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4年前乔布斯的疑问,正在今天的中国,随着教育数字化概念的崛起而被消解。
但十余年来,何谓真正有益而高效的教育数字化路径,却是行业始终在探索的问题。
毕竟,教育涉及的维度甚广——从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到教学方式的迭代,乃至学生能力的培养,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影响而不可分割的;这使得如果我们仅聚焦某一环节进行数字化升级,既不能最大化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也无法为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带来根本性改变。
或许,平台思维才是我们走向理想中的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曾强调,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智慧校园”的概念,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走上台前。而作为海尔集团旗下数字城市科技公司,海纳云基于平台思维,锚定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以“技术+场景”双擎驱动,破解教育信息化深层痛点,成功打造了海纳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从AI算法构筑360°无感安防网,到数字孪生技术赋能职教创新实践——可以看到,在不断落地样板的过程中,海纳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校园安全、管理高效、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全面落地;
特别是透过青岛海尔学校和南昌职业大学两大标杆样板可以看到,海纳云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不仅展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更印证了海纳云根植于技术研发的智慧校园建设逻辑,为教育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AI筑牢安全防线
构建全域守护网络
校园安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2017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曾明确要求推进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
但如何才能打造一个零死角、强响应、如堡垒般牢靠坚实的“学生安全区域”?传统安防模式中被动的响应方式和对人力巡检的高度依赖,显然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自带思考能力的AI,便成为了打造“学生安全区域”最有效的方式。为此,海纳云通过AI算法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让AI扮演起自带思考能力的校园安防“大管家”,以一张AI智控下的全域守护网络,让校园安全从“人防”走向“智防”——
在青岛海尔学校,AI视频分析可自动识别多种异常行为;“高点摄像头+多目标追踪算法”的技术组合拳可实现对人车全维动态追踪;周界防范入侵检测技术可进一步确保校园周界安全;AI+大数据还将对校园安防数据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配合校园内一键报警系统,让安全隐患无所遁形。
▲海尔学校5G+智慧校园
南昌职业大学则以AI+安防,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防护网:
一方面,校园内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可实时捕捉和分析人员轨迹,一旦检测到异常行为,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使安保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另一方面,请销假系统的打通,还让该平台实现了对夜不归宿、晚归等异常行为进行精准管理。
▲南昌职业大学校园管理平台
例如,该方案解决了寄宿制学校最为头痛的归寝管理难题——
基于该平台,整个寝区的归寝状况被全自动、高精度的AI归寝管理系统所全面覆盖,每一位学生在回到寝室的那一刻即可自动识别,数据上云直观可视;网络上流行的靠学生在宿舍里摆特定“pose”拍照片打卡的笨拙查寝方式,也就此成为历史。
可以看到,海纳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带来了校园安全管理逻辑的重构:
AI的介入,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方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舵,校园安全也就此正式进入闭环管理时代。
数智驱动教育变革
重塑教学管理生态
以数智技术重塑教育信息化底层逻辑、驱动教育品质跃迁,是海纳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的另一核心突破点。
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不能靠硬件堆砌,其根本是要通过数据流动打破“信息孤岛”,让教学更精准、管理更科学。因此,海纳云在青岛海尔学校通过打造统一“智慧教育平台”,构筑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5A泛在教育生态,全方位提升教育质效——
该平台以自研的统一数据中台为核心,基于“1个云平台+1个中台+4类角色服务+X种场景”的平台架构,集成教务、人事、财务等30余个业务系统,能够为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提供一站式入口,并针对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四类用户提供个性化应用窗口,打破教育物理边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海纳云智慧教育平台
特别是针对有些同学“吃不饱”、个别同学“听不懂”的现象,该平台还能助力教师做好分层教学设计,并针对典型问题和知识点录制微视频进行讲解,推送到学生电子书包,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海尔学校教务教学态势
而在南昌职业大学方面,海纳云对该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将基于一颗“校园大脑”展开:
南昌职业大学智慧校园将全面整合财务、人事、教学、教务、迎新、宿管等系统数据,构建南职大校域数据大脑,既驱动学校教学、教务、学生管理的升级,也为个性化教学、科研创新提供底层支撑。
▲南昌职业大学数据总仓
可以看到,海纳云智慧校园着眼教学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态实现了根本逻辑的重塑:
横向上对教学资源和教育主体的打通,纵向上为定制化教学所建立的畅达渠道,让学校的教学生态正在逐步迈向一种理想中“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快,家长更放心”的美好图景。
数字孪生赋能成长
打造职业育人新范式
智慧校园的价值不仅在于管理提效,更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实践深度接轨,为学生创造链接未来的宝贵成长空间。
而数字孪生,显然是让职业教育与生动实践接轨最好的方式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就曾明确要求“开发虚拟流程、虚拟生产线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实训效率”。
海纳云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为此,它特别与南昌职业大学合作开展了BIM建模横向课题:
在整个过程中,海纳云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其在BIM领域的技术优势,基于数字孪生基础平台构建21万平方米的三维场景;该课题研究内容涵盖了香樟校区的建模、渲染、物联打点等丰富维度,且拥有场景渲染、数据交互和高流畅度呈现等优势。
▲南昌职业大学香樟校区数据总仓
借助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海纳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让学生拥有了接触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获得宝贵实践经验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该方案中,学生不仅是智慧校园的受惠者,更在深度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成为智慧校园的设计者与建设者——
智慧校园的建设,从学校单方面的建设任务,变成了一种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实战感受的生动教学环节。而这种模式也因此以产学研一体的方式,为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南昌案例”。
从安全管理的赋能,到教学品质的提升,再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到,海纳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实现了一场覆盖学校、教师与学生队伍的三方共赢。截至目前,海纳云智慧校园项目已覆盖1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仅在山东参与了康复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等9所学校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还在黑龙江、上海、江西、贵州、河北、河南、浙江、湖南等地为共计18所中小学、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多个层次学校业务实现了全场景落地。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化应用,海纳云将继续探索“智慧校园”所能够实现和赋能的更多场景,让科技的温度浸润每一间教室、照亮每一个成长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