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低空经济,受到来自全国各大城市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
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称之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明确要求,再到2024年末,正式挂牌成立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其背后都是低空经济加速发展持续释放的政策信号。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眼下,低空经济作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要突破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键词,这也驱动各个区市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窗口期。
2024年12月30日,青岛市城阳区低空经济系列发布活动举行,《城阳区低空经济发展思路》和《城阳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将构建“一区四块九链”的低空经济发展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低空经济“区块链”模式。
如今,城阳以前瞻布局“抢跑”未来产业,面对前方星辰大海,向天“求索”的城阳又该如何蓄势腾飞?
城市心观察第1078期
撰文/申君毅
审校/冯亚楠
构建“一区四块九链”
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项低空政策的密集出台,低空经济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青岛还印发了《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布局青岛市低空经济提升区、低空无人驾驶试验区、低空经济生态区,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在这一大背景下,城阳区率先入局,成为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而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来说,政策的支持、发展蓝图的规划都至关重要。
为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根据《城阳区低空经济发展思路》,城阳区将着力构建“一区四块九链”的低空经济发展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低空经济“区块链”模式,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有力支撑。
其中,“一区”即助力青岛市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在飞行管控、服务保障、产业融合、标准制定等方面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阳经验”。而这部分经验不仅将为城阳区的低空经济发提供有力保障,也将为青岛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四块”则是积极向上争取, 持续打造国家级低空飞行测试验证基地、国家级低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低空特色文体示范基地“四块金字招牌”。 这“四块金字招牌”是城阳低空经济“出圈”的关键一招,也将成为其发展低空经济发展的代表名片,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项目落地,提升城阳区低空经济领域“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九链”则是城阳区低空经济发展的九条重点任务链。包括建设一批低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打造一套低空人才培养体系,引育一批低空经济领军企业,推进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工程,打造一批低空产业集聚园区,构建建设一个低空运行服务中心,推广打造一批低空标杆示范场景,创建一批低空文体超级品牌,以及设立一支低空产业发展基金。这九条任务链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城阳区低空经济发展的完整体系。
同时,为确保低空经济工作的顺利推进,城阳区已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低空经济工作推进专班,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这支队伍将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相信有了发展思路的支撑引领,以及日益完备的政策保障的护航,城阳低空经济将有望“飞上”发展快车道,并逐步兑现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布局“十大措施”
飞向未来的蓝图规划
目前,全国各地布局低空经济的方向,主要围绕着低空飞行器制造以及应用场景等领域重点发力。
在应用场景方面,低空经济与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深圳、苏州、青岛、合肥等地都在重点布局“低空+轨交”,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发力低空经济的重要切口。例如深圳地铁通过“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接驳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的产业重镇,以及拥有原流亭机场这一低空经济最佳空间载体的城阳区,在低空经济发展领域就拥有了得天独厚发展优势。
立足于自身发展优势,城阳区也有布局低空经济的突破口。如今,城阳已经孵化了千余家轨道交通领域配套工业企业、百余家检验检测机构,在制造、材料、交通、信息、检测等领域,都可以为低空产业提供支撑。
而低空产业也被城阳区纳入产业发展布局,成为产业体系中的另一“主业”。目前,城阳正加快建设辐射胶东半岛的低空试飞试验场,并在聚集哈工大(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资源的基础上,又布局了低空经济产业园,与民航总局航科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中大型、多任务载荷无人机惯性导航技术验证首飞。
同时,《城阳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为《措施》)的正式发布,也给予低空经济企业政策支持。《措施》中具有“城阳特色”的10条“硬”举措从开放应用场景、飞行测试验证、购房租房、子女入学、就诊医疗、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可以预见,《措施》的发布将极大地激发低空经济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也将逐步吸引产业、人才集聚城阳,完善和丰富产业生态链条,推动城阳区成为低空经济产业的集聚地和创新高地。
乘势而起
打造全国一流的低空经济先导区
当下低空经济产业建设较有成效且有较好前景的城市,都具备相似的关键因素。
其一需要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与经济保障,其二需要具备低空经济产业链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其三则是在低空经济建设方面要有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
除了政策的支持,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也是“抢跑”这一赛道的关键。
本次低空经济系列发布活动上,城阳区与广电计量检测集团、中电科第二十二研究所、中国通号城交公司、中国铁塔青岛分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与壹通无人机、北京航之鹰科技、亿航智能、广东立体救援等1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合作项目的达成将为城阳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中,双方也能够共同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市场的拓展。
同时,青岛北岸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城阳试验试飞场、城阳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城阳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城阳低空经济大模型基地也在活动现场正式揭牌。
之后,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将为城阳低空经济领域发展做好坚实的支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和研发上极大地注入科创力量并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低空经济人才,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从轨道交通的雄厚基底到集成电路、新能源、空天和低空等新质生产力的崛起 ,如今的城阳以“四轮驱动”实现了产业结构格局的重塑和新生。
竞逐未来产业,号角已然吹响,低空经济发展前景无限。未来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基础设施完善、人才汇聚,低空经济将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城阳也将推动青岛低空经济产业乘风而起,打造全国一流的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