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绿色低碳发展底色!青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擦亮绿色低碳发展底色!青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鳌山湾畔,巨大的光伏板阵列将从海岸线向海中延展;崂山脚下,算力服务器高速运转,海量数据在这里汇聚、处理并传输至每一个角落。今年前7个月,92个建设类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83.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6%;已开工建设92个、开工在建率达100%。

2022年8月,国家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两年来,青岛市锚定在先行区建设上“打头阵、当先锋”的定位目标,聚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擦亮绿色低碳发展底色!青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原动力澎湃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原动力所在。青岛市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攻坚突破,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激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各地进行了特色鲜明的路径探索。

位于城阳区的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聚焦泛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经过8年攻关,建成全自动、模块化大幅面纳米压印光刻生产线,形成了纳米压印全套工艺,实现了高精度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的产业化,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榜单,在全球纳米压印设备领域综合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一。

“抢抓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重大机遇,城阳区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城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胡雪燕说,通过实施“科小—高企入库—高企—高企上市入库—上市高企”“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雏鹰—瞪羚—独角兽”3条企业培育链条,城阳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427家,同比增长28.7%,高新技术企业达2020家,同比增长30.3%。

即墨区的探索则以聚集创新平台为要,拥有崂山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机构28家、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设立校区或研究院25所,累计引进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省级平台118个、市级平台511个。

产业向新向绿向未来

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加持。青岛市以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为载体,推动新兴产业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今年上半年,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50亿元、预计年内实现产值70亿元,在建投资过亿元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亿元以上签约待开工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

同时,青岛市注重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在平度市,为降低橡胶产业污染物排放,双星集团和青岛启航联合橡胶科技有限公司(20家橡胶企业合作成立)合资注册青岛星航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当地20家橡胶企业的密炼工序,打造“共享绿色密炼中心”,创新实现“1个密炼中心+N个轮胎企业”生产新模式,不仅每年实现颗粒物减排7.4吨、VOCs减排8.26吨。“共享绿色密炼中心”在生产效率提升15%的情况下,能耗降低20.1%,带动了当地橡胶产业中小企业绿色转型、降本增效。

面向未来,青岛市实施未来产业培育专项行动,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持续推动空天信息和深海极地开发等4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建设。

构建绿色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

位于即墨区田横镇鳌山湾海域的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是省重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容量115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提供约19.2亿度清洁电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是能源转型的重点之一。青岛地铁聚焦地铁车辆动能耗能,持续开展飞轮储能技术攻关、研发和应用,截至目前,飞轮储能装置已投用总装机容量35兆瓦,在建规模30兆瓦,建设和运营规模全国领先。

青岛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经营主体间用能权交易,完成企业间用能权交易近100万吨,拉动投资400多亿元。节能降碳企业收益超1亿元,减排二氧化碳120余万吨。

青岛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办公室主任,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卞成表示:“勇担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龙头’是青岛的重要使命。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落地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攻坚突破国家、省赋予青岛的先行先试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构建绿色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打头阵、当先锋’。”

原标题:青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