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十五中学副校长、援藏教师张禹:倾注满腔热爱,丹心一片铸师魂
青岛
青岛 > 教育 > 正文

青岛第十五中学副校长、援藏教师张禹:倾注满腔热爱,丹心一片铸师魂

张禹现任青岛第十五中学副校长,2019年接受组织选派援藏,担任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一中副校长。在23年教师生涯中,历经物理教师、行政管理、援藏支教等多岗位历练,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不忘教师的本分,一直坚持一线教学。用自己的勤奋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的奋进之歌。

青岛第十五中学副校长、援藏教师张禹:倾注满腔热爱,丹心一片铸师魂

三尺讲台,他发誓干就干到极致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心无旁骛,苦学深钻,将自己打磨成一颗闪闪发亮的螺丝钉。任教之初,他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每一位老教师请教。节假日,他几乎全用来钻研教材,每一堂课都要反复备课三遍以上。一有时间就和学生们待在一起,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虚心求教,吃透教材,掌握学情,他很快成长为业务精熟、敢打硬仗的行家里手,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他还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志趣、思维能力和实战能力,多名学生在物理竞赛、科创比赛中获奖。

他倾注心血做好班主任工作。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教室,陪伴孩子们早读,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好习惯。注重造就培养健全人格,为孩子们讲解为人处世之道,塑造美好“三观”,所带每一届班级均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团支部或优秀班集体,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热烈活跃、争先创优。曾经出现校学生会改选中,3/4学生干部出自他所带班级的美谈。从事行政工作后,他依然坚持一线教学,担任副校长期间还担负着班主任工作,各项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探索创新,他在多岗位上书写人生精彩

练就硬功夫,乃成多面手。因为业务精湛,表现突出,张禹先后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工作。每一岗位,他都全身心投入,在教育改革创新的大道上咬定目标、行稳致远。

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2015年他主持了分层选课走班、学习共同体下的小班化教学探索,为迎接2017年实施的新高考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岛市教育局召开现场会,全体高中校长前来观摩取经。他具体落实了学校提出的新人文课程体系,探索俱乐部模式下的学生社团课程建设,趟出一条素质教育新路。他组建了声乐团、器乐团、舞蹈团,在青岛市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他主持创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升学开辟了新的渠道,无缝对接了后来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成绩更是连年攀升。学校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张禹也经常被邀请到各地介绍经验。

这期间,因为成绩突出,他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育系统-"优秀志愿者"、两次被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获得过山东省、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举办省、市级公开课;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参与了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担任过青岛市物理高考7+1研究小组成员、青岛市高一年级兼职教研员、青岛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响应党的召唤,他义无反顾走进雪域高原

2019年7月1日,接受组织选派,张禹飞赴日喀则,开启了为期3年的援藏生涯。

很多亲朋好友和同事都对他的选择感到不解。毕竟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在青岛他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工作顺风顺水,为何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到日喀则这片茫茫雪域去搞对口支援?

对此,张禹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要想让藏族同胞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归根到底要靠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面对党的召唤、祖国的需要,我有责任、有义务为西藏教育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日喀则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珠穆朗玛峰的故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气压和氧含量均只有内地的50%左右,对长年在内地工作生活的人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张禹发扬“老西藏”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岗到位,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援藏工作中。

全身心融入,他用一年多时间给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张禹被安排在桑珠孜区一中担任副校长。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每天和师生一起作息。为此还发生与学生“比赛早起”的有趣故事。他在援藏笔记里写到:“连续三天,7:00、6:00、5:30,我终于成为了学校里起得最早的人”。因为时差,日喀则的5:30相当于青岛3:00多钟的样子。即使冬天零下近20度的早晨,他也是一早到校。

他一学期里深入课堂听课近40节,组织老师评课、研讨。联系青岛优质学校和当地老师远程教研、集备。和学校领导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开设社团课程,培养学生兴趣,打造桑珠孜区一中教育教学新模式,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在全区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多项活动中,桑珠孜区一中均都抱着冠军奖杯、一等奖证书载誉归来,极大增强了学校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

张禹特别强调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和文化课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学校文化课教学也因素质教育的实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20年,桑珠孜区一中中考成绩由原来全市第8名上升到第3名。

三个100%,他让桑珠孜成为西藏学前教育“领头羊”

张禹还承担着山东青岛第九批援藏组教育领域的援藏工作。除了倾心尽力做好区一中的对口支援工作,他还和援藏组同志深入基层调研,从进藏的第一个周开始,跑遍了桑珠孜区12个乡(街道),176个行政村,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

调研中,他和援藏组同志发现,桑珠孜区农牧区的学前教育薄弱。一是占桑珠孜区3/4的乡村幼儿学前教育只有2年,入园率也不高;二是乡村幼儿教师基本上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代课教师,很多教师不懂汉语,通用语言教育薄弱,严重制约了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四是偏远乡村幼儿园校舍破旧、设施设备不足。

为此,援藏组开创性地提出学前教育三个100%的工作目标:实现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100%;实现乡村幼儿园大学生教师配置率100%;实现小规模乡村幼儿园建设标准化100%。“三个100%”的提出,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落实此项工作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张禹同志的肩上,自此也开始了他走乡串户的旅程。

