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尔学校,看见未来教育最好的样子。在知行文化厅,学生们亲手制作的“种子纸明信片”、“香薰蜡烛”等多个创意项目让人眼前一亮;操场上,学生们自主管理社团正在招揽新成员,乐队表演吸引着新生的目光;在创新发展中心,生物创新实验室里一群学生正专注地从茶叶中提炼咖啡因,智能加工实验室里另一组学生则在用激光加工设备制作校运动会奖牌,这些实验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机器人创新中心,几名学生正对着刚刚研发出来的水下机器人进行指令控制,前不久学生们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已有项目进入创业大赛国赛.....在这里,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正在颠覆着人们对于未来教育的想象。
对于海尔学校而言,践行未来教育并非空想之举,而是站位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深思熟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未来人才培养的新规则中,经合组织(OECD)面对未来和不确定性,社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出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个人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则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人才所需的八大技能,其中四项尤为重要:全球视野、创新创造力、技术技能以及技术伦理。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一所成立仅两年的民办学校,唯其艰难,所以坚持。海尔学校校长孙先亮认为,这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他认为这对于海尔学校而言是一个展现实力的机会:“这恰恰是我们的机遇,我们正生逢其时。”
教育未来,为未来而教育
站在教育视角上,“学校无边界”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从资源利用、学生能力培养到教师视角,都处于开放状态,不自我设限;师生之间追求“零距离”,通过技术交互,共同创造“1+1>2”的效果;价值无限度,学校不仅仅注重考试成绩,更强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学校平台化、教师创客化、学生个性化”是海尔学校的“特色标签”。海尔学校作为开放平台,每个学生都能在此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成为真正的主角。由教师扮演创客角色,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自主为学生发展设计课程、指导创新。学生个性化是当前时代的重要特征,海尔学校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未来领袖,为此建立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赛道。这条赛道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视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等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让学校成为每个学生发挥自主发展价值的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实现“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成长状态。
面对未来教育的新变化,海尔学校正以个性发展为支点,以定制化教育为杠杆,撬动学生的全人发展。不同于传统教育观念,海尔学校认为真正的全面发展不是培养均衡掌握各学科的“驮书的驴子”,而是通过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最大化教育效果,为每一位学生打开通向未来的广阔大门。
唤醒内驱力,让生命自然绽放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只关注学生应试成绩,忽视学生学生情感、自主成长的需要,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好的教育,应该让人回归为“人”。海尔学校厚植高品质的教育土壤,给孩子留有生命得以正常呼吸、压力得以释泄的通道,学生找到了自我,开始爱自己,而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唤醒内驱力、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
教育成人必先有人。在海尔学校看来,“让天赋自由绽放,是学生的责任,是教师的责任,是学校的责任”。海尔学校的发展遵循“四自”模式,即让学生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调节、自主评价。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科创实验均由学生自行选择和设计。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重在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高二则聚焦于发展自我,沿着已确定的方向实现个人成长;高三则是成就自我,通过一系列自主活动,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为进入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四自”模式自主发展,为学生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成长,通过“自计划、自组织、自驱动”,培养出能够“自涌现、自裂变、自进化”的个体。
学校“无为”,学生才能“有为”。在海尔学校,为学生“留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提议、自主决策,协商研讨生成团队公约、宿舍公约、电梯公约等。学生不仅学会了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还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教师在其中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规则合理可行,但最终的决策权在学生手中。学生还参与到教师的面试和评课过程中。教师在面试时,学生会担任面试官;教师在开放校本课程时,学生会作为评审团的一员给出课程建议。海尔学校将学校拟化为城市,搭建“星空之城”城市管理运营体系,将品质生活馆、学习中心、校刊、实验室适当交给学生运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对学校的贡献。
天赋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特性,尤其是从“0到1”的阶段。学校有一位学生,之前从未担任过任何班级职务,在高中竞选班长成功后激动得嚎啕大哭,他的表现让人看到了从“0到1”的突破。此外,学校还注重“n到∞”的自净化过程。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不断调整自己,优化自身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海尔学校通过提供多种机会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从“0到1”的突破,再到“n到∞”的持续优化和发展。学校组建了优势智能发展团队(SIT),设立了三个主要的SIT方向:人文与艺创、外语与商管、数学与科学。学生首先做出大方向的选择,基础课程相同,选修课各有侧重且完全开放,学生可以跨领域选课,选择人文与艺术的学生也可以选修数学与科学的课程,让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实现让天赋自由绽放。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海尔学校还创设了“学创共同体”这一学生自主发展组织。在校园中,学生以5-7人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小组设有学创总监,许多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项目都是由学创共同体的学生主导。这种共同体因需而建,采用动态灵便的系统,只要有兴趣或任务驱动,学生就可以迅速组建团队,共同解决问题。
