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21个项目签约落地,高新区创业热土奏响“春之华章”
青岛
青岛 > 商业 > 正文

一季度21个项目签约落地,高新区创业热土奏响“春之华章”

原标题:青岛高新区:攥紧项目建设这条经济发展生命线

“借势‘项目落地年’,我们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新年开局竣工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约750台(套)高精密数控装备,每年将为青岛高新区及青岛市新增产值10个亿。”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经理戈成嵩高兴地说。

一季度21个项目签约落地,高新区创业热土奏响“春之华章”

仲春时节,记者在青岛高新区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李鸿雁表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青岛高新区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瞄准洽谈、签约、开工、建设、竣工等关键环节,挂出作战图、倒排工期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一季度,青岛高新区按下发展“快进键”,项目建设“开门红”,区内10余个项目竣工投产,21个项目签约落地,140余个在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为全年“项目落地”开好头、起好步。

抓“牛鼻子” 点准项目落地的“穴位”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青岛高新区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集中签约、竣工投产仪式上,李鸿雁表示,要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紧紧扭住优质服务这个“发力点”,以项目建设积蓄能量、释放潜能,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人勤春来早,得益于青岛高新区在春节前推出的“就地过年”政策,牛年伊始,青岛高新区内多个建设项目早早开工,进入项目建设“主战场”。青岛五十八中高新校区项目由于工期紧张,节日期间正常施工。青岛高新区蔚蓝生物项目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达260人,从正月初三起,工地上就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与此同时,抓住春季施工的“黄金期”,项目建设一线也频频传来捷报,10余个项目集中竣工投产,总投资达50多亿元,康复大学配套工程建设进入新节点,青岛五十八中高新校区项目主体全部封顶,省级重点项目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土建项目“破土而出”进入主体地上施工阶段,青岛高测高精密数控装备产业化项目年后正式开工,现场的强夯工作已完成,桩基施工方面完成总量的1/3……

超前布局 谋在招商引资的“关键处”

在加快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青岛高新区紧密衔接“双招双引”工作,围绕“3+1”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集合各方力量,展开项目招引、签约的强大攻势。

春风正劲,青岛高新区招商部在新年伊始就定好了走访名单,制定了年度“招商地图”, 对准5条年度重点招商链条深入研究、提前部署,让招商“冲锋队”精准引进优质投资项目。

今年前3个月,青岛高新区新项目签约迎来开门红。21个新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超170亿元,其中包括上市企业投资项目2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和瞪羚企业投资项目2个。上市公司海尔生物也与日前发布公告,将投资5亿元在青岛高新区建设海尔生物安全科创产业园,项目计划在2年内竣工,2023年投产。项目建成后将重点用作生物培养、生物离心制备、样本自动化、生物低温转运等生物安全多场景方案的技术研发及实验室基地、生产基地和体验云数据中心。

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瞪羚企业扎堆选择青岛高新区,是对青岛高新区“双招双引”工作的认可,更是对青岛高新区发展的认可。这些新项目高度契合青岛高新区发展的“关键点”,将进一步延展、扩充相关产业链条,对青岛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生态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为王 改在营商服务的“痛难点”

项目签约不是“纸上谈兵”,能否开花结果,关键在于抓落实。

近日,青岛高新区召开审批改革提速增效部署会,围绕“项目落地年”的战略部署,重点提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跨省异地通办”、“帮办代办”、“一事全办”等创新改革措施的实施方案,并明确了方案的标准、完成时限及责任人。同时制定了《青岛高新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容缺受理实施办法》,对已完成立项批复、急需开工的重点工程项目容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意见书》,以项目为王,下大力气改革审批服务的“痛点”“难点”,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事实上,围绕项目落地,青岛高新区在功能区改革以后就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从项目落地、建设竣工到培育壮大的全周期“闭环服务”体系。从项目与青岛高新区洽谈开始,招商部负责引进签约,项目落地后,由政策熟、业务精的建设部牵头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分局、行政审批服务部成立推进专班,为项目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一季度,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已为16个重点项目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40次。项目竣工验收后,经济发展部将依托网格服务体系,为企业派出专职网格员,提供“管家式”服务,让项目、企业遇到困难有人找,解决问题有效率,持续为建设项目减负担、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