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要想把吊车开好了,就好比驯服一匹野马,只有把它的性能搞明白了,才能驾驭的得心应手。”王加全在采访时说道。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的一名吊车司机,王加全19年来扎根海港,操作着手柄,挥舞着吊杆“铁臂”,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生产纪录、总结了一个又一个工作法、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革新。他从学徒工入手,用心磨练吊车操作技艺和窍门,凭借一股“钻”劲和“韧”劲,逐渐成长为港上有名的行业专家。

回首这段成长经历,王加全坦言,一开始工作并没有想到能够成长到今天的模样,自己也是一点点地干,一点点地积累,希望能够把工作做出彩,人要有奔头,有想法,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来。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扎根海港,从学徒工成长为全国港口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冠军

王加全的老家在沂南山区,作为一个山里娃,小时候的他就一直幻想着山外面的场景,心里向往着平原和大海。2001年,由于对海的向往,王加全进入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做学徒工。他说,当时年纪小,一心想学一门手艺,而且在这工作每天能够面朝大海,所以就留了下来。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港口的工作并不简单,每天工作都需要出汗出力,有时候手被磨破,又会感觉到一种钻心的疼,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4个月的时候,王加全被分到了机械队,当时机械队里有好多车种,吊车的操作技术比其他车种要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王加全心里想,既然要学开车,就开一个有难度的,也是对自己的挑战,于是就选择了吊车。

作为一个山里娃,王加全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培训的时候每天早来晚走,苦练吊车操作技能,别人练一小时,他就练两小时;别人中午休息,他就顶着炎炎烈日插空练,反复揣摩吊车的操作步骤;下了班还会到作业现场观看老师傅们作业。就这样,仅用了三个月时间,王加全便在39名学员中第一个出徒,而且第一个开上了25吨的双能源吊车。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凭借出色的表现,2013年11月,王加全被选中参加在青岛港举行的首届全国港口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备战期间为了练出“人机合一”的境界,他关掉车灯,仅借助教练场的灯光,凭着“感觉”找“感觉”,天天练到大半夜。比赛时,面对各港口的精英,王加全调整好状态,稳稳地轻变幅、慢转杆,微调着钩行路线,将水桶下方的钢针准确无误地扎入靶心,一举摘得吊车项目的桂冠。

模拟上千次,创造18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的佳绩

慢慢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王加全的操作工艺掌握得越来越全面。但是港口的货种比较多,每一个货种都有每一个货种的操作工艺。作为一名技术熟手,王加全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装卸效率。

在他看来,要提高装卸效率,首先要形成一个好的操作工艺,怎么才能把更好更快地把货卸下来,让车赶紧回去拉货,货品应该怎么堆放以及车停的位置,每一项都有大学问;其次要和工人打好配合,码头货品装卸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彼此配合形成默契,才能提高装卸效率。配合不好,你要这样放,他要那样放,一个争执下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在日常工作中,操作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莫过于啤酒装船作业了。一方面啤酒是易碎物品,稍微颠得重了或者起得急了都容易发生磕碰;另一方面装啤酒的船多采用几千吨的小船,一有风浪,船舶的稳定性变低,就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给货主利益和港口声誉带来影响。最开始的时候,港口啤酒作业多采用船舱中心落货、人力向边角搬运堆码的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装卸效率低。王加全就想通过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稳、准、快地将啤酒吊装到船舱中的合适位置,让工人们少出力、少流汗,同时满足货主优质高效的要求。

为此,王加全用心钻研操作工艺和窍门,在现场仔细观察涨落潮对装船的影响,并与作业人员交流切磋,确定吊车支车的最佳位置,抓住每钩货最好的装船时机,提炼了“啤酒岸吊作业”操作法。为了练好技术,他在宿舍里将方凳倒置,在中间安装了一个模拟操作手柄,手柄四周拴上红绳,每天模拟操作上千次,不断提高自己操作上的微控技能,身边的同事开玩笑说他“走火入魔”了。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练习的王加全磨练出了过硬的操作技术,为公司创造了18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的佳绩,打造了“亿瓶精装”作业品牌。

“会干巧干用心干”,做技术能手要有“钻”劲和“韧”劲

“作为新时期的码头工人,不能光靠出大力流大汗,还得会干巧干用心干”,这是王加全在工作中一直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投身以降低能耗、提升安全为主攻方向的创新技改工作。

据了解,王加全所在的青岛港大港公司流机队共有50余台吊车,每年光燃油消耗费用就达1200多万元,成本支出很大。受门座式起重机用电力驱动的启发,他向领导提出了在二号码头增设配电箱,进行油改电的方案。随着提案的逐步落实,项目出现了新的问题,二号码头由于建造年限最长,受环境制约,配电箱无法延伸到码头深处。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加全亲自跑现场熟悉环境,找技术人员了解双动力吊车接电串联作业的可行性,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双动力吊车接力作业和流动配电盘接点作业的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推广。

实施油改电后,单台吊车装卸火车时的能耗,平均百吨成本约降低40元,节约燃油27.3万多升,节约资金153.8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千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王加全说,遇到困难也不要紧,关键就是想出好的办法来,多思考,多研究。要做技术能手,就是要有“钻”劲和“韧”劲。

微笑青岛 |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吊车司机王加全:实干圆梦,创新追梦,成就海港金牌工匠

凭借“会干巧干用心干”的理念,王加全逐渐成长为港上有名的行业专家,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创造十几项绝活和员工品牌,带领团队完成22项革新成果,总结提炼出“吊车大件精装操作法”等5个工作法,并参与创出集团级及以上生产高效及纪录百余项。他所在的班组实现了17年安全无事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王加全主动放弃和家人陪伴的机会,坚守在战“疫”第一线。并在第一时间建立起了大队防疫数据库,研发了“轨迹网上申报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效率和准确率,确保了全队427名职工的平安。为认真落实港口“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要求,王加全勇当港口战疫情、谋发展的“急先锋”,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先后创出昼夜吞吐量10.9万吨、昼夜火车装卸776节等26项生产纪录及高效,把“量效齐增”、“业绩为王”,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绩效。

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懂实践、会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入港工作19年来,王加全把职业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用心钻研,勤学苦练,先后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特别关注最美青工”“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在被问及获得荣誉时的感触时,王加全却说:“荣誉只是一个光环,终有一天会褪去。只有不断创新,人生才能绽放光彩。”未来他会继续在青岛港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传承新时代“振超精神”,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不断为港口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