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李琳:但作救苦之心,以微笑诠释医者之名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大附院李琳:但作救苦之心,以微笑诠释医者之名

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孙思邈

当曙光穿透黑暗,照在那袭白衣上,犹如寒冬白梅,经霜更艳,历雪尤清。1992年,李琳正式成为了青大附院的一位护士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职业经历。

作为全国首批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她的光彩不同寻常,那是将守护生命心手相传的责任感,更是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她是一名青大附院普通的护理工作者,更是一名时刻将患者记挂在心里的“最美护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唱响“以最美天使为榜样,做有温度的医者”的新时代主旋律。她用每一天平凡细致的工作,创造着护理事业“爱”的奇迹,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擦亮一整片天空。

深耕血透专科护理

以专业赢得口碑

对于血透室的护士来说,在这样一个科室里从事护理工作,除了耐心与细心,还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由于血透室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专科科室,对于专业的技术性要求比较强,所以血透室的护士必须要有专科护士证。例如普通科室的护理人员三个月即可独立工作,但是血透室至少需要6个月的学习才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因此,来到血透 室 的第一天,李琳都在不断的学习,从省级资格考试到全国级的资格考试,李琳从未停下过学习的脚步。正是这份孜孜不倦的求学之心,也让李琳成为了青大附院血透科护理人员中的“学霸”。

作为全国首批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她连续承担了十届山东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总带教任务,至今已培养专科护士100余人。作为山东省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技能竞赛青岛站操作导师,她带领参赛选手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李琳扎实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及良好的医德医风,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老师。

除去一腔热忱,李琳也将思考融入工作,展现出来极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 她设计并制作的不锈钢透析液桶盖封闭性强,减少了细菌的污染,真正做好院感防控。

在李琳负责的市北院区血液净化室里,她创新血透管理模式,降低患者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做到了精准治疗。同时,她积极开展血液净化新技术,利用透析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个体化绳梯式穿刺布点,延长了患者动静脉内瘘寿命。针对血管条件特别差、穿刺难度大的复杂内瘘患者,科室开展透析专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成功为患者开发了新的血管通路生命线,解决了患者因血管条件差,无法进行透析的难题,重新为患者点燃生命之希望……

白衣执甲初心如磐

以执着挽救生命

作为青大附院市北院区血液净化室的一名护士,李琳的一年365天里,几乎天天都是与透析患者朝夕相伴的,在患者及家属眼中,李琳是一位细心、热心、贴心的“大管家”,更是他们的朋友、亲人。

2020年6月18日,李琳像往常一样, 一大早便在科室为准备透析的患者称好体重,协助他们上机治疗。然而,做事向来细心的她发现,固定在A区进行透析的周正才(化名)患者无故缺席了。李琳平均每天要照料46位患者,对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周正才(化名)患者现年67岁,一直独居,因患尿毒症,近两个月一直在青大附院市北院区做透析。患者的突然缺席让李琳觉得不妙,她紧急拨打老人的电话进行询问,电话一头传来周正才(化名)有气无力的声音:“我发烧了,去不了了。”

“如果因为发烧而不能及时做透析,患者毒素排泄不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非常危险。”听到老人发烧,李琳的心立马“揪”起来。隔了一天,周正才(化名)依旧没出现。李琳再次拨打老人的电话,但被一次次挂断。因怕老人出现意外,她尝试各种可行的联系方式,甚至联系上了老人远在辽宁的侄子。后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老人的家门终于被打开。此时,老人已经晕倒、意识模糊。经过几天的抢救,老人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可以说,正是李琳的细心和尽责,延续了一个生命的跳动,抒写了医患之间的守护诗篇。

事情发生后, 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和平台报道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事作了追踪报道,社会各界纷纷为李琳点赞。市卫生健康委专门下发《中共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关于开展向李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李琳同志成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学习青岛楷模争做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平凡而伟大,予人温暖,催人奋进。阿里巴巴正能量授予她10000元奖金, 面对奖励与荣誉,她却选择拒绝,并将这笔奖金捐给了低保透析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微笑是力量

是步履不停的动力

对于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李琳笑了起来,“其实平常工作确实比较忙,也比较辛苦,经常下班之后也闲不下来,因为现在除了护理工作,还要参与专科护士的培养,所以休息时间非常宝贵。”

但是工作中的李琳就像是换了个人,她总是面带微笑又充满活力,以细心与耐心为病人服务。 在李琳看来,微笑是不仅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也是治愈疾病的良药。 正是这份以微笑待人的心,总是能让患者在细微处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家属等候区的椅子是金属的,冬天坐着容易着凉,李琳带领护理人员为椅子统一配上了坐垫;夏天为患者配备驱蚊器;病床上安装了手机支架,方便患者看手机等等。

于细微处洞察危机,于生命危急时见大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早已随着白衣制服,镌刻在李琳的血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