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路径 青岛竞逐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探索发展路径 青岛竞逐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靠着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九年领跑全球,2023年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但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长的背后,一个问题却日益凸显——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特别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制造动力电池的原材料进口依赖度很高,这导致锂、钴、镍、锰等原材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动力电池回收,不仅具有生态价值,同时兼具市场价值。如今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重点环节,不少城市凭借先发优势已经聚集起厚重的产业优势,头部格局已经基本成型。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长阶段的到来,动力电池回收正作为全新的赛道浮出水面,并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机遇迎面而来,青岛正用创新探索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此踏准这一条充满时代感的赛道。

探索发展路径 青岛竞逐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

“金山”与“掘金者”

依据中国现行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新能源私家车在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建议执行报废处理。对于运营车辆,则依据车型大小设定了相应的强制报废年限。

东亚前海证券研报显示,以5年使用寿命为基准,2030年中国将有大量废旧动力电池需要报废处理,总规模将达到237.3万吨。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将达到153.1万吨,三元电池将达到84.2万吨。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到2025年,中国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容量将达到96万吨,2025年通过回收动力电池可再生的锂、钴、镍、锰资源量分别约占相应需求量的27.7%、55.5%、28.7%、47.9%。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74.3亿元。

废旧动力电池像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而这座“金山”,吸引了众多“掘金者”前来。

格林美作为首批“掘金者”,20多年前深耕电池回收领域,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市值达300多亿元的上市企业。

宁德时代2015年进入到动力电池回收领域,通过收购邦普循环,顺势切入了动力电池产品梯次利用及回收产业链,成功构建起“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产业闭环,进而为其提高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创造了空间。

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新能源电池制造商也积极布局电池回收。它们在确保制造原材料稳定供应的同时,进一步延链、强链。

如今,电池回收已成为新能源电池产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新能源电池产业息息相关的材料企业、汽车企业、节能环保企业等也加入动力电池回收的队伍中。据中商情报网和东北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注册的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数量为2000余家。到2022年,这一数字迅速攀升至3.8万家。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有超过11.2万家企业注册“电池回收”。

可以说“金山”之上,人头攒动。

车不同轨,书不同文

动力电池回收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相关政策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向,并将其列为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之一。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自2018年开始,工信部陆续公布多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白名单。这些被列名的企业,以“正规军”的身份,参与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工作,成为汽车制造厂和电池生产企业在项目招标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2024年1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白名单,共有来自21个省(区、市)的68家企业入选,其中山东入选企业为德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山东中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至此,国内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总数达到了156家。但在这个数字背后,全国有超过11.2万家企业注册“电池回收”。

“这暴露出一个行业问题:在‘正规军’之外,存在着大量‘小作坊’从事电池拆解业务。这些‘小作坊’不仅缺乏相关资质与监管,还会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与合规企业相比,“小作坊”有自己的电池来源,它们回收工艺大多简单粗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高利润。这对为保证回收效率及环保合规,在厂房、设备、环保处理、数字化等多方面投入较高成本的合规企业来说,显然难以与之正面公平竞争。

“大致估算下来,流向白名单企业的废旧电池不到四分之一,约四分之三的废旧电池被‘小作坊’消化。”有行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问题仅有这一个吗?

“回收再利用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业内电池容量检测、拆解回收等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人力操作。”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循环”)创始人、董事长张涛告诉记者。

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原因在于,当前各家动力电池企业为占据市场高地,不断进行技术迭代,研发出更多新型号。即使是同一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同一客户的不同车型所用的动力电池的尺寸、外形等也各不相同。

可以说是“车不同轨、书不同文”。

虽然2017年国家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 34013-2017)推荐性国家标准,规定动力电池一共有145种规格,包括圆形电池6种、方形电池125种、软包电池14种。但由于技术多样性、应用需求差异大、产品定制化程度高等因素影响,动力电池的标准化仍面临多重挑战,这也影响电池回收环节,导致回收方面自动化程度不高。

