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全文发布 青岛表现如何?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2020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全文发布 青岛表现如何?

原标题: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全文发布:广州经开区第一 昆山经开区第二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

营商环境改革,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政府职能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20年1月起,《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正式实施,从制度层面为营商环境改革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而2020年11月,《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公布,则进一步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具体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着我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和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的重担。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财税收入约占全国总量的10%。前30名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万亿元,占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比重为37.7%。

同样,在“放管服”改革中,经开区也需要走在前列。《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提出,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

2019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曾在全国率先发布了《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通过对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其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为地方经开区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功能,加强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指标体系,为经开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预判分析。

2020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再度发布《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选取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30名作为评价样本。

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北京经开区、昆山经开区、青岛经开区、江宁经开区、烟台经开区、南京经开区、武汉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嘉兴经开区、合肥经开区、杭州经开区、芜湖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宁波经开区、成都经开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开区、沈阳经开区、北辰经开区、镇江经开区、徐州经开区、重庆经开区、连云港经开区、长春经开区、大连经开区、南通经开区等30个经开区的营商环境质量进行指数化分析。

指标模型设置上,报告仍然采用以客观指标为主的评价模型,对经开区营商环境做结果性评价,延续了前一年的四级指标设置。

一级指标为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6个二级指标也未有变动,分别是软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市场容量。另外,还有35个三级指标和若干四级指标。

而指标测算上,则依旧采取无量纲化的方式。数据来源上,报告以经开区所在城市数据、经开区相关数据、行业数据、京东数科等第三方机构检测数据相结合,以2019年的最新数据和部分测算数据,进行模型计算。

1。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第一、昆山经开区第二、苏州工业园区第三

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标有6个分项指标,分别为市场容量,软环境,商务成本,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

与去年相比,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商务成本和基础设施的权重未变。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好坏,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服务对企业生产发展影响相对较小,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延伸性条件。同时,从与各地经开区的交流来看,基础设施与商务成本的差距正在缩小。

市场容量和软环境,涉及企业投资能否实现盈利最大化。同时,报告认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软环境背后的法治化和市场容量背后的市场化同样重要。

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分别是广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大连经开区、江宁经开区、西安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

其中,广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和苏州工业园区都是连续两年进入营商环境指数得分前列。另外,2019年首次闯进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排名30强的大连经开区,凭借着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优势,直接进入了前十名。

而宁波经开区、徐州经开区、嘉兴经开区、连云港经开区、北辰经开区的得分则相对靠后。

从区域分布来看,北方经开区在营商环境领域的努力值得肯定。今年,有大连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三个北方经开区进入前10名。而去年,进入前10的北方经开区只有西安和青岛经开区。另外,北京经开区和天津经开区同样进入前15名,北京经开区从去年的15位上升至11位,天津经开区则从去年的22位上升至14位。

2。软环境指数:上海、广州、西安经开区排名前三,长沙、武汉经开区投资活跃

软环境指数有六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开发区固定投资额、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开发区税负成本、开发区企业信用、开发区快递量和开发区企业量等。从市场主体、投资状况、社会信用和税负情况等方面,衡量开发区的市场软环境情况。

从结果来看,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广州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南京经开区、昆山经开区、成都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重庆经开区位列软环境的前十位。

可以看到,与其他二级指标不同的是,软环境排名靠前的经开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天津、苏州和西部的重庆、成都和西安。城市发展势头越好,经开区市场软环境也更好,这体现了经开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从市场主体数量、内外资利用状况、快递量等指标来看,二线城市的开发区,如长沙经开区、武汉经开区、成都经开区、苏州经开区等较为领先,体现了当前整体更为活跃的投资氛围和经济形势。而一线城市和天津的企业,整体信用得分水平更高,显示了企业更好的经营状况,和当地经开区更为稳健的经济发展形势。

2.1广州经开区:内外资投资双料冠军

从内外资的投资方面来看,广州经开区在两项中均排名第一。而从内资投入来看,二线城市的投资规模逐步增长,产业发展的动能十足。长沙经开区、青岛经开区、武汉经开区、哈尔滨经开区进入固定资产投资得分前五名。而武汉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则在外资利用方面进入前五名。

