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新枢纽!济南青岛入列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打造国际新枢纽!济南青岛入列

航空枢纽经济时代,机场对城市和地区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

近日,山东出台《山东省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2年)》,将推动济南、青岛机场打造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

从某种意义来说,枢纽建设将愈加从一个机场、一个铁路港上升到整个城市层面,如何利用枢纽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全盘考虑,将关系到枢纽的发展能级。

放眼全国,让机场超越简单的交通枢纽定位,才是当前济青在城市竞争中拔得头筹的应有眼界。

图片

山东:推动济南、青岛机场

打造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

近日,山东出台《山东省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2年)》,《方案》提出,推动济南、青岛机场打造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大力发展全货机航班,拓展货运包机、邮政包机业务。增加欧亚班列图定线路,加密开行频次。

图片

这也是继今年7月在《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际枢纽机场之后,山东再次提及济南、青岛机场。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卡萨达曾提出著名的“第五波理论”。他指出,机场将取代过去的海港、内河、铁路和高速公路系统,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客观来说,机场已不只是机场,更成为客流、物流、信息流等多流聚集的枢纽,它对城市所带来的外部正效应比机场本身重要得多。

长期以来,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中,山东位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三面夹击之下,使其发展面临较强的竞争压力。而推动济南、青岛机场打造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也将为济青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作为山东经济格局中最耀眼的“双子星”,济南与青岛有各自的“任务”。青岛是典型的沿海城市,处于山东东部最边缘,联动的是胶东经济圈。这样一来,以青岛为头的港口城市门户效应能更好的传递回山东腹地,处于中部的济南,则能更充分的承接资源,发挥枢纽作用,再配置到周边城市,双城以枢纽之力共同驱动山东发展

南、青岛机场表现如何?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这次《方案》中所提及的两个机场。

2021年8月12日,山东首座4F级别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换场”在一夜之间,而青岛却已筹备十余年。

2010年,当地政府就提出新机场的战略构想,2011年被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定位为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2014年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立项;2017年项目正式开工;2020年项目全面竣工。

与仅有一条跑道、14个廊桥机位的4E级的流亭机场相比,4F级的胶东机场航站楼和飞行区规模扩大了4倍多,在功能和硬件设施上实现了迭代升级。

截至9月12日,胶东机场已度过正式投入运行的首月,共完成旅客吞吐量98万人次,航班起降9428架次、货邮吞吐量1.7万吨。期间,机场安全、服务、运行、防疫总体平稳,生产运营、行李、航显、安检、离港五大系统运转顺畅,高地铁综合交通秩序良好,社会评价、旅客满意度总体较高。

图片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方面,2020年12月30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北指廊竣工。北指廊启用后,2020年底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高达1238.47次,货邮吞吐量高达14.66万吨,航班起降次数高达10.24万架次,大幅提升了济南空港口岸的竞争力。

而北指廊的启用则只是济南通过飞机“连接世界”决心的开始。2021年9月16日,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预计2023年扩建完成,届时将打造最高级别的“4F”机场。

显然,面对国内航空枢纽格局的改变,济南与青岛均在围绕提升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积极布局,放眼全国机场“流量之争”的背后又将为济南、青岛机场带来怎样的启示?

青岛新机场的未来

“万物皆数化”的时代,流量成为了人们直观认识事物的切入点。机场也有“流量”指标——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同样地,“流量”指标背后折射的是机场竞争力水平。

图片

2020年国内货邮量前十机场

根据民航局公布的2020年中国货邮吞吐量排名,上海浦东机场以368.7万吨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一,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北京首都、杭州萧山机场紧随其后,跻身前五强。

货邮运输量增长的背后,既同航司、机场快速进行调整,实行客改货、临时包机等措施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深圳、杭州、郑州等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电子信息产业,拉动了航运量逆势增长,同时也催生了区域产业蝶变。

可以看到,机场对一个城市的产业升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青岛而言,依托新机场启用的契机,更好地发挥空港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发展的文章至关重要。

眼下,胶州正进一步打造139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并通过构建“3+4+4”现代临空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一条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

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表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国家级的临空示范区,依托新机场发展航空工业、高科技制造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对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拉动是一个利好

然而,打造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突出临空区的“交通便捷性”,同样迫在眉睫。

临空经济区的根本基础在于机场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其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从而提升周边公众及乘客的体验满意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青岛需要加大力度,重视各级交通体系的建设,衔接临空经济区与城市交通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的交通优势。

另外,胶东机场的定位是“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而这就离不开“开放”和“高端”两个关键词。

为什么这么说?从刚刚获批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便能找到答案。门户枢纽一般指面向国际的开放,但《总体方案》却规划了“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将“开放”增加了面向长三角协同开放的意味,内外双循环的节点属性更为突出

其次,一般意义上,定位“国际门户枢纽”的城市更多在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上发力,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则直接瞄准现代服务业和高端资源要素,门户枢纽的交通功能和高端商务、国际会展实现深度融合

由此看来,青岛需要做的正是以胶东机场为契机,进一步拉进胶东经济圈内城市的距离,并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协同发展。

最后,在机场建设和机场流量的争夺战中,尤其要认清一点:那些能积聚和分发全球和全国性高端要素的机场,其崛起多半与城市经济本身的升级息息相关。机场只是一个杠杆,在利用这个杠杆之前,还必须找到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城市变革的永不停歇。唯有如此,机场的“流量红利”才能尽情释放。