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歌吹扬州,长安丝路,兰陵美酒,十里洋场,万里帆樯……喧然名都会,众星竞争光。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曾写下这样的语句:“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这几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每座城市的名称背后,都交织着悠久的历史与绚烂的印记。
日出东方,一湾海水抱远山;红瓦绿树,朝听鸟语暮看霞。这里是青岛,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中国·青岛》宣传片
“青岛”的由来
青岛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其实“青岛”一词原本代指胶州湾中一个海中小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从明朝开始,这一地名才逐渐从海中间移向了陆地,几经周折最后成为整个市区的名称。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从史料来看,青岛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六千多年前,青岛就已经有了人类生存的痕迹。春秋战国前夕,当时山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市镇即墨在那里诞生。发展至今,即墨成为了青岛的市辖区之一,是青岛最古色古香的区域之一。汉代时,汉武帝还曾于胶州湾畔行祭天礼、拜祖并设立了明堂九所。
20世纪初青岛市区俯瞰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而在明朝时期便开始有关于“ 青岛 ”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记载有“青岛”一词。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20世纪初青岛通往乡村的道路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 ?答案在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上。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是青岛的“开埠”之始。
下图为1912年德租时期的青岛地图 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数百年来,政治家康有为的一句“绿树青山,不寒不暑,碧海蓝天,可舟可车,中国第一”更是写尽了人们对它的赞美,这究竟是怎样一座“岛”?又为何如此令人向往?
市南区
海风从红屋顶吹来,半城的风情从海面升腾。初识市南区,这里的风景与风情令人一见钟情。你知道吗?这里从青岛建置一直就是青岛市政治、文化、商贸、旅游中心和青岛市政府所在城区。
20世纪初的青岛栈桥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市南区位于整座城的城之南,海之角,一半是海景,一半是美城。明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1388年,浮山所建置,成为全国359个守御千户所之一,属鳌山卫管辖。现在看来,浮山所是青岛乃至市南古代城市文明最重要的源头。如今,现在的青岛市政府所在地,就处于浮山所所辖范围。
从上个世纪初,市南区就集中了青岛最重要而且数量最多的商业企业。比如掌握山东腹地经济命脉的德华山东路矿公司、全权代理汉美轮船业务的亨宝公司、德国最大洋行之一的礼和洋行、专门经销西药的医药商店。对青岛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青岛总商会、三江会馆、工商学会等也都在市南。
20世纪初的江苏路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1909年,市南区还出现了青岛第一座现代大学: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又称德华大学,德华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学府,为青岛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第一海水浴场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别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也吸引了康有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萧红、舒群等中国近代历史上拥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都在市南区留下过属于他们的足迹。
中山路旧照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百年青岛的人文标签栈桥、中国最美的五大景区之一的八大关、最ins网红路大学路、小鱼山、信号山、观海山、太平山、浮山……半城街景半城海的市南,是过客也是归人,时间的沉淀为这里留下美好的追忆。
市北区
青岛市市北区境域古时属东夷国,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时属琅琊郡。自西汉起属不其县,北齐天保7年(公元556年)后的41年属长广县。从(公元596年)起,市北区境域一直属即墨县,清代末年属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
1922年,北洋政府接管胶澳后,将青岛市内划分为青岛市街、台东镇、台西镇,其他各地均称乡区。市北区地域属青岛市街。同年,将台东镇改为台东区,台东区正式建置。
1933年青岛市行政区划图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日伪青岛特别市警察局,将其所辖的警察区划为保甲行政区,其中第二区警察分局改为市北分局。
市北,作为一个特定行政区域的名称,便始自此时。
青啤老照片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青岛而言,以四方路、馆陶路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也是青岛城市文脉的发源地。
FENG视频/制作
市北区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资源丰富,全市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有6个保护区全部或部分坐落在市北,在约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580余处各类文物保护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如今,这些老街区被赋予了新的定位,漫步于此,时光机不仅能载我们穿越过往,相信也能载我们飞跃未来,感受这里将来的涅槃腾飞~
李沧区
青岛市李沧区,一个带着厚重历史的地方。李沧境域清末为即墨仁化乡辖区,1898年德国强租胶澳地区,李沧境域被划入租界。1899年德人将胶澳租界划为青岛市区和李村乡区,李沧境域隶属李村乡区。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1932年4月青岛市政府在李村、沧口等5处设立乡区建设办事处,李沧境域分属李村、沧口两乡区建设办事处。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沧口区,将李村镇之大部与沧口区之大部合并建立李沧区。
李村路旧貌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不论是德占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岁月的痕迹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老青岛人心里,李沧既是承载回忆与情感之地,也是心中一片温柔的土地。