2.2上海、北京、天津经开区企业信用良好

本次报告援引企业信用分,将开发区企业信用分纳入了软环境考核指标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市场主体守信履约,且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信用链条,是维系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条件。同时,诚信体系完善建设,也被认为对优化营商环境起重要支撑作用。

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下,2020年下半年部分企业开始出现的债券违约问题,使得企业信用开始备受关注。一定程度来说,区域企业信用的总体得分指数,也反映了区域内,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和区域的经济稳定程度。

从经开区企业信用评价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和直辖市所在的企业信用状况更好,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北辰经开区都进入指数排名前五,广州经开区也进入前十。在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背景下,显示出这些城市经开区的企业经营状况更好,当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更强。

而从得分靠后的开发区来看,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开区、嘉兴经开区、青岛经开区、杭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南通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西安经开区、烟台经开区排在第20位至第30位,可以看到,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外向型企业较为集中的板块。此外,也与这些经开区新开办企业较多、中小企业较多有关。

3。基础设施指数:西安、成都经开区进步明显,烟台、长春经开区交通互联待加强

基础设施指数有7个三级指标,包括全市货运量、全市轨道交通长度、全市机场吞吐量、单位面积公路长度、开发区高铁便利指数、全市无线移动接入率、京东物流平均用时指数等。

综合测算结果显示,处于一线城市的经开区具有绝对交通与基础设施优势。本报告测评的4家位于一线城市的经开区,包括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北京经开区、广州经开区,基础设施指数得分依旧位居全国30个国家级经开区前五名。

与上年相比,绝大多数经开区的基础设施指数得分均有提高,其中西安经开区、成都经开区进步明显。作为西安同时具备临空、沿站、滨河、高速交汇、地铁密集优势的区域,西安经开区排名较上年大幅提升6位至第四名,反映出西安“枢纽经济”建设成效明显的特征。

3.1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京东物流用时最短

从京东物流用时来看,排名第一的是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在全国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物流用时最短。毗邻徐家汇商圈的区位优势,城市快速路中环线贯穿其中连接了每一条进出上海的主要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基础设施指数排名靠后的有烟台、宁波、长春经开区等,还需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多层次交通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比如,宁波经开区虽航运优势明显,但其距离高铁站较远,2018年全市高铁里程仅有64.5公里;烟台、长春经开区的市内交通“最后一公里”仍存在短板,有必要合理规划路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4。商务成本指数:镇江、沈阳、长沙经开区成本最低,天津、杭州、南京经开区购房压力大于其他二线

作为逆向指标,商务成本指数得分越高,其整体成本水平越低。具体来看,包括工业水价、电价、气价价格,和房价收入比。

结果显示,二、三线城市经开区的商务成本比较低。房价较低,且当地有着丰富天然气资源的重庆,领衔商务成本指数得分。其次则是镇江经开区、沈阳经开区、长沙经开区、西安经开区、烟台经开区、长春经开区、连云港经开区、南通经开区、昆山经开区。

而来自杭州、天津、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经开区,商务成本水平都相对较高。

4.1北京、上海、广州经开区安家落户压力最大

在商务成本指数中,房价收入比的情况最受关注。工资收入和房价收入比显示了当地的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热度和当地的收入情况,因此,工资收入和房价收入比一定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矛盾”综合体,既反映了城市经济活力的高低、居民购买力的高低,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过高的成本带来的发展压力。

与往年结果类似,三、四线城市的经开区得分较高,房价收入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报告结果显示,镇江经开区、长沙经开区、烟台经开区、嘉兴经开区、沈阳经开区的房价收入比最低。其中,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显示,镇江的房价,当前处于其所统计的314个城市中的第78位,也使其成为了房价收入比最低的城市。

同时,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开发区,房价收入比较高,职工安家落户压力较大。其中,北京、上海两地经开区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城市,形成了压力最大的第一梯队。而后,广州、天津、南京、杭州又组成了第二梯队,购房压力显著高于其他二线城市,在与成都、西安、武汉、苏州等其他二线城市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5。生态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宁波经开区、大连经开区、南通经开区位居前五

生态环境指数有5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全市优良天数、全市PM2.5浓度、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全市每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水量指数、园区内主要河流水质情况。