——全新布局,实现3-6岁入园率100%。会同当地教育局,张禹和援藏组同志根据农牧区发展状况,以步行20分钟为辐射半径,对幼儿园招生片区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借用老村委、民房,增设13个教学点。援藏组出资100万元更新设备。实现了乡村幼儿园全覆盖。针对部分农牧民不重视幼儿教育的情况,张禹和教育局同志走村串户做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底,桑珠孜区在西藏率先实现3-6岁入园率100%(自治区2020年入园率的目标是85%),乡村入园儿童由2131人增加到3558人,增加了1427人。有一次下乡调研,看到几个村民在幼儿园里帮工。幼儿园老师说,他们的孩子明年上幼儿园,生怕幼儿园明年不收,特意来帮着多干点活。

——拓展渠道,实现乡村幼儿园大学生教师配置100%。一方面桑珠孜区乡村幼儿园教师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当地毕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青岛援藏组提出建议,当地政府参照乡村振兴专干标准,招聘125名大学生,保证了每所乡村幼儿园都有1名大学生老师,实现了师资配备和大学生就业的双向突破。解决了幼儿教师学历问题,还要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张禹积极联络,在青岛市教育局的帮助下,桑珠孜区与青岛幼儿师范学校、青岛多所幼儿园签订帮扶协议,对乡村教师分期分批系统化培训。根据当地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的现状,实施了城乡幼儿园教师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张禹的积极推动下,内地幼儿园积极配合,当地幼儿园广泛参与,开展两地远程网络培训。

——创新思路,实施小规模乡村幼儿园建设标准化100%。西藏地广人稀,几个村庄联合办园,适龄儿童也仅有20人左右。国家通用幼儿园建设标准最小规模是90人。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在偏远乡村建设幼儿园,投资大,资源浪费。援藏组提出制定《小规模村级幼儿园建设标准》的设想。张禹同志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结合当地实际主持编写了《小规模村级幼儿园建设标准》,既保证幼儿园功能完备,又减少了投资。《标准》制定过程中,正值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最新要求,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标准》的制定使幼儿园建设成为可推介的公益性项目,吸引了爱心企业积极参与。2021年5月30日,多家企业投入2200多万爱心资金捐建的28所乡村幼儿园集中交付,给桑珠孜区农牧区儿童送上了一份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小规模乡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100%基本实现。江当乡雷贵村幼儿园孩子家长普尺说:“我有三个孩子,老大没上过幼儿园,上了小学明显的吃力。老二前几年上的幼儿园,但校舍破旧。老三在刚刚建起的新幼儿园里上学,我高兴极了!感谢党和国家为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创作了这么好的条件。”

三个100%的实现,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是破解西藏乡村学前教育难题的成功探索,并做出指示要在桑珠孜区召开专题研讨会,在全西藏总结推广这一做法,各大媒体也多次报道。

在“三个100%”的实施过程中,张禹同志每天都要在各村、各户奔波。在他公寓的墙上贴着一张地图,上面插了33面小红旗,那是乡村新幼儿园选址的地方。每一处他平均跑过七八次。西藏地区地广人稀,村庄分散,山路难走,海拔又高,很多农牧区海拔5000米左右,很多村庄距离援藏组驻地来回车程要三四个小时。这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高原反应,他经常头痛的跟要炸裂一般。有一次,因为劳累晕倒在房间里,多亏援藏组的同志发现的及时。家人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个情况,流着泪埋怨道:“你一直都报喜不报忧,原来你在那里这么辛苦。”

立德树人,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祭出“三板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引领西藏儿童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教育承担的一项重任。张禹亲力亲为,促进各项措施落地开花。

——构建课程建设标准化和特色化新体系,推行“5+X”特色课程教育。当地政府和青岛援藏提出学前教育5+x课程。5是指在每所幼儿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蒙、民族团结一家亲、孩子和家长“五个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健康身心养成五项教育;X是指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特色教育。张禹同志晚上编制课程,白天奔波于城乡各幼儿园,与老师们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5+X”课程体系的实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教学内容,调动了老师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园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

——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地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张禹多方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编写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城区9所优质幼儿园分别托管10所左右的乡村幼儿园,组成教育集团。每个集团与青岛两到三所幼儿园签订合作帮扶协议。构建当地城乡纵向联合,与青岛两地横向协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校园文化打造等诸多方面统一组织教育教学,使乡村幼儿园教学水平大幅提升。

——发展中小学素质教育,促使藏族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张禹充分发挥西藏儿童能歌善舞的优势,组建了桑珠孜区珠峰少年艺术团;针对科技教育薄弱现状,于2020年8月组织举办了“日喀则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让日喀则的老师、孩子甚至家长享受了一场从未接触过的科技盛宴。2020年10月,张禹组织80多名师生到拉萨开展了以“研学旅行感受西藏发展,四讲四爱课堂走向社会”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孩子们增长见识,感受西藏伟大变迁。2021年,张禹又主持了青岛援藏重点项目——青少年科学院的筹建,依托当地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文化、旅游等丰富的课程资源,构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领域课程体系,面向日喀则青少年开展综合实践教育。

两年来,张禹把真情融入雪域、用真心培育桃李、用实干收获成效、用丹心铸就师魂,开创了当地教育教学的新局面,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尊重。很多人问张禹,这么努力的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他说:“每当看到孩子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总感觉自己做的太少。每当做了一点工作,老百姓充满感激的给我献上洁白的哈达,敬上一杯酥油茶。这时候,我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