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浸润”赋能,市南“教联体”建设如何实现 “1+1+1>3”?
青岛
青岛 > 教育 > 正文

“榜样浸润”赋能,市南“教联体”建设如何实现 “1+1+1>3”?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山东是被教育部确定的唯一整省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在11月15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针对研究高质量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事项,也明确提到“支持各地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特色亮点”。

作为青岛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区,市南区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这一时代命题,全域实施“15610”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以“榜样浸润”为切入点,“教联体”协同发力构建育人新格局,诠释“最优教育在市南”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干为先,

奋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提到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今年8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署名文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明确指出: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诚然,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之相匹配的育人工作应该是持续的、日常的、不间断的,而“教联体”正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落地方式,也是一种促使“1+1+1>3”的有效工作形式。

虽然家庭、学校与社会在学生成长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由于三方作用的对象、目标一致,意味着教育效果会叠加。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教联体让育人不再仅是学校围墙之内的事,而是由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作为青岛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区,市南区早已围绕协同育人工作布局谋篇,诸多工作处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上世纪80年代,市南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家长学校;90年代又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全区各街道办事处担任教育助理的方式,探路校社协同。

进入21世纪,市南区持续强化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探索。2013年后,市南区开始探索家校社合作“相伴成长”工作模式;2021年2月,市南区率先研发《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市南区又创新成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双中心”,致力于打造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为一体,集行政管理、科研培训、评估指导等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管理服务中心。

为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落地落实,市南区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章立制,自2022年7月起建立政府领导、党政共管、30余部门联动的全环境家校社协同机制,联动区内108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进。

此外,区委区政府还建立了研究教育专题会议制度,统筹各部门协力解决困扰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痛点堵点,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成立咨政委员会,全面参与调研、监督等工作,见证、支持教育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顶格推进的力度,不仅体现了市南区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更代表了市南区对于教育发展形势的前瞻性布局。

一步快步步快。得益于对区域协同育人的率先探索,市南区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2000年后全区市级以上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占学校总数约75%,居全市首位;2016年后多次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专题分享;2017年荣获首批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称号……

回看市南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既是其以实干求实效的真实写照,更为市南区奋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增添了不少底气。

谋定而动,

以“榜样浸润”凝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一子落,满盘活。

为建立起“党政统领、教育主导、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市南区在全域实施“15610”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即聚焦“全域友好、最优成长”1个目标,覆盖“家校社网心”5个场域,实行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6个方面的“海纳”提升行动,推进10个“百分百”榜样进校园。

如果说对“家校社网心”5个场域的覆盖,为市南区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搭起了“四梁八柱”,那么对于榜样、场馆、平台等各类优质资源的整合,则称得上是一步“妙手”。

近年来,市南区深入推进“榜样浸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评全国级荣誉47项、省级荣誉约71项、市级荣誉98项;全区学生近视率降低1.22%,小学段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全省第一;团队集体获全国荣誉11个、省荣誉7个,涌现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2名、省优秀少先队员6名;省“新时代好少年”1名……

值得一提的是,市南区对于“榜样浸润”场域体系的构建,也得到了省级层面的肯定。

11月21日,由山东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妇联共同主办的2024山东家庭教育大会在青岛举行。当天下午,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教育专家、同仁来到青岛嘉峪关学校、青岛大学路小学-龙江路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以及“优学市南”历史城区社会实践路线(上街里),现场观摩市南区深度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典型经验做法,并给出高度评价。

复盘上述所提到的三个点位,从中能看到市南区“榜样浸润”实践的诸多亮点。

首先是对于榜样资源的整合。 市南区通过打通10个“百分百”进校园育人途径,选树具有代表性的百名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功臣英雄、阅读成长导师、实践成长导师、体育冠军健将、艺术家、科学家、心理专家、法律专家,并实施“榜样进校园”工程,邀请“人民工匠”许振超、全国劳动模范皮进军等一大批先模人物走进校园,担任学生的职业规划成长导师。

以此次实地观摩的青岛嘉峪关学校为例,学校与道德模范贾晓慧、劳动模范王艳、奥运冠军李羽洁等10位不同行业的先锋人物结对,构成榜样宣讲团,让榜样精神浸润学生的成长。

今年10月31日,由青岛市文明办、青岛市教育局主办,中共市南区委宣传部、市南区文明办、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承办的“文明润校园 榜样伴成长”青岛市2024年文明校园交流展示活动在青岛嘉峪关学校举行,现场邀请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榜样人物来到现场,并让他们分别进入各班教室,开展大思政宣讲活动,用先进典型这个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引导和激励未成年人崇德向善。