综合测算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指数靠前的经开区,多地处于空气质量较好的南方城市或海滨城市。报告测评的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广州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宁波经开区、大连经开区、南通经开区、成都经开区、长沙经开区、重庆经开区、青岛经开区、杭州经开区。

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重庆经开区、长沙经开区、成都经开区,之所以能闯进前十,与其所在城市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强度较低有关,比如长沙只有嘉兴的1/17。

天津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北辰经开区、徐州经开区等还需要在降低PM2.5浓度、提高绿化水平等方面出台更大力度的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

6社会服务指数:北京经开区位列科研强度榜首,芜湖经开区企业专利数量惊艳

社会服务指标,总共包括六项三级指标,即全市科技研发强度、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常住人口之比、全市每千人床位数、开发区每千家企业专利数和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从教育、科技、医疗、创新等各个方面,衡量经开区的社会服务发展状况。

结果显示,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杭州经开区、广州经开区和南京经开区成为社会服务指数的前五位。而在科研强度和新增孵化器数量上,北京经开区和广州经开区位列榜首,来自教育重镇南京市的江宁经开区和南京经开区则在高校在校生与常住人口之比上领先其他经开区。

不过,由于教育、企业专利数量等指标的落后,则让同样位于一线城市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在社会服务指数上仅仅位列中游。此外,来自烟台、宁波、嘉兴、连云港、南通等城市的经开区,在社会服务指数的得分总体偏低,可见,在现有的城市发展机制下,省会城市仍然能够聚集更多的教育、医疗、科技资源,非省会城市,即使是宁波这样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仍然与省会城市有较大的差距。

虽然总体得分上,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从单项数据来看,仍然有不少二、三线城市夺魁。

其中,芜湖经开区在每千家企业专利数上排名所有经开区的第一,也帮助其社会服务指数排名第六。长沙经开区则在全市每千人医疗床位数上夺魁。

从教育来看,南京、武汉、西安高校云集,高校在校生比例等数据占优。良好的教育资源,使得科研投入也相对较高,来自北京、西安、上海和苏州的5家经开区在科研投入指标上领衔。创新方面,广州、杭州、上海则在孵化器培育上有着优势,显示了当地良好的创新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西安、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虽然全市科研强度较高,但千家企业专利数量却并没有领先其他城市,西安、苏州等地的这一指标甚至相对落后。体现了科技投入产出比不高,但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产业布局,也需要更好地利用当地的教育和科研资源。

7。市场容量指数: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居前三

市场容量指数包括8个三级指标,分别是人均开发区进出口总额、开发区外贸增速、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增速、开发区GDP、开发区GDP增速、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等。

综合测算结果显示,苏州工业园区依旧稳坐市场容量指数榜首。作为全国外贸第四城,2019年苏州全市超1/4的进出口份额,来自于苏州工业园区,去年其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经开区中位列第一。

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2019年,广州经开区GDP增长8.6%,达到2978.89亿元,GDP规模、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天津经开区排名较上年大幅提高,其不仅是全国四家GDP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经开区之一,而且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去年其GDP、工业、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逆势上扬,充分彰显了经开区的区域带动作用。

8。主要区域部分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

8.1昆山经开区:从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市转型,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昆山经开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创办于1985年,1991年1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开发区,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立足于GDP超过4000亿的“百强县”之首昆山市,昆山经开区肩负着引领昆山经济发展的使命。今年,昆山开发区定下了“3458”目标。

“3458”是指,力争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市占比达30%、工业投资占比达40%、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50%、进出口总额占比达80%。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19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昆山经开区跻身第5名。而在本报告营商环境水平测评中,昆山经开区也仅次于广州经开区,排名第2。

总体来看,昆山经开区的“产业园区”属性仍然比较明显,在开发区人均进出口总额、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物流用时指数、税负成本指数、工业水气价等涉及生产属性的三级指标中,排名都非常靠前。

