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企图让中国妥协,而国家在对等反击的同时,也用一系列行动发力新的市场。
聚光灯下,中国与中东市场的“牵手”,更显得大势所趋。
而青岛作为代表型外向型城市,这一次有幸站在了国家开放的最前沿。
"
之所以要聚焦经济外向型城市,概因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关税博弈直接影响的就是出口。
这其中,去年出口总值位列全国前十的青岛,显然将会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首先看关税博弈可能会对青岛产生的影响。
根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青岛对美出口额达685.6亿元,占总出口规模的近13%。
在出口规模前十的城市中,对美出口依赖度最高的城市是宁波,占比超过四分之一,青岛则在10座城市中位列第9,只有北京(6.9%)比青岛更低。
依赖度更低,一方面意味着受此次关税博弈影响更小,另一方面也表明青岛在稳住外贸基本盘方面,会有更多后手。
前者未知数太多,暂且不表,主要说一下后者,在风云变幻的外部局势下,青岛该怎么担起重任,并将其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从国家层面来看,其实已经为青岛指明了道路——共建“一带一路”。
在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部分特别提了这样一个要求:
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这半句话凸显了青岛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真正价值。
且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青岛也被国家委以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重任,多项与开放挂钩。
显然,在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语境下,国家对于青岛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2018年6月,上合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为青岛带来了上合示范区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红利,而这个被赋予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高能级开放平台,也进一步让青岛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找到了“存在感”。
得益于这个全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近年来青岛与上合国家的交往越来越热络。
去年6月,上合示范区方面曾透露这样一组数据:六年来,上合示范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累计完成213.4亿元,年均增长77%。
而根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青岛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38.6亿元,增长43.8%。
显然,上合示范区平台优势正在进一步释放。
此外,青岛也在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4月8日,在第十四届阿联酋国际投资峰会“投资中国”专场活动上,青岛有幸成为入列推介环节的代表城市,向中东市场展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紧接着,在当地时间4月10日下午,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又出席了在利雅得举办的青岛—沙特经贸合作交流会。
要知道,阿联酋和沙特都是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也是青岛对外开放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背景之下,中国开放进程正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破解?
青岛此番坚定不移地“走出去”,不仅是在强化自身的开放属性,同样也有意探索一条新路,一条能肩负起国之重任的路。
不过,必须要承认,青岛距离真正承担起这个重任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下一步还应该用好自身“开放之城、产业之城、创新之城、海洋之城、品质之城”的优势,更加高效务实地“走出去”,围绕经贸合作、产业联动等具体工作有针对性地展开部署,从而担负起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央首次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而我国的周边国家中,正涵盖了不少上合组织成员国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会上对当前的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
显然,中国开放的大门未来只会越开越大,而站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以拥抱中东市场为契机,也将获得一个顺势而起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