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客运量破百万的青岛地铁,未来如何变?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单日客运量破百万的青岛地铁,未来如何变?

每到假期青岛各大景区几乎都会出现“人比花多”的热闹景象, 大规模的出行需求也让青岛的交通网络经受住了考验。

例如,4月4日,青岛地铁线网客运总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100.65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4月5日,青岛地铁对线网行车安排进行了微调,进一步压缩2、3、11号线行车间隔,提升线网总体运能,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青岛地铁迎来“高光时刻”的同时,关于青岛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里程长,运量低”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不少市民甚至戏称11号线为“赶集专列”。

地铁作为一种公共属性交通工具,是市民生活的黏合剂,市民对其有着更高期待合情合理。

地铁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跃升的强劲引擎,我们也要站在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地铁建设。

地铁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呢?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给青岛带来了什么呢?

本文授权转载自/©青记(ID:tsingnotes)

撰文/©青记君

编辑/©于莹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很有可能面临着非常大的审批难题。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再次提到,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已经明确,“严禁以新建市域(郊)铁路名义变相建设地铁、轻轨项目。”

接二连三的文件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地铁审批尤其是连接主城区和郊区的轨道项目审批将进一步收紧。

而青岛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恰恰是青岛当时以城际名义争取建设的两条线路

2014年4月,《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调整)》获发改委批复,青岛—海阳、红岛—(原)胶南等城际轨道工程规划在列。

而作为两条城际轨道的一部分,青岛—海阳城际(蓝谷段)轨道交通工程、青岛市红岛—(原)胶南城际(井冈山路—大珠山段)轨道交通工程当时已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青岛—海阳城际(蓝谷段)、青岛市红岛—(原)胶南城际(井冈山路—大珠山段)也就是后来的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

在一次访谈中有市民咨询,已经开通的地铁11号线全长应为70公里,为何只建了58.35公里?青岛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地铁11号线属于青岛-海阳城际(蓝谷段)轨道交通工程的一部分,建设时已预留延伸至海阳的条件。

2021年3月10日,海阳市政府发布消息,2020年青岛至海阳市域铁路项目已启动可研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1年6月可获得批复立项。

此前,海阳市相关部门曾表示,“为了能和青岛11号线直连直通,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国家政策要求方面的影响,从GDP、财政收入、人口等方面,海阳市目前还远远达不到直连直通要求,只能采取市域铁路交流制式与青岛11号线王村新城站连接并同站换乘。”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青岛地铁的超前谋划,才有了今天青岛开通的地铁11号和13号线,才有了青岛到海阳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能性,为青岛都市圈和胶东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实际效果来看,已经开通的两条地铁线的确对带动沿线区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规划来看,地铁11号线沿线串连起了蓝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学术中心,以及世博园、北九水等旅游景区。

其沿途经走山岭、过隧道,山、海、泉、林、花等不同景色尽收眼底,“看得见风景的行驶”让地铁11号线自开通之日就自带网红属性。

但地铁11号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拉近了崂山、即墨等区域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让这一科教创新集聚地融入主城区不再是一句空话。

尤其是对于深处蓝谷的科研院所、高校师生来说,地铁11号线是一条和外界连接的通道。

最直接的影响是,让科研、产业、金融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比如,中国海洋大学和海洋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之间的交流,北航和歌尔之间的交流等。

在西海岸新区,地铁13号线自开通之日起就承担了“一线串起新区,四线脉动三城”的重任。

地铁13号线连接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与董家口港城,串联唐岛湾片区、灵山湾影视文化区、军民融合示范区、灵山卫片区、西部老城区、西部城南片区与董家口经济区,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从某种角度来说, 11号线和13号线承担着区域“双招双引”催化剂的作用,通过便捷的轨道交通,实现了崂山、即墨与主城区的便捷联通,让军民融合示范区、灵山湾影视城等功能区离主城区更近,让前来落户的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知乎上有个回答相信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轨道交通,未来蓝谷的山大、北航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将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青岛中央创新区、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国际创新园,输送到海尔、海信、歌尔等企业,为青岛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再从客运量来看, 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所选择的建设区间也是经过充分调研后有所取舍的。

