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老师眼中的青岛啤酒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带教老师眼中的青岛啤酒

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张鲲

我在上期所体悟实训的带教老师——顾一新总监,是一位很涵养的人,温文尔雅,谈吐不凡。与他初见,是在实训干部座谈会上,那天他围绕信息规划技术在业务蓝图绘制、管理体系构建、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娓娓道来,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座谈会次日,恰好与他在食堂相遇,他热情地邀请我共进午餐。甫一落座,他就笑着说道:“我经常去青岛,去年还参加过青岛马拉松比赛。青岛很美,我和家人都很喜欢!”我刚想谦让两句,他却话音一转,随即说道:“不过,今天我想提个意见!”我一楞,赶紧把筷子放下,说您请讲。他吃了两口饭,示意我拿起筷子说道:“我们边吃边聊。”

带教老师眼中的青岛啤酒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顾一新总监说,他平时几乎从不喝酒,但家里却常备青岛啤酒。遇有家庭或者朋友聚会的时候就会拿上一点,与亲朋小酌几杯助兴。他所常备的是青岛原浆,基本都是通过物流从青岛发过来的。他注意到,这种啤酒的容器是不锈钢制作的,因为成本的问题,无形中在消费端增加了成本,而且这种罐子又不能回收,于是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他认为可以用合金之类材质代替不锈钢,否则太可惜了。

从原浆罐装啤酒配送开始,他继续讲到,他观察到这些年青岛啤酒集团收购了很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发展壮大本身没有问题,但产品的品质永远是核心资产。他说,青岛地区之外出产的啤酒他也尝过,虽然都是一样的包装,但风味却大相径庭,这对青岛啤酒这个百年老字号品牌恐怕是一种损害。“当一种商品失去它的原有特色而泯然众人之后,随之失去的可能不仅是市场,还会是商品本身。”他略带惆怅的说到,“在这方面,狗不理包子和全聚德烤鸭都是前车之鉴。”

我们边吃边聊,不自觉的被他身上那种近似“为万世开太平”的文人气质所感染。而作为一个青岛人,则更敬佩他的直言不讳和直抒胸臆。

“我曾经去过外滩的一间德国啤酒屋,不是那种足球主题的酒吧,而更像是一间咖啡店。”他继续说到,“我也曾邀请青岛的朋友去过那里。尤其是碰到有风的时候,端起酒杯呷一口,别提有多惬意了。”

在他看来,现在的消费形态早已并且仍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那种单纯的“买与卖”的关系也被彻底颠覆并重新构建。他认为,青岛啤酒一方面应当坚持走高端路线,另一方面应当审时度势,主动去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像盒马鲜生和蔚来汽车那样,致力于应用场景和消费场景的构建,营造消费者经常喝青岛啤酒的氛围,培养消费者喜欢喝青岛啤酒的习惯,让消费者把青岛啤酒视为一种风味饮品,而不是酒,从而赋予青岛啤酒以文化属性。

“‘牛饮’二字不应属于青岛啤酒!”。他断然到,“文化属性才是青岛啤酒应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