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青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并没有停止在资本市场高歌猛进的步伐。
4月27日,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海发”)发行2021年度第二期10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期限5(3+2)年,票面利率4.2%,创青岛市城投类企业自2020年三季度末以来,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利率新低。
对此,青岛海发也在官方微信中提到,此番发行债券的认购规模达到22.8亿元,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3月15日,海发集团同样顺利发行了10亿元的债券,连续两次成功发行,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注入了信心。
作为青岛市启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首批4家企业之一,青岛海发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抢眼,通过收购、并购等形式,入主澳柯玛、南京三宝等多家企业。2020年,公司资产总额、营收和利润均实现翻番式增长,并成功获批3A级企业。
事实上,此前青岛海发对外简称始终为“青岛西发”,而从“西发”变为“海发”,或许也预示着其作为地方国企,将在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齐鲁财研社第94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青岛海发10亿元债券成功发行
4月27日,青岛海发成功发行2021年度第二期10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期限5(3+2)年,票面利率4.2%,再次创下青岛市城投类企业2020年三季末至今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利率新低。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的利率记录,同样是由青岛海发所保持。3月15日,海发集团2021年度第一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当期债券发行规模为10亿元,期限5(3+2)年,票面利率4.22%。
彼时,青岛海发就曾在官方发布消息中提到,4.22%的票面利率,创青岛市城投类企业2020年三季末至今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利率新低。
同时,两期发行的债券,认购规模分别达到18.5亿元和22.8亿元,为青岛海发的后续发展注入信心。
复盘城投发债大背景可以看到,2020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净融资规模大幅增长。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城投债净融资额位列前三,但自年末信用事件以来,部分城投债发行受阻,2020年11月以来已有21只城投债取消发行,涉及金额141.50亿元。
而在2020年融资环境宽松的前提下,2021年城投债的发行模式已有收紧的趋势。因此,在近期市场流动性收紧、通胀预期升温及多支债券取消发行的背景下,青岛海发已连续成功发行两期债券,足以见得投资者对青岛海发当前业绩的认可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复盘近年来青岛海发的发展经历也可以发现,这家地方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平台正通过在资本市场上愈加完善的布局,为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入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青岛海发2020年实现总资产倍增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海发是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直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于2012年3月正式组建,注册资本金100亿元。
青岛海发的三大主业为城乡建设产城融合开发、现代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股权投资和资本运营,并将做大做强开发建设、影视文化、智慧科技、医疗康养、金融投控、资产运营、高端制造七大产业集群。
作为青岛首批启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企业之一,2020年,青岛海发成功实施三宝集团、东方影都等8项重大股权投资,市政府无偿划转澳柯玛控股100%股份,控股或参股上市企业5家。
而青岛海发之所以能够在资本市场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源于青岛市层面近年来对于资本市场的关注与重视。
时间回到2020年3月26日,在青岛市国资委召开的市属企业加快上市发展工作专题视频会上,推出了市属企业加快上市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要求,未来三年,市属企业将加快培育上市资源,打造优质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上市公司;到2022年,每户市属企业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市属企业上市公司总数由目前的10家增加到25家左右,企业总体资产证券化率由目前的46%提高到60%,市属国有资本市场化配置机制基本确立,市属企业资本运营水平显著提升。
会上,青岛海发集团董事长刘鲁强也就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做出规划。他提到,将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首发、并购等方式加快推进所属优质业务板块上市。
随后,青岛海发等四家企业经青岛市国资委批复,率先启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其中,青岛海发到2022年的发展目标为:资产总额830亿元,营业收入110亿元,利润总额10亿元,控股2家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海发集团总资产就已经由年初的300亿元,跃升至960亿元,提前完成目标的同时,企业也成功获批3A企业。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正式进入了信用经济时代。作为信用级别最高的主体,获评3A级别能充分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从这一方面来看,海发集团过去一年不仅在业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样也在企业经营的质量上获得了外界的认可。
自2020年以来,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也从“青岛西发”变更为“青岛海发”,随着青岛锁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或许意味着匹配城市顶层战略的青岛海发,将在新发展阶段展现更大的作为。
匹配城市顶层战略
从西发到海发的“角色转变”
2020年,青岛海发正式启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这家国有企业的简称也由“青岛西发”转变为“青岛海发”。
一直以来,城市投资平台与政府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投兴则城市兴,城投弱则城市弱。如今,青岛地方城投平台越来越多地融入城市发展浪潮中,为青岛城市有机更新贡献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岛海发官网对于集团的介绍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
青岛海发已市场化开发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灵山湾西片区近百平方公里,构建“功能区开发+现代产业园区建设运营+金融投控+上市平台+供应链体系”五位一体的商业模式,打通“融投建管运”全产业链。开发区域集聚产业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亿元,形成“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双城联动发展格局。
可以看出,作为地方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平台,青岛海发此前更多的是深度融入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大势,并通过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布局,为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城市运营模式的有机更新,带来更多助力。
日前,在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或许意味着,向海而兴的青岛,将围绕海洋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
而随着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转变为“青岛海发”,或许也意味着企业将在海洋领域进一步发力,从服务西海岸新区发展大局,上升到全市的层面,为青岛壮大海洋领域的版图贡献资本的力量。
放到全国层面来看,青岛在竞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将面临深圳、宁波等城市的有力竞争,而这些城市相较于青岛而言,均在资本领域有着极其亮眼的表现。
对青岛而言,想要在赛道拥挤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必然需要进一步补齐自身的短板,这就意味着青岛下一步需要更好地发挥资本的力量。
从这一方面来看,作为地方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平台的青岛海发,十分契合青岛的发展方向,而透过其2020年在资本市场上的“四处出击”,也可以看到其对于城市顶层战略的积极响应。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在发行第二期债券的官方公告中,青岛海发集团也提出力争2021年实现“16-1-2”工作目标,即资产总额突破1600亿元,营业收入实现10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0亿元。
显然,从“青岛西发”到“青岛海发”的转变,不仅是简称中的“一字之差”,更体现了集团接下来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并将借势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利好,实现自身业绩的“倍增”发展。
凤凰网青岛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