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以建设中以全面创新合作新高地为总定位,促进技术流、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青岛集聚,更好服务全省全市开放发展大局的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应运而生。
一年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以下简称“国际客厅”)聚焦海洋经济、医疗健康、水科技、农业科技、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促成IOSight、TOP Experts Center、Xinergy Global等以色列企业、机构,以及山东理工大学、康大集团等中方企业、机构在客厅找到合作伙伴。
放眼青岛高新区,大健康、“智造”产业链正在协同、重塑,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正稳步扩大,国际客厅正以自身的先行先试,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身处成立一周年的当下,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应当是在一条更高的起跑线上重新出发,这将是一场不断用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盘活、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拓展产业发展想象空间的长跑。
对国际客厅而言,在这场需要耐力的竞赛中,唯有用好市场的逻辑、用活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平台的潜能,方能夺取最终的胜利。
创新驱动!五大产业托起新增长极
在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青岛凭借“双节点”的定位,已然站在了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新机遇呼唤新支点。以扩大开放为基,城市变身平台,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客厅”,正是青岛连接世界的“王牌”。
大势之下,2020年7月29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于青岛高新区正式启用。由此,青岛面向全球的“朋友圈”进一步深化。作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国度”,以色列的创新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有许多值得青岛借鉴之处。
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建设之初便与海创汇达成合作,共建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着力打造中以两岸联动的资源共享与孵化。
位于以色列的离岸孵化器提前筛选培育优质初创项目,由两国专家给予进入中国前的培育和辅导,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位于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加速器根据国内需求二次精准培育,对接产业需求孵化加速,促进项目全面产业化。在疫情蔓延阻断国际交流的情况下,双核创新孵化器为促进中以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被以色列创业者评选为“前往中国最理想的创业加速平台”。
产业是发展之基。回顾过去一年,国际客厅围绕海洋经济、医疗健康、水科技、农业科技、智能制造五大产业,着力搭建中以两国产业交流对接的桥梁。
时节如流,行而不辍。通过高质量产业项目对接、高规格产业交流大会落地以及高水平产业集群推进,国际客厅率先在变化变局中闯出一条新路,有力支撑高新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主办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中以国际创新项目对接会、2020中以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和中以医疗科技路演在内的产业交流活动9场、协助对接项目61个、促成10余个项目签约……不一而足。
上述数字,不过是国际客厅过去一年来围绕五大产业打造青岛连接世界窗口的缩影。而在推进项目签约落地的过程中,国际客厅的主动担当与积极作为,为相关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推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部长杨洋介绍,定位高端健康服务业的厚康(青岛)国际智慧健康中心项目,其引进高新区的过程,便是国际客厅在招商引资方面主动靠上、提前介入的体现。通过赴北京对接了解企业需求、邀请对方来到高新区、嫁接以色列优质人才资源等方式,国际客厅营造出了主动式的招商引资氛围,为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引入“强援”。
作为一个青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国际客厅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作用,着力践行平台思维,明确以五大产业为主导,精准锁定目标客户,让客户的需求和链接的资源共同聚合到国际客厅这一场景之下,以孵化与催化的方式,使项目尽快落地,并最终实现产业化,有力夯实了产业基础。
通过创新的发展思路,国际客厅聚力协同发展理念,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聚力全球资源,探索产城融合
2021年7月6日,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一行调研青岛高新区。
在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调研时,薛庆国强调要善用平台思维加快项目引进,深入挖掘以色列等海外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深化多领域合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和担当意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主动帮助企业纾难解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开放,则是现代城市的必然选择。通过开放,城市发展与全世界的优质产业资源有了关联,而如何让城市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亟需找到破题之处。
面对这道主观题,国际客厅与其属地高新区选择“相互成就”。
依托国际客厅这一优质平台的成立、运营,基于以色列优质资源的导入,国际客厅也与高新区实现了协同发展。
国际客厅是区域发展的有效补充。通过深入了解区域内康复大学、研究所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国际客厅可以在其中扮演一个纽带的角色,搭建起他们与以色列沟通的桥梁。随着这样的交流模式不断深化,不断为区域内导入优质资源,也将以点带面带动区域的国际化氛围。
国际客厅,不仅是高新区的国际客厅,同样也是青岛的国际客厅、山东的国际客厅。因此,我们也看到国际客厅在推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同样也在着力加强与省、市之间的联动。
2021年3月30日,“2021山东·以色列产业合作系列交流会启动仪式暨山东·以色列医疗医药产业对接会”在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启幕,会议聚焦医疗医药产业,致力于实现人员交流、资源交流、技术碰撞,为推动山东在“双向开放”格局中,探寻更多的发展新动能。
活动现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正式揭牌,“中以医疗合作人才库”正式成立。未来,通过这一人才库,将导入以色列先进医疗医药技术,与区域形成发展协同,助力青岛乃至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这场活动只是“对话山东—以色列·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系列活动的其中一部分。在前期围绕海洋经济、医疗健康、水科技、农业科技、智能制造等六个产业领域陆续开展多场线上及线下对接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10月份将结合前期对接成果举办产业合作峰会,让项目不只停留在对接阶段,更要化为一个个落地的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除主动将项目“引进来”之外,国际客厅也以“走出去”的方式,为实现产城融合开辟全新空间。
6月16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与淄博市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创新实践基地”。由此,国际客厅也能够将自身资源优势与淄博方面相关需求相结合,通过精准对接与统筹协调,服务地方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势。
2021年作为青岛市标定的“项目落地年”,在这一年中推进项目落地是青岛发展的关键。作为实现中以产业合作桥梁的国际客厅,必然将展现出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深化市场逻辑与资本力量
推动中以产业合作
人的视野往往是站得高则看得远,城市的发展往往也是欲穷千里目,才能更上一层楼。
经过一年的锤炼,面对山东省、青岛市的期待与厚望,国际客厅仍需要在 推进中以两国产业合作、加深交流往来方面继续发力,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更创新的方法,发挥好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
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与资本,国际客厅这样一个面向国际的高层次交流对接平台,亦然。
人才之于国际客厅,就是其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点与抓手,可以带动交流、科研以及最终的产业化与市场对接。
因此,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国际客厅将加强与以色列的联系,用好人才库这一宝贵资源,并在五大主导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人才的覆盖面与领域;另一方面,则需要强化自身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人才招聘,壮大运营公司,增强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承担招商引资职能的国际客厅,其招引来的项目最终还是要落为市场化与产业化的成果。围绕青岛市所明确的“项目落地年”,国际客厅仍需要用好 市场逻辑与资本力量 。
因此,国际客厅将利用已经成立的“中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联合平台及商协会等机构,深挖中以合作资源,链接以色列创新生态体系的科技型项目,开展点对点对接,汇集形成项目库;共同促进中以合作,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中以初创项目孵化基地”。
在言必称营商环境的当下,对于承担“建设中以全面创新合作新高地”这一重要职责与使命的国际客厅而言,必须 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以更高水平的服务水平,促进技术流、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青岛集聚,更好服务全省全市开放发展大局。
随着国际客厅业务量越来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将倒逼其服务水平与模式向“高端定制”方向迈进。为此,国际客厅也将深入实施“管家式”服务模式,通过“一对一”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
同时,对于高新区联合科创母基金所设立的“中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及包含近800个中以人才、项目及机构的数据库等资源的使用,国际客厅将进一步明确其使用目的与途径,实现 用专业化的手段服务专业的人士 。
一年前,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顺势而发;一年后,在高新区,这座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灯光柔软,却塑造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新的城市传奇也将在这里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