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如何用大数据赋能现代服务业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浅析上海如何用大数据赋能现代服务业

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赵镭

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我们每天睁开双眼,扑面而来的,也许不是阳光,而是各式各样的数据。数据正链接并改变着一切事物。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有机会打开阿里巴巴的宝库。

上海在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为了学习上海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将政府数据与商业数据融合应用、并赋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党支部书记王孝芝,带领部分实训队员,专题调研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零距离倾听大数据的心跳。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是上海经信委和商委联合批复成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2亿元,是“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的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在数据流通、数据开放、数据服务三个业务领域为政府机构与行业公司提供专业服务。

实训队员们步入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的一瞬,目光就被满屏的公共安全、交通、医疗、食品安全、农业、文化等方面的数据牢牢吸住。中国是数据大国,占世界数据资源总量的1/5,而且数据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一分、每一秒,数据都在像水一样流动于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景,并派生出乘数效应。数据正在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造物者,不断催生出滴滴打车、盒马鲜生等新的服务行业,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固有问题列出新的解题方程式。

浅析上海如何用大数据赋能现代服务业

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必须打通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数据中心就起到了这样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和银行建立数据接口,将有贷款需求的中小微企业申报给政府的数据,有条件开放给银行。数据涉及税务、市场监管、住建、人力资源、生态环保、科委、法院、电力等十几个委办,涵盖企业财务、纳税、股东、资质、商标、社保、公积金、房产抵押、生态处罚、科技成果、法律案件、电力失信等多个方面。银行根据信贷评估模型通过抓取中心提供的数据,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评判,提供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合作银行已扩展到18家,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亿多元。

在商业运营方面,大数据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权威观察家。数据中心和商圈管理者、通讯运营商、相关APP开发商、资金支付商等单位开展商务合作,整合商圈、商户、商品、消费者四大体系数据,实时研判上海十大商圈线上线下的浏览、购买、舆情、交通、客流、消费等数据,建立了全国首个智慧商圈实时洞察系统。通过不同商圈之间的数据对比,发现商圈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为商圈规划、商铺运营、消费者画像、购物体验提升等,提供大数据支撑。

摸准游客偏好,服务就可以有的放矢,大数据正在帮助上海迪士尼等旅游项目进行客户画像。数据中心通过对游客来源地、景区停留时间、交通偏好、住宿分布、餐饮喜好、下一个目的地等多维数据分析,解读游客旅游偏好和所需服务,指导景区确定重点营销资源,规划开发热门旅游线路,运营更有效、服务更精准。

浅析上海如何用大数据赋能现代服务业

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面向社会累计共开放3600余个数据集,其中动态数据接口近1700个,每月开放平台数据下载调用量平均在2万次以上。大数据正在凝聚着上海这个城市的力量,并将改写这个城市的未来。

青岛同样高度关注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发布了《青岛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加快“数字青岛”建设。借鉴上海经验,青岛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着力推进:

确定数据开放重点

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数据安全和处理能力,将数据按照非开放、有条件开放、无条件开放进行分类,将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行业增值潜力显著和产业战略意义重大的公共数据,优先纳入公共数据开放重点。

优化数据开放环境

结合青岛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现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引入、应用模式创新以及联合创新实验室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数据开放氛围。

促进多元主体参与

建立多元化的数据合作交流机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依法开放自有数据,促进公共数据和非公共数据的多维度开放和融合应用。

给予资金保障

将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公共数据开放所涉及的信息系统建设、改造、运维等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城市数据就像装在瓶子里的苏打水,看上去悄无声息,却蕴藏着无穷能量,打开瓶盖,数据就会像气泡一样喷薄而出。青岛正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推动国内大循环的北方重要枢纽,应率先推动胶东五市经济圈大数据互联互通和深度合作,形成健全规范的数据交换、交易机制,共同促进数据流通,将数据与资本嫁接,充分释放大数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