因此,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继续推进动力电池的标准化进程。

不仅标准化问题,行业内的回收工艺技术也尚在“探索阶段”。

“当下电池技术发展迅速,个人认为回收工艺开发相对电池技术的发展速度是‘被动的’。”青岛能源所副研究员梁文渊告诉记者。

梁文渊表示,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在进行拆包分解后,资源回收方法主要有两种:火法回收和湿法回收。火法回收通过高温处理,而湿法回收主要是采用酸碱处理后得到浸出液,再从浸出液中提取金属。

“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问题。前者高能耗、高排放;后者流程较长、投资成本高。目前业内仍在寻找更加经济、环保、高效的回收技术。”梁文渊表示,除了上述两种已成熟的工艺之外,目前还有如生物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新兴工艺正处于研发初期阶段,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新兴工艺在技术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青岛能源所等一批高校与机构,连同企业,正在深入探索回收行业的工艺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回收循环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技术是需要实践、落地的,这是中国回收工艺技术能够快速发展的基础。”科研能力的强劲终究需要企业层面的落地与实践,张涛对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竞逐“最后一公里”

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质生产力,在规划发展时会把回收再利用一并纳入,形成产业闭环,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2024年1月4日,山东省政府发布了《2023年度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其中包括绿色低碳“创新突破”行动,旨在推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产业的协同进步,并计划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工厂。

方案中提出将支持济南、青岛等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回收产业,打造绿色示范基地。针对行业所遇到的问题,也提出相应的政策,包括:完善相关资质认证,开展再利用认证服务;鼓励研发拆解装备,发展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及相关产品;推动产业链零碳发展,支持零碳工厂认证等。

目光聚焦青岛,在引进国轩高科、鹏辉能源、力神新能源等“链主”企业发展本地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电池回收产业这“最后一公里”。青岛将把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作为目标,打造全链条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青岛要想脱颖而出,其差异化优势在哪里?答案,可以从青岛的研发院校与企业看到。

青岛能源所在氢能储能产业上的一系列突破令人瞩目,在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中,干湿法都已有突破。青岛市大力扶持的城阳区储能产业园里,鹏辉能源、北辰循环、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等相关企业汇聚于此,为青岛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助力。

对于青岛企业的差异化之路,北辰循环的探索具有代表性。作为回收行业“正规军”、白名单企业之一,该企业已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以科技突围,赋能产业发展。

在科研方面,北辰循环拥有创新实践基地、数十人的研发团队,而其自研的《全干法物理破碎分选工艺技术》已入选《2023年山东好成果(青岛)》。据了解,《2023年山东好成果(青岛)》聚焦青岛市具有引领作用的原创科技项目,旨在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链新业态、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培育锻造“创新引擎”。

据介绍,北辰循环采用了独树一帜的全干法物理破碎分选工艺,建设成本不到火法工艺的10%,同时采用先进的能源架构设计,设施运行接近零排放,回收率高于95%。张涛表示:“我们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电池破碎过程的环境控制上,通过切断引发火灾的因素,并避免采用化石燃料和焚烧热解等技术,我们成功地大幅降低了碳排放。”

在赋能企业上,北辰循环的先进技术已成功助力多家回收企业,实现赋能,相继完成上海、江苏等地项目。

张涛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集研发与实践于一体的循环技术创新平台,致力于传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为企业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

北辰循环的探索,其实就在扮演着“赋能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在持续创新的同时,也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超级电容、风电机组、光伏板、燃料电池、柔性屏、智能穿戴等产品都是可以回收的,北辰循环致力于研发跟得上时代的循环利用技术,不会局限在动力电池。”在记者看到公司的标语“让循环跟上时代”时,张涛向记者解释道。

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重点环节,不少城市凭借先发优势已经聚集起厚重的产业优势,头部格局已经基本成型。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长阶段的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已经浮出水面,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机遇再次闪现,青岛需要加速创新探索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原标题:青岛掘金动力电池回收“矿山”竞逐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