李沧区公园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历史上的李村,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个村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李村,是崂山县人民政府驻地李村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商贸业突飞猛进,经济实力全市闻名。
一提起李村,就不得不说一下“李村大集”。在还没有超市的时候,李村集就成了周边居民采购的去处。小时候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赶集去”,去“李村大集”的那段路常年很拥挤,历史上青岛最堵车的地儿就在那儿。
民国早期的李村大集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说到了“李村大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就是“李村河”。作为横穿主城北部的一条东西走向河流,李村河就像一条大动脉,穿城而过,蜿蜒17公里,与其它支流共同滋养着这片城区的躯体。
摄影师:李春霞
李村承载着太多人的回忆,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崂山区
青岛市崂山区最早可追溯到夏、商、西周,其当时属于莱夷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鳌山卫,境内军户属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鳌山卫,归并于即墨县。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设立新的崂山区。
在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话实则是明朝崂山异人胡峄阳所言。
生于明末的胡峄阳,系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人(今属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1655年)16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发誓终生不做官,后以设馆授徒为生。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
胡峄阳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研究学问,在即墨县(今崂山、城阳、即墨)颇有名气。晚年时,乡民希望他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指引,胡峄阳随即写下“大欠不欠,大乱不乱,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并流传至今。
崂山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濒临大海、空气湿润、雨量适度、温度适宜、四季分明。
崂山的气候还具有显著的高山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悬殊,可谓“十里不同天”。巨峰前后的“北关东、南江南”,是全国少有的良好气候区域,为旅游避暑之胜地。
崂山还是青岛观赏云雾最好目的地。每年春夏交际之时,由于夏季早晚温差较大,地气上升,此时崂山海上的雾气慢慢的聚集,遇到合适的风就会随山爬坡,出现漂亮的云雾。
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的崂山,山高,物产丰富,具备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崂山泉、崂山茶、崂山石天下闻名,南北各方多种植物在此生长或驯化繁殖,植物种类达400多种,中药材1147种,还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如果说胡峄阳在数百年前的那句“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属于推测的话,那么来到现代社会的今天,这句话已成为每个青岛人生活的一种信仰。
在青岛人心中,崂山属于绝佳之地,伴随时间、各类事件的推移与验证,不断证明着“大欠不欠,大乱不乱,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真实与合理。
西海岸新区
滔滔黄海,巍巍珠山拥千古琅琊之厚重,听潮来潮往,看凤凰栖息,这里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历史上多分属胶州、诸城,1946年成立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而得名。
黄岛镇人民政府原所在地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春秋时期,境内有琅琊、安陵两城邑。战国初,越灭吴,于公元前468年徙都琅琊,今县域南部沿海一带属越,历224年。后越败于楚,地属楚。战国后期,县域全部属齐。秦统一六国,境内设琅琊郡,并附郭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县域属琅琊县。2014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
西海岸新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依海而生,凭海而兴。青岛西海岸新区近年来用风生水起的发展,显示出不俗的实力,也成为担起自贸试验区重任的资本。2014-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不含保税港区)累计引进重点项目1579个,总投资1.18万亿元。
原油港码头码头一期一角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作为全国重要的船舶海工生产基地,新区生产制造的国内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等高端产品享誉海内外。琅琊台集团、明月海藻等一系列本土企业凭借优越的地质环境、海洋资源打造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全产业链。
此外,产城融合更是跑出了城市更新“加速度”,对标法国戛纳等城市特色,凝练塑造城市的影视文化印象,集中布局了珊瑚贝桥、大剧院、融创茂、电影博物馆等最具颜值建筑。
三山观沧海,九水绕新城,两千年前,秦始皇三巡琅琊,指点江山,历史在沉淀,光辉在延续,新时代,一座未来之城,正在乘势崛起、璀璨绽放。
城阳区
据境内发现的城子龙山文化遗址显示确认,远在4000多年前青岛市城阳区就已有人们居住生息。商、周时期,城阳属莱夷地。"齐侯灭莱",城阳归属齐。清袭明制,城阳社、北曲社、不其社、温良社隶属关系未变。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将环胶州湾盐田划入其租界之内,并改称胶澳盐场。此为当时城阳一带盐田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改乡社制为区乡制,城阳乡、不其乡属即墨县里仁区,温良乡属即墨县仁化区。1928年,城阳乡改设城阳镇。1994年5月城阳镇整建划归城阳区在青岛诞生城阳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的中国一流城区。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城阳区一直被誉为青岛的“北大门”。随着胶东国际机场、红岛高铁站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成运营,城阳的区位交通定位已由“北大门”升级为综合交通集聚和辐射中心,交通枢纽功能必将进一步凸显。8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动车小镇”,将是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心脏”,更是代表着“城阳的速度”!