阅读是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海尔学校将阅读与演讲视为海尔学子的必备技能,发布百万阅读计划,设立“百万阅读俱乐部”,学生达到百万阅读与万字写作后才能加入,首批加入俱乐部的学生已有人阅读字数已达500万。每天一节体育课也是海尔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学校设计了十几门体育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多样化的选择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选择能力,帮助他们在思维中建立起自己的选择标准和价值观。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海尔学校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维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因做而学、因用而学、因创而学”。海尔学校每到寒假都会组织“智慧约会”专家访谈。学生自己寻访并联系专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家进行交流。此外,学校还开展“希望之约”支教活动,依托海尔集团在全国援建的400所希望小学,作为学生的必修社会实践基地,学生自己选择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担任“小先生”为希望小学的学生讲课和指导。今年11月,学校将启动第二批支教活动。
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创造社会的能力。海尔学校勇敢举起塑造学生“利他之心”的大旗,认为只有具备利他精神,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发展的动力。通过每日和阶段性反思,学校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班级、同学和环境所做的贡献。此外,通过“未来通行证”引领,学生参与近二十种活动,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面向未来的资格。
从粉笔到终端,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走向对话,学习的快乐》中写道:“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身对话。”随着时代进步,技术应用于教学成为必然,海尔学校从办学之初就将技术尝试嵌入教学,用基于技术的“5G+智慧教学”塑造教学的新生态,开创了一条以自主性、个性化、问题驱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新路径。
学校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确定了“学为先导、疑能研讨、惑方师教”的教学流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师任务单的指导下,先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学生首先尝试自己解决,无法解决时,通过疑能研讨与同学合作解决。这一过程从问题出发,实现了从“教—学”向“学—教”的转变。通过一台学习Pad,学生和教师随时互动,一学期下来,答疑次数达到17多万次。
当然,海尔学校的教育理念再好,如果不能落地,也只是空谈。为此,学校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其中一众青岛教育界的名师加入让家长们对学校更加有信心,目前学校共14位学科带头人,均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或名校名师,这个名师占比在青岛市的高中学校中遥遥领先。同时,海尔学校还吸引了理念契合的教坛中坚力量及一大批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师,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支持和发展空间。
具体到日常教学实践中,海尔学校正不断探索“短平快”的课后作业模式。开学后第一个月,让高一“西浦班”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每天20分钟的语文作业。不管是通过平板电脑推送的电子版作业,还是仅占一面A3纸的纸质版作业,共同特点是容量小、内容精、针对性强。设计作业时,老师们考虑到高中生面临的多学科压力,在遵循语文学科教学规律、保证“必需量”的基础上,每日作业时间设有上限,每位老师在推送作业前,都会从多篇材料中精心挑选并进行设计优化,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师及时批阅讲评,形成教育的正向循环。
同时,海尔学校传承海尔集团“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提出“师生合一”。赵春雨老师设立的“学生成长档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根据对学生长期观察的结果,为每一名学生制定专属“学习档案”。这份档案从零开始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情、遇到的问题以及调整方案,为每位学生进行准确的“诊断”,这种创值链群机制将各种资源有效链接,通过教师的引导督促与学生的主动改进和变化,为学生发展创造最大价值。
特色化育人,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海尔集团文化精髓在于“人单合一”,强调人人都是CEO、自主人、自组织、自进化,旨在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海尔学校积极构建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通过尊重人、激发人、成就人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点燃创新人才培养的希望。
海尔学校设有科创平台、艺创平台和商创平台三个平台,实行小班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教育,每个平台都配备了不同的资源和导师,包括校内学业发展导师、海尔的创新发展导师、高校教师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海尔学校还推出了“五力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力、学习力、知行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在这些课程中,学术类和实践类课程高度融合,从不同角度支持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的提升。比如在商创活动“人人都是CEO”中已经蕴育初丰富的学生商创成果,如“海洋环境武燕智能探测潜水器”“高中生抑郁症监测APP”“新型半导体制冷片威尔逊云室”等等项目已经全国创业大赛及全球发明大会中展露锋芒。
此外,海尔学校还特别推出“少年博士”项目,所有学生在高中三年中至少完成一项研究课,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学术课题研究,通过专家指导,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科研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海尔学校专门设计了为期一周的“微学期”,让学生到海尔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工厂等研学基地开展参观、调研和研究等活动。同时,学校还计划建设30个左右的创新实验室,目前已建成一部分,未来还将继续扩展。同时,学生和实践中积蓄的创新人才素养也让他们在学术比赛方面收获了成果,目前已在国内白名单竞赛奖项300余项目,国际竞赛奖项30余项。
正如孙先亮所说:“教育并非找到答案,而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在未来教育视角下,海尔学校实现从“千人一课”到“私人订制”。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如何培养出素质全面又有不错分数的学生? 明年,海尔学校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届时学校将迎来向社会全面展示其教育答卷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