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嘱托在心,三年灿变!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蓝谷:嘱托在心,三年灿变!

三年,1095天。在我们的时间观念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座城市,一定是很重要的时间维度。

如今,三年时间转瞬即逝,不忘初心、牢记嘱托,青岛蓝谷始终围绕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全面拉开了从体制机制、战术打法、招商引智到营商环境的创新变革,在各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那么,逐梦蔚蓝、谋定未来的青岛蓝谷,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年期许,不负所望

似海深情、如山厚望。三年前,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给予的新期许,蓝谷人早已刻骨铭心。

作为海洋领域“国之重器”,总书记提到了海洋科研的重要性: “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一定要抓好。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

三年来,国家、省、市各级都对蓝谷的发展给与高度关注和关怀。

“青岛蓝谷打造开放创新合作平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青岛蓝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推广;山东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一批高含金量的“硬核”措施出台让蓝谷的发展有了更多“新引擎”;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又吹响了项目落地年的冲锋号角,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蓝谷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指引和动力;局区协同为蓝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年倏忽而过,在社会各界关心帮助下,青岛蓝谷早已是一片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区景象,作为海洋科技“国之重器”和重大基础设施集聚湾区,这里已基本具备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的特点,一大批“国之重器”、高端产业项目落地,众多知名科技企业、院校争相落户,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与宜居宜业生态之城相辅相成……

从以资源集聚和软硬件建设为中心逐步转为以创新、发展为中心,奔跑起来的青岛蓝谷,已然告别了“初创”模样,2019年体制机制改革,更是为蓝谷升华,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条件。 而面对产业项目洽谈、企业人才招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发展具体工作,蓝谷更是紧盯进度、敲钟问响,驰而不息、不舍寸功,“一幅奋斗者的姿态”正是对这个功能区最准确的描述。

嘱托在心,三年灿变!

千年大计,必作于细,必成于实。

这三年,在这片海洋领域国之重器、知名高等院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云集的蓝色热土上,上演了一幕幕变革创新、屡创佳绩的“蓝谷成就”。

三年来,青岛蓝谷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注册数量年均增长7.1%、22.7%和39.5%,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27%、66.3%,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114%,各类人才总量达到8000余人。2020年更是一举拿下两个国家级: 青岛蓝谷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蓝谷创业中心获科技部批复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实现“零突破”。

迈入2021年,今年1至5月,蓝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3倍,达到去年全年的157%;高企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27%,其中本地转移占比80.88%。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前与总书记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围绕“蓝色药库”进行交谈的管华诗院士,当时说到自己的梦想就是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而总书记当即表示: “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三年来,追梦路上的管华诗院士,一直铭记着这个“约定”。

6月10日上午,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举行的“612蓝色药库共同梦想”主题活动暨“蓝色药库”开发高峰论坛上,管华诗说,三年来“蓝色药库”开发已在全国形成如火如荼的态势。当时在蓝谷向总书记介绍的海洋创新药GV-971,获批有条件上市,并已开展三期临床试验。以治疗肿瘤药物BG136为代表的一批海洋新药、各种创新型医疗器械正在有序推进临床工作,海洋来源的特医食品、保健食品、药妆产品等功能制品批量陆续问世,逐渐形成了源源不断、梯次产出的局面。

紧接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签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三方将共享平台与人才资源,合作开展研究,打造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海洋智库,同时还发布了一系列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世界顶级成果。

而前不久,武汉理工大学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大会在青岛蓝谷成功举办,恰巧在青岛蓝谷厚植3年的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携一批共建项目、机构落地蓝谷,用深化校企合作衍生更多创新资源集聚,打开功能区海洋科技产业全新想象空间。

这一系列利好的背后,除了各级顶层战略、政策的持续赋能加持外,便是依托于蓝谷不断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运转体系,依仗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日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更依靠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数打法下,全员奋进发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斐然成绩。

如今,带着嘱托迈进“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青岛蓝谷,面对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的全新目标,在“1336”发展思路下,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人才、科技、资本、产业、城市结合联动、齐头并进、共融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无论体制机制改革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青岛蓝谷以新思路、新打法再次刷新了我们之于功能区的认知。

谋势在人,只争朝夕

首先,作为青岛市试点改革功能区之一,青岛蓝谷体制机制“瘦身强体”,主责主业“放权搞活”。依托平台公司,内设6个产业事业部,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产业组织、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招引项目为主向招引平台为主转变。

其次,针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不能乱飞乱撞,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十分清楚三个“什么”和三个“要”:即我有什么、我缺什么、我要什么和去哪要、问谁要、怎么要,有详细的路线图。

例如瞄准央企、大型国企、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突破重大战略项目;深耕细分产业领域,主抓信息、海洋生物、海洋技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围绕蓝谷的优势资源,在市场中精准研判、敏锐分析、深度介入、主动出击发掘“隐形冠军”,实现主导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通过小分队专业精准出击,让项目方感觉到蓝谷的热情服务、仔细周全、专业用心、平台优势,真正把“账”算到对方的心坎上。

按照蓝谷的发展模式,换个角度而言就是稳扎稳打、快步小跑,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办一件事成一件事,用落实与功力,融合到一起就能创造绝佳的时间效益。论功力,解决什么是“正确的事”;论落实,则是解决怎样“正确地做”。让两者相得益彰便会所向披靡。

而这,就是对于蓝谷“用正确方式做正确事情”最好的诠释。一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时间观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观。

在青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大形势下,青岛蓝谷管理局召开了项目攻坚会议,大家签订《军令状》,一起相互勉励:要站在高处—统一思想聚合力,局区协同一盘棋;要谋在长远—锚定目标不放松,不待扬鞭自奋蹄;要深耕细作—聚焦项目再攻坚,惜时如金扎实干;要行稳致远—精准发力优环境,不负使命谱新篇。这既是对于新时期蓝谷干部的新要求,又充分地体现了蓝谷人改革创新、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的拼劲儿、闯劲儿。也让我们对于青岛蓝谷的发展,充满信心。

俗语“3岁看大”。回望过去的三年,我们不仅看到了青岛蓝谷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受到了蓝谷乘着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季节流转,日升月落,时间以它独特的笔触,记载着走过的不凡历程。又至一年端午节,粽叶飘香时刻,粽子,代表着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新时代蓝谷人,不妨以此为喻:为自己裹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馅料,尝尽粽子那“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软糯;为自己裹上“不待扬帆自奋蹄”的馅料,尝尽粽子那“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香甜,以“人生粽叶”裹住精神与力量,包好奋斗道路上的一线一结,在前行道路上“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新时代”,奋力开创蓝谷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