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袋公园建设凸显人性关怀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上海口袋公园建设凸显人性关怀

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浦东四组 杨玉玮

浦西四组 陈文华

上海始终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为发展愿景。“十三五”以来,不遗余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还绿于民,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建成151个口袋公园,数量比2018年底增加了66%。2020年,将再有50座口袋公园落成。

口袋公园(街心花园),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绿色单元,与一般公园相比,面积通常在5000平方米以下,结合市民的需求增设针对性的设施配套,形成一块“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休憩游玩场所,在建筑密集、寸土寸金的上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上海口袋公园建设凸显人性关怀

突出一园一特色。口袋公园虽然规模小,但设计和建设都不容易。因为城区规划、人口分布各不相同,市民需求也不全然一致,口袋公园的建设并非简单的复制黏贴,而是每一座都“量身打造”。比如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党建公园的建设,以“党建公园、党建大道、党建广场 、党建中心”为特色,通过绿廊、园路方式将党建宣传廊、植物观赏景点相互连接,形成环状闭环结构,供市民赏景休息,欢度美好时光。

突出以人为本。面向不同的人群,口袋公园的职能千差万别,因此前期调研至关重要,上海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上注重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如静安区西康路的西康公园,附近老龄人口众多,这座口袋公园无论是运动、读报、下棋,还是拉家常、遛遛小动物,既满足了老人们日常锻炼,又满足了娱乐和社交需求。同样,杨浦区的创智天地口袋公园身处校区、社区、科技园区三区之中,年轻化的活动人群使其发展成为了文化广场和体育公园的集合体。

突出多元共治。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居民既是享受者,也是参与者,上海更加注重倾听采纳市民意见建议。比如青浦区清溪公园建设依据青浦历史,保存青浦记忆,打造能阅读、有温度的青浦河畔历史文化纪念公园。在公园的设计上,和谐的氛围贯穿了整个建设过程,设计者和使用者有商有量,最终转化成了清溪公园内多个因地制宜又充满乡土情结的景点。考虑到居民们对淀浦河有感情,清溪园内设计了一条旱溪景观带,既呼应了与其平行的淀浦河,还打造出一个可亲近的游憩空间,深得孩子的喜爱。

突出高标准养护。口袋公园大多建造在人口密集区,公园内设施的损耗相对较高。上海在养护上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达到城市绿地一级以上标准,并逐级落实到位,同时各督查单位根据养护标准定期对口袋公园的养护质量进行监督与指导。

上海口袋公园建设凸显人性关怀

口袋公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改善城市小气候。大都市常常伴有城市热岛问题,小型绿地通过植物营造空间,形成良好的户外小气候。这样多个小气候环境的有机组合,有助于促进城市空间生态物质流、能量流的转换,缓解局部的热岛效应。

二是维护绿地系统稳定。口袋公园利用小空间见缝插绿,以小而多为主,为大都市的绿地系统“打补丁”。同时弥补了大型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增加了人均绿地面积,与建筑空间共同形成紧密合理的城市肌理,产生生态的“锚固效应”,很好地保持了绿地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提升绿地服务功能。口袋公园因其小巧、便捷,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对部分封闭绿地、拆违空地、硬质广场或老旧绿地等项目的设施更新、种植调整,可进一步拓展周边居民的绿色休憩空间。

四是打造独特城市景观。口袋公园也是彰显城市人文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的养护管理,特殊的植物造景,历史文化底蕴的融入,能够将街心花园打造成绿化+文化的独特城市景观。

青岛目前也正在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建议借鉴上海等城市建设口袋公园的经验做法,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和谐共生,让市民充分享受绿色成果,不断增强市民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