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违约 向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借款1.3亿的英唐智能未挽回青岛业务
青岛
青岛 > 凤观青岛 > 正文

债务违约 向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借款1.3亿的英唐智能未挽回青岛业务

近日,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唐智控”)发布公告称,将为原控股子公司青岛英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供应链”)的债务违约履行担保责任,并对相关责任方进行合法追偿。

对于创办二十年、上市十年有余的英唐智控来说,切割青岛供应链,只是其主营业务不断调整、深化过程中的一环,而不是与青岛就此“无缘”。

而对同样瞄准半导体芯片“新天地”的青岛来说,继续牵手英唐智控等半导体芯片企业,仍是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关键。

齐鲁财研社第111期

撰文/程若兰

审校/庄建成

英唐智控曾向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借款1.3亿

7月4日,英唐智控发布公告称,原控股子公司青岛供应链出现债务违约,作为担保方之一,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华商龙商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商龙”)为维护公司信用,避免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决定履行担保责任,支付青岛供应链已经逾期的6936.25万元债务。

根据公开资料,为保障青岛供应链开展业务的资金需求,经公司原年度股东大会授权,英唐智控于2020年5月、6月分别与华夏银行、齐鲁银行签订保证合同,为青岛供应链向华夏银行青岛分行的1.30亿元借款、向齐鲁银行青岛市北支行的2000万元借款提供担保。

今年4月,因业绩不达预期,英唐智控将所持的青岛供应链51%股权作价2550万元转让给青岛青润致盈物流科技公司(以下简称“青润致盈”)。由于英唐智控为青岛供应链提供的借款担保仍在有效期内,为尽快完成青岛供应链的股权转让,英唐智控同意在青岛供应链股东及相关方提供反担保的前提下,在完成股权交割后继续提供担保。

由于今年4月28日及6月21日,青岛供应链未能按期支付华夏银行到期债务4963.10万元、齐鲁银行到期债务1973.15万元,构成违约,债权人华夏银行、齐鲁银行要求担保方之一的英唐智控、深圳华商龙履行担保责任。

根据出售青岛供应链时签署的《反担保协议》,反担保方青润致盈、合创嘉盈、上风国际、中恒博源承诺,若英唐智控为青岛供应链承担担保义务期间出现损失,将优先处置中恒博源不动产质押给华夏银行的不动产偿还。

这份《反担保协议》也成为了此次英唐智控挽回损失的基础。英唐智控在公告中称,本次履行担保义务后,公司正在通过包括诉讼在内的合法手段对青岛供应链及各相关责任方进行追偿,弥补公司因承担担保责任造成的损失。

除银行借款违约外,截至公告披露日,青岛供应链尚有往来款本金2000万元及相应利息逾期未归还英唐智控,违反了股权转让时英唐智控与青岛供应链及其担保方签订的《还款协议》,英唐智控表示,将向该笔往来款的相关担保方启动法律程序追偿。

2017年英唐智控投资设立青岛供应链时,应该没有设想到因业绩不佳而转让股权,以及为其承担大额担保债务的一天。回溯英唐智控的主营业务变动轨迹,或许能发现青岛供应链由“发展新希望”转变为“业绩拖油瓶”的缘由。

把握市场前景

主营业务方向多次变迁

英唐智控前身为成立于2001年7月的深圳市英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6月整体变更为现在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英唐智控主要从事电子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专注于小型生活电器电子智能控制业务,是国内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业内具有领先优势。

2010年,公司在创业板挂牌。在本该扬帆起航时,英唐智控的业绩却不断下滑。2011年至2013年,英唐智控的归属净利润由2010年时的3049.57万下滑至亏损905.09万元,2013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达8554.30万元。

发现主打的电子智能控制器业务不足以支撑业绩持续发展后,英唐智控将视线投向了当时正在强劲发展的电子元器件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27559.60亿元,同比增长7.56%,2014年、2015年也保持了较可观的增长势头。

在电子元器件分销集中度低、规模效应显著的背景下,英唐智控于2015年起先后收购深圳华商龙、怡海能达、联合创泰等在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与发展水平的企业,准确把握跨界市场行情,获得了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2018年,英唐智控营业收入实现121.14亿元,一举超过国内同领域知名企业深圳华强、武汉力源等。

在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英唐智控对供应链的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2017年11月,为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完成国内销售系统布局,更好地完善产业互联网平台优软云及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英唐智控与合创嘉盈、上风国际合作投资设立了青岛供应链,经营供应链管理及相关配套服务,供应链信息咨询等业务。

但青岛供应链的经营效果并没能达到英唐智控的预期。受全球经济走势疲软、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终端需求不旺、上游原厂加强渠道管控、客户账期延长或倒闭形成坏账等问题,使得英唐智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遭到了较大冲击。2019年,英唐智控的营业收入时隔5年再度出现负增长情况,归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86.09%,仅实现2856.54万元。

2019年下半年,英唐智控开始确立优化整合产品线,实现分销业务的集聚化、专业化。业绩不佳的怡海能达、联合创泰、青岛供应链等“前朝元老”成为“被优化”的对象。

英唐智控发布的股权转让公告显示,2020年青岛供应链实现净利润-374.28万元,2021年1至3月的净利润同样呈大额亏损。英唐智控表示,由于青岛供应链实际经营规模较小,对其的出售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的生产经营与业绩产生较大影响。2021年4月,英唐智控将所持的青岛供应链股权全部转让。

资产剥离、业务板块的“瘦身减负”使得英唐智控的资源与管理更加聚焦,也为公司的新发展提供了空间。继承把握电子元器件分销发展潮流的“慧眼”,英唐智控将向上游半导体设计开发领域转型升级确立为新的战略方向。在青岛供应链剥离后,着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青岛,是否还有与这家以“全产业链半导体IDM企业集团”为目标的上市企业 “再续前缘”的机会?

青岛能否再次实现“芯”连心?

在国家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下,半导体行业自主化和国产化替代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长期要务,国内IC设计公司数量2010年至2019年CAGR为13%,且仍在快速增加,而国内半导体及芯片“涨价潮”、“缺芯潮”使得半导体芯片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相关企业将迎来进一步加速成长的时代。

紧跟潮流,2020年,英唐智控先后完成了对先锋微技术(现更名为“英唐微技术”)100%股权的收购,确定了对上海芯石的收购控股方案,并完成40%股份的收购。实现半导体芯片业务导入的英唐智控,将在转型升级的推进中,逐步完善公司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研发、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将视线由深圳转回青岛,半导体产业正在这里蓬勃发展。在最新印发的《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中,“围绕关键基础性信息产业,加快集成电路、半导体等基础性信息产业发展,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被写入数字产业化发展要求。对于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来说,支持芯片企业发展绝对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

早在2017年,青岛就成立了青岛海丝半导体产业并购基金,这个总规模100亿元的基金,也是山东省第一个半导体产业基金。此后,初芯产业基金、国际半导体产业园、芯恩集成电路项目、领芯芯片小镇等纷纷落地青岛,给半导体企业布局青岛、青岛本土半导体企业加入发展潮流提供了绝佳土壤。

为助推半导体产业发展,青岛各区市也各有扶持政策出台。以城阳区为例,城阳区人民政府对新增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启动经费补贴,目前已有20多家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于高新区,产业链初具规模。

尽管青岛供应链给英唐智控带来的最终利益甚微,还带来了债务违约问题,但对要进行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的英唐智控来说,青岛这座城还是一个值得牵手的合作伙伴。

凤凰网青岛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