数字化方面,立足青岛传统工业优势,创新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海尔卡奥斯4次蝉联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位,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啤酒饮料等40多个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推动数字赋能百业,近年来每年推动1000多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从2012年的56提高到2021年的93.4。

在加快数字产业化方面,青岛加大力度布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了芯恩、歌尔、京东方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规划建设了一批专业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企业超过500家。被评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十年增长5.5倍。

“奋进新时代,我们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以打造“六个城市”为支撑,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赵豪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