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沉甸甸的6个字。有人说这句名言总结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还有人说,它向医生昭示了未来医学的社会作用。
时至今日,很多医务人员仍在践行着这句名言,表达着自身对生命的牵挂,不负患者性命所托。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五科史昌河主任便是其中之一。
撰文/胡佳敏
审校/于莹
耳濡目染,独有的从医情怀
谈及为何学医,史昌河坦言,自己的母亲是一名临床医生,自己也是在医院大院中长大的。每当患者或是街坊四邻过来咨询,不论是大病小痛,母亲总是会尽力帮助。母亲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着史昌河,让他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神圣,救死扶伤,帮病患解除痛苦也成为了他最向往的。
那时起,成为一名医生的信念种子,便在他的心里不断地生根发芽。怀揣着医者仁心的诚意和不惧磨折的行动力的史昌河,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三十五个年头,而且家人也同样受到了这份影响,选择从事医生这个职业。
数不尽的点点滴滴,道不尽他的全力以赴。三十五年,在平凡中履行使命,三十五年,青丝夹杂白发;三十五年,守住责任成习惯。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经常与危重病人打交道的史昌河,深知肩上的担子,也义无反顾地和病人一起与死神做着生死搏斗。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肝病科)学科带头人,史昌河在工作中不仅擅长各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的诊治,而且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三篇,主持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说起专业,他的眼神格外亮。
每次遇到一个病人,他所在的肝病五科总是呼吁患者身边的家人朋友也进行排除检查,并适时地提供专业科普,将肝病的科普工作辐射、渗透至社会更多角落。
走近患者,成为他们的“医靠”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更意味着责任。
“医生”不仅仅是个职业,而是在与生命对话。为医者,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患者,更是关系到整个家庭。所以史昌河在培养新人时,除了看重他们扎实的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树立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而医患关系中最需要的就是换位思考,医生的每个选择,都可能会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史昌河的带领下,每周两次查房和两次科室大交流活动,让全科室的医生都可以清晰了解每个病人的情况,也可以让每位患者有机会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不仅是对创新精神和原创能力的锻炼、对每一个病例产生自己的思考,更是对患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它涵盖了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也包含着与病人良好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医者的真诚,赢得信任与理解,十分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实施以及术后的康复。”史昌河说道。
何为医生的责任?曾有一位患者让史昌河触动很大。当时这位患者病情危重,黄疸很深、肝功能严重受损,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但是这位患者的家人和医生始终都没有放弃,这件事也一直启迪着史昌河:生命所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医患互信,才能创造奇迹。对生命的敬畏心和责任心绝对不能抱着“算了”的心态。这让他更加坚定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治信条,更是“你的生命,我来守护”的决心和承诺。“以患者为先”的信念是他医者仁心的最好写照。
终身学习 行医路无止境
从医三十余年,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慢乙肝(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治上,史昌河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如此,在学术领域,史昌河也坚持将临床与学术相结合,以临床推动学术发展,从而将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病人。
多年的一线经历,让史昌河深刻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史昌河看来,科研与学术应当成为每位医生的必备素质。医院除各类普通疾病的诊治外,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因此,医生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学习总结,将临床与学术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进步、更好地推动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
史昌河坦言,当前,公众对于肝病的认知仍有一定的缺口。作为领域的专业人士,他和其他广大肝病医生需要做的不只是对症下药,还有疾病的科普与防控工作:“上世纪社会舆论曾出现过‘乙肝恐慌’、‘乙肝歧视’,对乙肝患者的认知存在误区。而几十年来医学科研和临床治疗的发展都证明,乙肝不是洪水猛兽,它可控可治。”直面社会的疾病隐喻,用科学的严谨破除偏见,这正是史昌河和像他一样的好大夫们责任担当的最佳体现。
秉承医德本心、彰显医者仁爱本色。医术更加精湛、康复的病人越来越多,这对于史昌河来说,是三十五年从医路对他最好的馈赠。
凤凰网青岛原创
欢迎大家多多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