2020年,昆山市推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从破解企业投资障碍、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亲商护商服务、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四大方面,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昆山经开区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公安出入境全业务分中心暨出入境智慧大厅投入使用,同时也在苏州率先全面实现“1330”改革目标,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同城通办”,率先上线运行投资建设“一网通办”平台,还成立了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全链承接项目建设审批权限。“审批效率就是经济效益”,在疫情期间,审批速度的提升,为区内企业抢抓订单、抢占市场提供了大量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目前存在的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营商环境短板,昆山开发区也正在推动从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市转型,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东部新城”和“生态、业态、形态、神态有机融合”等目标,布局青阳港滨水城市中心、夏驾河科创走廊、蓬朗老镇特色街区、“东新街-朝阳路”商业中心、高铁南站商务区“五大区域”,实施蓝天保卫、碧水畅流、净土守护“三大工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营商环境改善的推动下,昆山经开区的经济发展依旧“给力”。今年一季度,昆山开发区返岗员工达10.5万人,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稳,当年度投资额56亿元的18个重大产业项目90%施工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11.6%;到账外资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3%。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多数正增长,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1%;仁宝、纬创、世硕三大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0.4%。另外,还引进了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8.2南京经开区:服务“产业链”走向打造“创新链”,优化营商环境寻求新突破

在此次经开区营商环境排名中,南京经开区位列第四,相比去年的第十,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具体来看,南京经开区在软环境指数中得分位列第4,社会服务指数第5,基础设施指数第8,市场容量第9,生态指数第11,商务成本指数第20。软环境、社会服务指数、商务成本和市场容量分别比去年上升了5位、6位、3位和1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则下降1位和2位。

依托南京市的良好资源,南京经开区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领域,都有着较好的资源优势,同时房价相较于杭州等同等发展水平城市也有优势。

强大的制造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链条、成熟的制造业服务机制,是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最大优势。近年来,南京经开区依托LG、德国博世、中电熊猫、康尼机电、天加环境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及液晶谷、中国(南京)智谷等重大载体平台,做精做优做强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目前已建成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33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9个,工程研究中心20个,工程技术中心67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5家。

这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南京经开区也非常愿意为这些企业提供从物料供应、金融服务到纾困激励的一系列服务。疫情期间的亿元企业补助金、全国首创的“政企金”合作模式实现企业贷款秒批等,都是南京经开区改善营商环境的尝试。

这也为南京经开区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即使在疫情困扰的2020年,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今年7月,总投资30亿美元的梧升半导体IDM项目在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今年10月,LG集团再次在南京经开区追投圆柱形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预计形成8亿美元的投资额,总投资额达到75亿美元,新增年销售额数十亿元乃至百亿元以上。

报告认为,尽管南京经开区打造了围绕“产业链”的营商环境优化措施,但下一步,应该围绕打造“创新链”,推动服务于创业创新的政务服务、软环境等营商环境改革。

受限于产业结构较重、过去长期采取的“跟踪模仿型战略”等原因,在如何培育企业、以及如何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更多投入方面,南京经开区尚有不足。具体来看,开发区企业数量、开发区每千家企业专利数量和科研强度等指标,南京经开区都相对靠后,在具备了良好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南京经开区需要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和建立更好的服务创新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推动由跟踪模仿转向自主创新引领,从而在园区内形成科技创新氛围和闭环,形成适合创新、鼓励创新的营商环境。

8.3 北京经开区:社会服务改善明显,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上升4位

根据报告测算,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综合排名较上年上升4位,至全国第十一名。其中,社会服务指数得分进步最明显,2019年该地不断增加医疗、教育供给,全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720个、学前教育学位630个,科技研发强度继续稳居第一,园区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

不过,北京经开区的短板仍然是商务成本和软环境,得分分别居第30位、16位,尤其是在工业水价、房价成本上不占优势。这对北京经开区产业升级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其超六成GDP来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有三成集中在制造业。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政策于一体的经济功能区,日前北京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在北京经开区挂牌。未来,这里将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这意味着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能级,今后需利用好政策叠加优势抓住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机遇。

8.4南通经开区:率先试点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营商环境指数全国第17

根据报告测算,南通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第17名。其中,生态环境指数得分在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居第5位,商务成本指数居第7位,基础设施指数居第15位,市场容量指数居第18位,软环境指数居第26位。