以地铁11号线为例,根据规划,地铁11号线起于国信体育馆,至田横旅游度假区,全长70公里。

在建设中发现,从鳌山湾畔王村新城到田横旅游度假区的客流量小,因此11号线分期建设,首先建设苗岭路到王村新城的22个车站共58.35公里。

青岛相关部门对11号线的客运量曾经做出测算,开通后预计日均客运量5至8万人次。

2018年5月25日,青岛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地铁11号线开通首月(4月23日~5月22日)运行分析报告,11号线开通首月客运总量约168.1万人次,日均客运量约为5.6万人次。其中五一期间日均客运量约9.3万人次,非节假日日均客流量为5.2万人次。

也就是说,地铁11号线的客流量实际上符合预期目标。

根据青岛地铁官方最新数据显示,进入2021年以来,11、13号线客流持续增长,11号线日均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6%,13号线日均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9%。自开通以来11、13号线客流稳步提升,带动城市外围区域发展的效应逐渐显现。(注:以上数据均为一季度数据,2020年因疫情影响客流偏低不作比较)

这两条地铁线之所以被吐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短板没有补上:

没有实现跟其他地铁线路的更多换乘,网络化运营程度不高。

目前青岛市已建成运营地铁2、3、11、13、1北段、8北段共6条线路。

根据规划,地铁11号线全线设有换乘车站6座。

截止到目前, 11号线只能在苗岭路站和地铁2号线换乘到李村、香港东路、台东等地方。 未来,还将在世博园站能和2号线东延段换乘,在张村站能和4号线换乘。

同样,地铁13号线原本在井冈山路站和地铁1号线换乘,但 因为1号线南段推迟到2021年年底空载试运行,也影响了地铁13号线的流量。

网络化运营对于地铁客运量有多重要呢?

据统计, 在地铁11号线开通后,因换乘带来地铁3号线日均客运量预计增长7.6%,2号线日均客运量预计增长8%。

更何况,地铁1号线和地铁13号线的换乘意味着,可以从董家口直接到青岛主城区,其带来的客运量增加不可估量。

青岛一位区市负责人曾表示,一个地方只有在急需发展时建地铁才有意义。

从青岛整体发展来看,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青岛之所以还没有被抛下,很大程度是靠着强大的“县域经济”,无论是合并了胶南的西海岸新区还是划区两年的即墨区,抑或是或将划区的胶州,都扮演着重要推进器的角色。

这几年,西海岸新区、即墨和胶州等区域和青岛主城区之间的交流也愈加频繁。

对于大部分工作生活在青岛的普通市民来说, 地铁的意义在于从心理上缩短西海岸、胶州、即墨等区市和主城区之间的距离,意味着,无论刮风下雨,你在西海岸或者即墨、胶州加班到晚上九点,也能在一个小时内回到主城区的家里,反之亦然。

这也是为什么青岛市民都在期盼地铁1号线开通、时刻关注地铁建设进展的原因所在。

随着2020年年底地铁1号线北段和8号线北段通车,青岛地铁线网运营线路也从4条变为6条,运营总里程跻身全国前十名。同时,也让城阳、胶州、红岛高新区等北岸城区正式开启“地铁时代”。

根据最新时间表,青岛地铁集团将确保2021年年底让一号线南段的车“跑起来”,并力争开通试运行。

而据青岛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开通6条线左右,目前所有在建线路要全部实现通车,同时,三期规划的所有线路要全部实现开工,并争取尽早建成通车。十四五末到十五五初,地铁里程预计将达到520公里的规模。城市骨干网络基本成型,预测客流量达到400万,发挥轨道交通队支撑城市发展的主要作用。

届时,实现网络化运营的青岛地铁将成为真正的“流量”担当,成为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跃升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