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青岛的N个理由:从品牌爱上青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爱上青岛的N个理由:从品牌爱上青岛

名牌企业,是一座城市的财富。它们自城市的土壤中诞生,见证着过去的点滴变迁;又为城市注入了繁荣的力量,助力这片土地找到未来的方向。

爱上青岛的N个理由:从品牌爱上青岛

青岛这座城,不仅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更拥有以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为代表的名牌企业。它们在时代的大潮中绽放着光芒,享誉全球,是青岛的象征。作为中国最早提出并率先实施“品牌战略”的城市之一,青岛自“五朵金花”时代起,便拉开了培育城市名牌的帷幕。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青岛更是携50余个名牌企业集体亮相上海,传递出了“青岛优品”这张厚重的城市名片。

这是一座因海而兴的城市,但海洋并不能尽诉它的所有。若想要读懂青岛,就应当走进这座城的街道,抬头看看那些印有企业LOGO的招牌,再听听青岛人口中张瑞敏、周厚健他们的传奇故事,或许就能稍稍感悟,这座城因何而骄傲。

它们因城市而生

制造业是青岛的底色。这里有创立超过120年的青岛啤酒,有走过了55年的海信,有创业40年的海尔……这些数字记录下来的,不仅是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历程,更是青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1903年,如今的登州路在那时还被称作“米勒上尉路”。在这条马车与人力车来往交错的道路上,由英、德商人共同出资建设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正式诞生于开埠不久的青岛。

彼时彼刻,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当年只能年产2000吨啤酒的小厂在未来的120年间,与青岛这座城市同频,从初生到成长,伴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壮大,并酿下青岛独有的城市文化——啤酒文化。

当时钟的指针转到1969年的秋天,在青岛市广西路22号的市总工会会议室内,34名职工用木板和课桌模拟搭建出一条“生产线”。那天之后,一个名为“青岛无线电二厂”的国营工厂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生产历史。

就是这样一个最初生产收音机的工厂,在55年的岁月里,研发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在1979年与电子器件厂、市南纸箱厂、起重工具厂4个单位组成“青岛电视机总厂”,为青岛三次夺得电视机领域的国家质量奖,将“海信”从一个产品的名字变作一个品牌的名字。

再回望1984年12月26日,那一天,年轻的张瑞敏走进了“青岛电冰箱总厂”,那个小厂,负债147万元,濒临倒闭,人心涣散。彼时,人们只当张瑞敏是个来走过场的厂长,毕竟之前两任领导者都没能让这里起死回生。

可自张瑞敏挥动大锤,砸毁76台有瑕疵的冰箱那天起,那个资不抵债的工厂便开始变换模样。它为青岛带来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2023年全球营收3718亿元,位列世界500强。40年时间,它用“海尔”的名字为青岛擦亮了制造业的招牌,并成就这座城市的“家电传奇”。

海尔、海信、青啤,皆非凭空出世,而是诞生于城市的往日积淀。这些品牌的前身,记录着老青岛的往事,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读懂青岛,便应该读懂青岛的名牌,它们因城市而生,皆有过往的厚重。

城市因它们而兴

精彩的故事,不仅有继往,也要有开来。

历史的积淀,为海尔、海信、青啤们增添了创业的厚重感,但这些名字之所以能够享誉全球,就在于它们没有被过往束缚,敢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回首青岛名牌企业的往事,青岛啤酒最初由英、德合资创立,日本朝日集团也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持有青啤19.99%的股份;海信在1984年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此实现了青岛第1台14英寸彩电下线;最早一批海尔人,带着马扎赶火车,最终引入德国技术,为企业贴上“青岛—利勃海尔”的品牌标签。

时间向前,青岛品牌走过了追赶者的阶段,凭借着艰苦奋斗与创业创新精神,它们走上了舞台的中央,一切终到花开时。

海尔告别了“利勃海尔”的名字,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日本三洋、美国GEA、意大利Candy等国外企业,从追赶者变成了引领者;海信同样进行着全球布局,并购日本的东芝映像、日立、三电公司以及欧洲Gorenje,在“黑电”赛道上喊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口号;青岛啤酒完成了对雀巢中国大陆水业务的收购,布局起快乐、健康、时尚的三大业务板块……

青岛品牌活出了自己的模样,也在全球范围内叫响了“青岛制造”的名号。

这些品牌让城市为之骄傲,也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海尔为青岛人留下的,不仅有家电传奇,还有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海尔兄弟》动画片。时至今日,当“打雷要下雨雷欧”这句歌词响起的时候,青岛的80、90后仍会一脸骄傲地说:“海尔,我们那儿的。”

青啤的诞生,让登州路有了“啤酒街”的美称。一进入夏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便汇聚青岛,他们走入登州路56号,聆听120年的故事;踏进TSINGTAO1903青岛啤酒吧,伴着海风,品味青岛的独特风情;慕名于青岛国际啤酒节,举杯共饮,共赏一夏。但无论如何,他们皆因酒而来。

海信,不只有电视,也有足球。可对老青岛人,特别是那些“老市北”而言,陪伴他们最久的,也是最富有感情的,还有那座横跨延安路与宁夏路、屹立了29年的海信立交桥,那座桥不仅串联起青岛的东西,更像一个默默守望的守护者,安静地注视着川流不息的车流,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青岛的名牌,所赋予这座城市的财富,不仅体现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上,更在于与城市之间的长久陪伴。它们不是冰冷的名字,更像是身边老友,偶有闲情,人们便挂念它们的好。

读懂青岛,就应该读懂青岛的名牌,城市因它们而繁荣,注定携手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