这表明,南通经开区在工业用水、用电、用地方面更具成本优势。近年来,该地不断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通过紧盯用地、报批、报建等环节,在全省率先试点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严格监管,将项目启动到开工的审批时间从9个月到1年缩短至4个月到6个月,平均提速50%,让企业“拿地即开工”成为现实。

尤其自苏通大桥开通后,南通经开区率先被纳入“沪通1小时都市圈”,通过借力上海、对接苏南,南通经开区近年来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其目前短板主要在市场容量和软环境上,具体表现为经济规模总量不够大、特色产业集聚度不够、创新发展水平不足等方面。

目前,南通经开区周边多个区县GDP已突破千亿大关,尽管其经济规模体量偏小,但2019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在经开区中位列第一,表明经济活力和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在开发区云集的长三角地区,该地应注重差异化招商引资政策,通过引进或培植有牵引性的龙头型企业,加快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提升经济规模。

8.5青岛经开区:用企业管理思维推动政府流程再造,新增企业增速快

今年的报告中,我们结合各地经开区的反馈意见和国家营商环境改革的侧重点,调整了部分二级指标的权重。从指标跟踪结果看,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商务成本和基础设施对企业生产发展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各地的基础设施和商务成本差距也在缩小。因此,今年我们着重调整了市场容量和软环境的权重,以期强化指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结果显示,青岛经开区排名第10位,其在软环境、生态环境、商务成本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四大的经开区,青岛经开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引进高、精、尖项目。今年以来新引进了总投资189亿元的科大讯飞日本总部、香港智能医疗、高端DNA研发中心等24个过亿元产业项目,各项重点经济指标均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20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全文发布 青岛表现如何?

数据显示,2019年1-8月份,青岛经开区新增市场主体已经超越了2017年全年总量,去年全年西海岸新区的市场主体数增速超过40%。

重大项目落地,对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指标测评结果看,青岛经开区的基础设施指数得分明显靠后,排在第21位。青岛经开区虽然临近港口,但在公路运输和轨道交通里程上不占优势,不利于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此外,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口涌入经开区,其所在的西海岸新区已成为青岛人口最多的区市,随之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房价上涨压力,也是制约青岛经开区产业承载力的一大短板。

9。对各地经开区发展的建议

1)加快用法律制度固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果。营商环境改革不是简单地打造“政策特区”,而是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2020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随后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台了地方的营商环境条例,这表明用法律制度推动营商环境软环境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经开区作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更有必要将优秀的改革成果固化下来,比如日前天津经开区已出台了国家级经开区首个系统化营商环境总体建设方案。

2)有的放矢补经济“短板”。从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看,本报告测评的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有超过10家GDP总量未超过千亿大关,且各经开区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园区的经济实力不占优势,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区域选择时,很可能会失去先机。比如,内陆部分经开区可能工业基础雄厚,但在外贸或利用外资上不占优势,表明各经开区长短板不尽相同,各地应该瞄准自身、对标先进,有的放矢地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3)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从营商环境测评的过程来看,我们发现,有的经开区尚未建立政务网站,外界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有的经开区在企业用水、用电、用地等硬件服务上,缺少简洁明了的信息指引……各大经开区作为本地区的改革开放高地,是洞察本地营商环境的窗口,因此有必要再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各地陆续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政策如何落实好与宣传力度是否到位也有很大关系。

4)通过营商环境改革,鼓励创业创新。从目前来看,各地经开区在商事管理、法治公平等方面,都做出了长足的努力。但是,创新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营商环境建设不能仅限于通常商事管理的便捷、公开、高效,还应更多关注优化创新环境问题。改善营商环境,也要关注汇集创新人才、创业平台、创新文化等创业要素,实现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

5)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市场主体遵守信用,形成市场信用链条,是维系市场交换、维持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开发区是企业聚集、市场活跃的经济活动承载地,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有关方面要通过加快信用体系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建设,构建信用基础设施,明确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和信用信息共享,推进相关的“放管服”改革和体制机制建设。

6)关注产城融合发展。长期以来,开发区作为产业园区,主要承担生产职能。但随着城市发展形态的变化,“生产、生态、生活”三位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位于大中城市的经开区,为了避免城市病和长距离通勤,通过产城融合发展,实现职住平衡、降低居住成本,也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