其次是对场馆资源的整合。依托于历史城区资源、红色国防教育资源、海洋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市南区建立全国首家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基地,打造全国首个“校园打击乐联盟”,挂牌成立青少年足球、国防教育等培训实践基地12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7个,科学教育实践研究基地20余个,成立首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暨党史学习教育联盟一体化育人基地22个,让学生近距离贴近榜样,与榜样同行。

此次所观摩的“优学市南”历史城区社会实践路线(上街里),便是市南区发挥历史文化城区资源优势的代表。

活动期间,在上街里沿线,一共设置了幼儿亲子作品展区、中山路城市记忆馆、经贸商行研习展区等十个点位的主题式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现“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得”,而这十个点位的设置,均实现了对市南区历史文化街区、名优建筑等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记忆社会实践特色展上,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走进城市记忆馆、春和楼、盛锡福等百年老店,探秘中山路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太兴里举行的劳动教育互动体验活动上,市南区四方路幼儿园研发了萌娃上街里、青岛小市集、里院灯会、本土食事、青岛老物件展、里院秀场等特色活动,让幼儿、家长、教师在街区联动共建中获得优质发展;在维新里布设的市南区“学生最优成长”作品展上,东片学区八校均选派1名优秀少先队员代表进行展室宣介,并授予他们市南区历史城区“最是星火”红领巾讲解员称号……

此外,则是对平台资源的整合。首先,市南区用好社区服务空间,在线下建立了11个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心、50个服务站,100%覆盖区域社区,并开设教育名家市南行“大家讲堂”,与家长面对面答疑解惑;其次,市南区着力盘活区域文化资源,通过政策宣讲、衔接讲堂等为榜样浸润提供线下平台,高水平提升协同育人实效;同时,积极拓展线上教育平台,打造“星火电台”云课堂、“启点云课堂”“优学市南”等信息化平台,拓展榜样辐射场域。

作为此次观摩点之一的青岛大学路小学-龙江路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便是市南区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青岛大学路小学-龙江路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在2023年2月25日正式挂牌,是市南区首个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而服务站在运转中就实现了家、校、社三方的有机联动。

一方面,学校将书法社团开到社区中,引导学生、家长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并依托于社区的红色教育资源等,让红色教育薪火相传。同时,社区也主动为接送孩子的家长设置爱心休息点,并配备儿童阅读区,满足家长与学生的需求。

另一方面,社区的安防体验馆、天文馆也面向学校和社会开放,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科学教育提供优质的场所,而学校也会利用社区优质课程的专用教室,将课后服务的部分课程开到社区。

透过“榜样浸润”场域体系的构建,可以看到市南区在真正促成家、校、社间的有效联合,从而实现“1+1+1>3”的效果。

换个角度来说,市南区以“榜样浸润”为切入点的思路,正是其在“教联体”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特色亮点的一个缩影,这不仅擦亮了市南区“青岛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区”的成色,也生动诠释出了“最优教育在市南”的应有之义。

驰而不息,

擦亮“最优教育在市南”品牌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市南区以“榜样浸润”引领“教联体”高质量建设风生水起的背后,有两条鲜明的逻辑主线不容忽视。

其一,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市南区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运转机制。

教育界曾经有个公式“5+2=0”,意即学生从周一到周五5天在学校,习惯等各方面有了进步,可是周末2天回家之后再回到学校,却又回到了原点,这证明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割裂性,也是制约“教联体”建设的痛点所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此,市南区基于政府统筹、教育主导的“教联体”协同机制,通过设立考核指标、奖励办法等方式,鼓励政府部门、家庭、社会各方积极主动参与,并通过机制保障和稳定的资源投入,促进部门职能落实、学校发展、家长参与、社会共建。

其二,市南区以“榜样浸润”为抓手,实现对教育的反哺发展。

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只有使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有效,才能有利于促进家校社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

在市南区,以“教联体”为推进途径的“榜样浸润”不仅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学生、教师团队的育人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而教育主导的多方资源协同,也有效促进了学校品牌塑造和特色化发展,反哺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区域治理水平提升。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而时代的发展、孩子的成长,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家社三方,组成了孩子成长的全环境。眼下,市南区正全力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市南区将持续深化“教联体”建设,助力“榜样浸润”推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方面,市南区将通过完善党政督导评价、强化学校诊断评价、优化家长激励评价、完善社会表彰评价等方式,健全“榜样浸润”评价体系,持续激发家、校、社三方合力。

另一方面,市南区将基于已有各类智慧化资源平台,将散点式数据端进行整合链接,探索“市南数字基座”建设,汇聚榜样事迹、榜样访谈、榜样课程资源等,实现各部门、学校、社区、单位、家庭榜样资源个性化推送与共享,多方协同共建共享共治共助学生成长。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锚定“国内一流,青岛龙头”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办好高质量教育事业的市南区,将通过高水平推进“教联体”建设,切实把先发优势转化为“最优教育在市南”的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