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5G+工业互联网”机遇期 助力青岛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把握“5G+工业互联网”机遇期 助力青岛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

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王令成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工业互联网”有利于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实现融合发展,正在塑造新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机遇期。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201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首次提出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提炼形成至少20个典型应用场景。

把握“5G+工业互联网”机遇期 助力青岛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

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出台《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快推动5G发展的通知》两个文件,再次就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进行部署。

各省(市、区)因地制宜,相继出台地方政策支持“5G+工业互联网”。寻标对标上海,未来3年,上海将着力围绕 “引擎、载体、服务、生态、机制” 等5个方面,按照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的总体原则,努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新高地。上海的主要做法是:

把握“5G+工业互联网”机遇期 助力青岛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激发“新基建”动能转化。打造工业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体系架构,打响“5G+工业互联网”品牌,推动企业、园区内外网升级,推进宝武、商飞、振华重工等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行业先导应用,推动典型引路。推动全市工业互联网功能型平台提质增能,加快新型工业软件、工业网管、工控安全、数字孪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产品的“中试场”。

二是坚持应用为王,打造“新经济”模式策源。把握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开放工业应用场景,聚焦价值链关键环节,不断打造“在线新经济”的生动案例。比如东方国际、智能云科、威马汽车通过柔性制造、共享制造、C2M新制造模式变革,实现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欧冶云商、云汉芯城等供应链协同平台能级,助力产业链“优链强链固链”,疫情期间逆势上扬。

三是坚持产业优先,加快“新主体”创新培育。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推荐目录动态发布机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组建专门的数字化转型新主体,如宝武集团、上海电气、中微半导体剥离原有信息化部门成立宝信软件、电气数科、中微汇链,面向行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增值服务,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四是坚持协同发展,赋能“新载体”转型升级。全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三省一市产业资源互通、基础设施联通、资本市场融通、人才交流畅通。不断优化全市工业互联网一链多点的圈层布局,外圈着力激发需求侧活力,持续推动上海松江、自贸区新片区、嘉定、金山等区建设高水平示范区;内圈着力提升供给侧能级,不断强化综合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青岛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特别是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制造企业的超前探索,已经建立起了相当明显的领先优势。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对于发展飞速、迭代迅猛的工业互联网,起步的领先决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地持续引领。

把握“5G+工业互联网”机遇期 助力青岛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

“5G+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正处于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探索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机遇期。青岛要牢牢占据工业互联网的制高点,就必须要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 超前布局、加大扶持、精准发力

一是加强“十四五”总体规划布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前提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把“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发展融入到青岛“十四五”规划和“新基建”的总体布局中,从双招双引、人才培育、产业配套、减税降费等各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二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开展数据治理,遴选重点行业和典型场景示范,促进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立足青岛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牵头在山东省层面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使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和产业发展具有更强的引领性、兼容性,为后续的“5G+工业互联网”全国性服务输出奠定基础。

三是加快5G园区建设。把5G、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新基建和重点项目、重大园区工程结合起来,同步谋划和推进。加快高质量园区网络建设,通过网络共建共享,降低企业建网用网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先用后建”甚至“只用不建”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