土地广袤川流密布,山林葱郁环绕东部,浅海滩涂坐落西侧,水库散落碧波荡漾,屋舍俨然星罗棋布,有轨电车迎来送往,这里是城阳,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胶州市
真遗河道,水色如胶。亘古胶州,以水而名。清韵延连,人杰地灵。滨海明珠,渊源久长。胶州市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到春秋时期,市境内有莒、介国。春秋末期,计、介并入齐国。1987年,撤县设市(县级),属青岛市代管。胶州拥有50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新石器时代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于一体的三里河文化遗址。
胶州街景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从此胶州开启了担当国家使命的新篇章。2019年,胶州将建设航空之城、上合之城、开放之城、活力之城,担当起胶州湾顶部核心增长极的光荣使命。
1897-1898年德国占领下的胶州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此外,胶州承担着我国唯一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互动的合作园区,真正实现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桥梁。
德国胶州法院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即墨区
百年青岛,千年即墨。公元596年即墨县迁至于此,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一个古老的地方,它不但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渊源,而且还传承着山东文化和海洋文化于一体的齐鲁文脉,成为山东青岛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成为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内的次中心区域。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2013年在原址启动改造的即墨古城,规划总面积为450亩,地上面积17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重点复建古县衙、学宫展馆、文庙、城隍民俗馆、财富民俗馆,真武民俗馆、准提文化馆、考院、教堂、牌坊街、城墙和三门四阁等公共建筑。古城典雅大气,商家居多,交通便捷,内贯穿东西两边的东西门里大街和连接古城南门的南门里大街铸成了“丁”字形的商业城市结构。
清末时期的即墨城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即墨古城本着“千年古城,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脉”的经营理念,精心打造一座具有现代理念,又有国际视野,更有民俗文化的文明古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入驻古城,延续着历史,传播着文明;越来越多的知名人士国际范儿走进了古城,独具匠心的文化自信,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上世纪即墨九狮舞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178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和思想深远的世界元素相融交织。现代化的服装批发市场,宏伟壮观的马山国家地质公园,浓郁芬芳的灵山玫瑰小镇,还有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独具魅力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闻名遐迩的豊城滨海雄崖所……底蕴深厚的千年即墨古都孕育着、流淌着的过去与未来。
平度市
平度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说起平度,这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战国时为齐国名城即墨所在地,齐国名将田单曾在此大摆火牛阵破燕军;西汉时,平度著名学者余万且创制了著名的《太初历》;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在平度境内的天柱山摩崖刻石,留下著名的魏碑,被誉为中国书法源流之瑰宝;1989年10月,平度撤县建市。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平度市位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岛制造业中心地带,市内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市中心距青岛港口100公里、青岛机场80公里、铁路车站5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309、206国道横穿东西,青沙、平日公路贯通南北,正在建设中的潍—威高速公路横贯平度,距市中心仅有2公里,是胶东半岛连接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也是青岛“全域统筹、三城联动”的咽喉之地,作为即将迈入“高铁时代、空港时代”的平度,具有“会客聚集地”的天然优势。
道光志平度现河图 图片来源:青岛档案馆
进入2020年,平度市还提出了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的发展新定位,全新定位下的平度,俨然将一幅全新的面貌,我们拭目以待。
莱西市
夏、商之际,莱西地属莱夷。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时,属莱国。公元前567年,莱国为齐所灭,莱西属齐即墨地。清朝,属登州府莱阳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县丞移驻于姜山村,管理县西南部事务,俗称“二衙”。1990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西县,设立莱西市。
莱西市城区住宅小区旧貌 图片来源:莱西市档案馆
百里大沽河,万亩大青山,湿地姜山湖……素有“青岛后花园”之誉的莱西,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生态优良,先后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国家生态示范区。
莱西市月湖公园西门旧貌 图片来源:莱西市档案馆
良好的生态是莱西最生动的底色。这里有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这里有胶东半岛最大的湖泊——莱西湖,这里有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湿地——姜山湿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使莱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屏风、宜居典范。
莱西市李权庄镇三都河村清代民居 图片来源:莱西市档案馆
作为“莱西经验”的诞生地,莱西获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市,肩负着为全国树立可推广、可复制样板的重任。省委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设京青跨区域产业项目合作园区、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打造半岛城市群,莱西的区位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莱西宾馆旧貌 图片来源:莱西市档案馆
看,这就是青岛!一座有海也有山,有故事也有酒,有味道也有色彩,有人气更有朝气,我在青岛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