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晚间,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发布公告,公司2020年度业绩同比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59.49万元-18,239.2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051.08万元–9,076.62万元。
作为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青岛特锐德走过了一段传奇之旅。2004年,一个由23人组成的团队,凭借创新的理念和工程技术,不仅完成了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基建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变,更是在全新领域创业5年后,便成为了中国创业板第一股, 那么导致2020年业绩下滑的“导火索”又是什么?是否会影响特来电的IPO进程?
青岛上市企业观察第282期
特锐德净利下降32.5%–55%
特锐德近日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业绩同向下降。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59.49万元–18,239.2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5%–55%;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0.18元/股。
对于业绩骤降的原因,特锐德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电力设备智能制造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电动汽车出行受到较大影响,公司充电量不及预期;同时,公司持续加强充电场站的投建,充电终端数量由14.8万增加至20.7万,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从而使得公司整体利润下降。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有序解除和社会出行逐步回归正常,充电量恢复正常增长速度,2021年1月1日-28日累计充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5%。
此前,特锐德2019年年报显示,“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及其他”当年为上市公司贡献了21.81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到上市公司总收入的32.36%,此项业务的毛利率为26.13%,约贡献毛利5.7亿元,比2018年改业务所贡献的毛利增长了82.54%。
对于充电业务在2019年的大幅提升,特锐德曾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及公司对充电网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运营的充电设利用率大幅提高,2019年全年充电量近21亿度,较去年同期增长86%。
其实从长远看,除了疫情对电动汽车出行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外,特锐德所面临的压力不仅如此。
特锐德两高级副总裁辞职
2020年11月30日晚间,特锐德发布公告称收到高级副总裁、董事郭永光及高级副总裁、董事陈忠强的书面报告,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公司高级副总裁职务。郭永光辞职后,继续担任任公司董事、控股子公司特来电的总裁职务;陈忠强辞职后,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及控股子公司特来电高级副总裁职务。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为分拆上市所做的准备,特来电要确保上市后的独立性,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要做一定切割。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特来电成立于2014年9月,是特锐德旗下汽车充电生态网的运营主体,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的增值服务。
眼下,充电桩行业因为从属于“新基建”领域,引起了各大资本的关注,除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等行业内的传统龙头企业外,还有宁德时代、阿里、华为等其他行业的翘楚。各方资本都试图从成为风口的新基建领域分一杯羹。
国泰君安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产业观察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1月,特锐德旗下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占据充电桩运营企业前三强,运营公共桩的数量分别为17.86万、16.67万和14.42万台,在公共桩中占比分别为25.69%、24.0%和20.75%,三者累计充电桩保有量之和占全部商用充电桩行业的70%。
当下,特来电的成绩,不仅仅给予了特锐德信心,也带来了不少破局的压力。
群雄逐鹿,拟增资3亿直面市场竞争
1月13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公布了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截止2020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同比增加37.9%。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一部分,充电桩需求“爆棚”受到了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助力。
除了节节攀升的新能源车销量,政策端上,2019年“新基建”的提出助力充电桩的发展。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进一步鼓励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龙头企业,特来电单月同比增速近16%,市占率约26%。市场火热的氛围中,特来电也迎来冲击资本市场的步伐。
特锐德表示,拟分拆子公司特来电上市。1月8日,特锐德公告称,子公司特来电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累计增资3亿元。
浙商证券指出,特来电今年充电运营业务有望接近盈亏平衡点,在考虑利息费用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板块有望实现盈利。东兴证券研报则表示,未来10年特来电成长空间不止10倍,远期来看特来电配得千亿市值。
尽管利好特来电的声音颇多,但需指出的是,巨大的市场前景下,特来电的诸多对手也在快步入场。
包括广汇汽车、宁德时代、均胜电子等进入充电桩行业。特斯拉也在近期宣布将在上海建设一座年产值达1万台的电动汽车配套充电桩工厂。滴滴旗下小桔充电正加速布局充电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